黄佳丽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叠加各行业对财务信息质量要求提高。一旦爆出财务舞弊等问题,公众往往会谴责审计人员未尽职履责[2]。我国开设有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审计教师只有专业学历背景,侧重理论知识讲解,穿插老旧经典审计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在工作中存在无法很好从理论过渡到实际,专业胜任能力一般,在审计项目中缺乏对风险的谨慎性及敏感性。
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学生能够接触实务工作的机会不多,不同于土木、机电等专业,有大批量的岗位需求,学校没有条件让审计专业的同学一一实习,参与实际审计业务。而大数据与审计课程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侧重于审计教材知识的讲授,学生对于审计原理、准则、审计方法、程序有一定的掌握和理解,但是审计方法怎么运用,审计程序怎么运行,这些实践的知识,学生存在一知半解。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个模拟仿真的实践环境,对接审计事务所、公司内审机构、政府审计部门等真实审计工作的职业技能标准,选取审计案例,让学生在模拟角色中进行实践,大数据与审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一定会大为提高。
有审计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对于审计教材知识的理解更透彻,能知道审计理论在审计实务中如何体现及运用,对于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产业需求更有发言权,可以推进审计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学校在大数据与审计专业教师招聘时,应该设立门槛条件及加分项,要求具有三年及以上审计方面工作经验的才能报考,把职业技能或者资格证书作为加分项,比如初级审计师/会计师、中级审计师/审计师、高级审计师/审计师、注册会计师证等证书按照社会认可度、含金量赋予不同的分值。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审计教师可以将自己工作中接触的真实审计案例融入到教学中,或者推进教材改编更新,将审计职业标准及工作思路运用于审计专业学生实践培训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审计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
鼓励大数据与审计专业教学的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在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审计项目来提高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审计这个职业的职业技能标准的掌握,从而在学生技能培训上更贴近职业需求。学校应该在制度上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审计实践,考虑将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将这项任务融入到课程任教、职称评审、工资绩效、评奖评优、岗位晋升中。通过以上措施激励、督促审计教师不断提高审计教师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教师技能能力的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也随之提升。
审计技能比赛一般以某个企业的审计案例作为题目,要求参赛学生对企业基本信息、收入与支出、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措施等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学生可以根据审计案例基本信息进行审计项目组成员扮演,按照分配的角色职责完成案例的整个审计流程,最终得出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学生不可能通过课堂教学掌握所有职业岗位的要求,课堂教学主要完成的是理论知识及解决问题过程的流程及方法学习,技能比赛则是学生查漏补缺,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化,引导学生通过专业技能比赛学习技能、交流经验,不断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注重内化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职业化道路添砖加瓦。
作为高职院校,要知道在思想认识层面深刻理解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重要性[3]。目前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方向是“1+X”证书,国家在大力鼓励行业及企业开展证书认证,学生毕业时就能拿到学历证书及技能证书。学校应该利用“1+X”证书的契机加强与行业机构及有实力的企业的合作,与审计行业协会、审计企业共同制订、修订人才培养计划,以确保审计专业实践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在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听取审计行业的意见与建议,以行业和企业对审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及内容为重点,对接审计职业道德及专业标准,开展课程改革。教材内容设置方面应该对接审计职业工作流程、对接具体的专业岗位技能要求,把学生置身于形同真实的工作场景中。
大数据与审计专业职业技能培训目的应该是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目前高等职业学校技能培训水平有待提高,改变现状的方向及方式是多样的。要紧紧围绕大数据与审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问题困境,要通过提高审计教师队伍整体素养、校企合作、以赛促学、“1+X”证书等措施提高审计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水平,最终培训出社会、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水平、高职业素养的审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