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魏华 郑州市统计局经济社会调查队
黄河沿岸的发展中,目前发现虽然在生态系统、文化资源、民俗文化上具有丰富的资源,但是这类资源的利用效果较差,使得黄河沿岸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严重滞后。当然如果以郑州大都市区为研究对象,就需要分析在当前的发展中,针对这类现有资源的使用方法,从而使得黄河沿岸本社取得经济发展,同时产生的丰富中原文化也可向全国辐射。
在黄河沿岸的生态环境发展中,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不过对于不同区域的信息来说,实际的生态特征参数需要作出相应性的调整。以郑州市的河段为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可以发现,该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较为丰富,其中郑州段位于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占地面积更大,且其中涵盖了大量的动植物资源。动物品种超过850 种,珍贵动物品种以及国家保护动物超过43 种,包括黑天鹅、水獭、大天鹅与丹顶鹤等。
不过黄河位于郑州段时,由于该地区的河道位于平原地区,则水流流速大幅度下降,黄河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会在郑州区间段内淤积,从而构成了地上“悬河”,该地区内的河床要高于堤坝外区域3m~5m,不但导致堤坝承受了更高的压力,且对日常治理带来了不便[1]。
黄河流域诞生了中原文明,而河南省可以说是中原文明的摇篮,因此可以发现,黄河沿岸的文化类型丰富,并且呈现出彼此的交互性特点。单以郑州为例,截止2020 年,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6 项,省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66 项,市县级以上共有252 项①,各类文物更是数不胜数。此外河南省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也积极探索工业化建设和发展路线,所以开发出了以火车文化、轮渡文化为代表的、贴近工业化发展效果的文化体系。而对于黄河沿岸,这类文化展现方式并不是郑州独有,多个区域都展现出这一特征。
对于黄河沿岸的各个地区来说,对于水资源上基本都不存在紧缺问题,在郑州市乃至于整个河南省,在水文环境上错综复杂。对于地上区域的水文环境,从古至今无论是农业灌溉、通航还是河道横跨,都对水利设施以及造船工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当地的水文环境有效推动了农业、工业的发展。对于地下水文环境,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丰富,所以在水资源的使用上,当地的水文环境也充分推动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发展。
截止2019 年年底,郑州市的常住人口、产业发展、城镇化率、地区生产总值方面都达到了之前设定的发展目标,对于黄河沿岸的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借鉴作用如下:
在黄河沿岸的农业系统发展中,要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丰富水资源,但是不可对水资源进行低效率使用,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建设中,要逐渐摒弃农业灌溉中常用的漫灌方式,逐渐使用滴灌和喷灌方式。按照现有的研究成果,喷灌方式和滴灌方式相对于漫灌,节水性能大幅度提高以上。不过要建立现代化的灌溉系统,则需要对水利工程进行全面性建设,需要当地的政府部门投入灌溉系统建设工作,民众和政府共同投入水利设施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
在黄河沿岸的发展中,郑州作为我国的铁路网几大核心枢纽之一,开发出了丰富的火车文化,这就意味着对于现代文化思想来说,民众并不是反感工业,而是反感脱离于当地实际发展情况的工业文化[2]。这一研究成果的经验是,对于黄河沿岸的其他地区发展过程,可以根据当地现有的工业发展体系建设情况,对整个系统进行充分性地建设。比如对于城际铁路系统,郑开、郑焦和郑机城际铁路都已经投入了使用,当然对于其他郑州大都市区的城际铁路也处于规划过程,对于沿线的黄河沿岸城市,也可以建立以铁路文化为核心的工业文化,并完成工业系统的建设工作。
在黄河沿岸的周边地区中都含有大量的文化性要素,这就意味着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依托于该地区的丰富人文文化吸引游客,不过在服务业的发展中,核心工作是把当地的丰富文化向外展现。比如2021 年河南省的春节联欢晚会,《唐宫夜宴》《天地之中》《白衣执甲》等节目让观众印象深刻,已经让更多的观众对河南地区保有的丰富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具有了更高的研究热情,且在河南省电视台举办的元宵晚会中,甚至敢于到河南省博物馆实景拍摄,并实现了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这进一步吸引了大量的省外观众。因此笔者认为,今后的黄河沿岸区域可以充分发掘当地的文化景观,并适当通过电视节目,借助网络渠道投放,无论是对于猎奇类的观众,还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观众都产生了吸引力,从而带来了大量的潜在游客。
综上所述,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视阈下的黄河沿岸发展中,可以使用的资源包括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以及水文环境,今后的发展中,农业发展要采用新型的灌溉技术。工业系统需要开发专业性的工业体系,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对于服务业的发展,要借助互联网渠道向外展现当地的丰富文化以吸引潜在游客。
注释
① 央广网——《郑州市省级以上非遗项目达66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