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娜 青岛铁路红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和转变,尤其是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充分应用,业财融合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流,实现业财融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深度应用,关键是在预算管理领域推动业财融合,基于业财融合构建完善的预算工作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业财融合后企业在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活动、财务管理等方面出现了系列的优化调整,不少企业在具体的预算控制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因此,需要企业很如研究分析业财融合的趋势特点,有针对性的对预算体系进行优化,适应业财融合的发展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业财融合,也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充分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将财务管理活动与经营业务活动之间实现信息的互通,在企业的业务活动中体现财务数据信息,并通过财务信息数据来指导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而实现企业决策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业财融合模式的应用实施,可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型,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水平和战略发展能力。业财融合在企业内部的应用,同样对于预算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企业在预算体系的建立实施过程中,必须基于业财融合模式,深入了解分析企业的业务活动特点,基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进行精细化的预算管控,并将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
在财务管理和业务活动方面,业务活动管理中,从企业的经营发展角度上来说更加关注的是资源投入,而财务管理则是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资源状况进行资源的平衡划分,当前不少企业的业务活动与预算管理之间还缺乏深度的融合沟通,因而在资源的分配以及预算的调整优化方面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当前一些企业预算的编制过于粗糙,难以满足业财融合模式下对于预算精细化标准的要求,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使用也不够科学合理,因而预算在企业的业务活动以及财务管理中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业财融合模式下更加强调企业的预算执行,但是由于预算编制精细化不足以及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有的企业预算指标执行控制不力,预算的绩效考评体系也不够完善,这些都造成了预算工具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业财融合模式下,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架构,首先应该完善预算组织体系,在企业内部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管理规则的制定实施,设置预算办公室执行预算管理具体工作流程,并成立预算责任中心,落实预算工作责任,推动预算管理措施的执行落实。其次,适应业财融合模式下预算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预算管理数据库,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数据、业务活动数据以及其他的数据信息等进行整合,动态掌握企业财务信息指导预算管理决策,并及时收集预算信息反馈进行企业的管理决策以及资源分配。
业财融合模式下,企业的预算编制主要是按照确定预算目标、分解预算目标、编制预算草案、编报预算方案、预算汇总审批以及执行落实等几个环节来执行。在业财融合模式下,对于预算的编制,既应该包括财务层面的指标,也应该包括非财务层面的指标,其中财务层面的指标主要是从企业的收入提升、成本降低、资产利用率的提升以及风险的控制等方面选择;非财务层面的指标选择,则主要是选择内部流程维度、客户维度以及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同时,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还应该综合选用增量、弹性、滚动、零基等多种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合理化水平。
对于业财融合下企业预算的执行,应该增强预算的刚性,对企业业务活动中各项预算支出强化约束作用,并分解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建立全方位的预算责任体系,逐级建立与预算执行相适应的预算资金授权审批制度,对预算活动有关事项的审批和支出加强控制管理。同时,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应该采取动态跟踪分析的方式,建立预算跟踪分析和报告体系,对于预算的具体执行进度、预算的差异状况、预算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通过趋势预测来制定预算管理措施。此外,完善预算的考核评价体系,按照预算指标针对性的建立预算管理考评体系,科学的选择考核分析模型,对预算的实际绩效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并落实奖惩管理办法,督促企业内部各部门增强预算管理动力,推动预算目标的实现。
基于业财融合理念构建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应该注重从预算的组织架构、工作机制、编制流程、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等各个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完善,在企业预算体系中体现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的有效融合,以预算管理的强化推动企业战略管控和经营管理力度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