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军 青岛能源建设有限公司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热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提高供热工程施工管理质量,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舒适性,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对城市供热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供热管道的老化和损坏,实际的供热效率和质量不能满足人们对热资源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对市政供热管道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十分必要。
(1)减少环境污染。在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建设中,市政部门要寻找比较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优秀的施工管理队伍。它能充分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减少管道运输中的能量损失。因此,新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分散式燃煤锅炉供暖,大大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此外,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将集中处理排放的灰渣,重复利用其资源,节约燃煤能源,对环境的影响较小。(2)自动化程度较高。集中供热管网最显著的一大特点就是自动化程度较高,在供热调节和管道运行上具有高智能,强灵活性的优点,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了系统出故障的可能性,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在现代城市中,自动化方式是最主要的方式,其不仅能够使供热温度得到保障,还可以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同时,使用中央制热设备,可以使供热的质量有效提高,避免一定数量的系统故障,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也提升了市民对市政供热管网的信任度。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关系到城市能源供应结构、能源供应需求、供热资源的统筹调度和现代城市的综合建设。集中供热管网的系统优化改造是适应我国能源供需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城市综合供热利用率的关键。目前,城市集中供热管网集中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供热管网集中度不够,系统设计不合理,管网设计结构过于复杂。上述问题给集中供热管网的集中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城市供热资源相对分散,系统间接成本过高,后期维护成本很高。这不仅影响了集中供热管网的综合利用效率,而且给城市财政和居民供热成本的有效利用带来了诸多困难。随着建设集约化供热管网系统逐步成为城市在集中供热方面的发展动因,提升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建设和维护的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规模,降低集中供热管网在后期维护方面的成本消耗,成为城市提升集中供热效率与效用,同时兼顾成本控制的关键。这更是促进集中供热管网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驱动集约化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建设的关键。
目前,城市供热管网布局普遍不合理,供热效果和质量不理想。供热管网难以完善和优化,主要体现在部分供热管网供热管道设计过长或具体管道管径过大,导致能源输送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过大,能量传输到住宅房间的效果很差。同时,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部分管道布局混乱,缺乏科学性,增加了建设成本。随着供热范围的提高,供热管网远端用户供热不足,供热管网近端对应用户供能过剩。此外,为了弥补传统管网存在的问题,一些城市供热管网仍采用蒸汽供热方式,通过汽水换热为居民提供供热服务。但是,在运用这种供热方式时,存在凝结水问题,产生的凝结水并没有得到有效回收,其集聚在供热管道中会减少管道的使用寿命,对管道产生侵蚀作用,从整体上降低供热管网质量,增加热量消耗。导致凝结水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不达标的供热管道、不达标的供热设备、不牢固的管道连接等,同时如果没有对蒸汽管道进行彻底的疏水和暖管工作,也会导致凝结水问题的出现,造成局部真空,产生压力差,管壁出现水击现象,降低供热质量。
能够导致供热管道出现腐蚀问题的土壤原因包括:土壤的氧化作用、盐分作用等。土壤的氧化作用是指土壤内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对供热管道造成很强的腐蚀作用,而且土壤的透气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到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土壤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此时,土壤内的氧元素含量会逐渐增加,进而对供热管道造成腐蚀影响。土壤内的盐分会对供热管道造成影响。盐分会影响到土壤的腐蚀性,当土壤中盐离子的含量较高时,就会提高土壤的导电率,进而增加对于供热管道的腐蚀能力。能造成影响的盐离子包括氯离子、镁离子、硫酸离子等等,主要原理是由于硫酸盐会对金属物质造成较强的破坏性作用。
热管网型号的选择和布置位置也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在选择地下管线时,不仅要考虑地下水位的问题,还要考虑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许多特殊情况。在选择管线时,应该选择符合条件的。例如,选择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相对适宜的地方。为了节省经费,要注意热管网的最佳长度,这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施工的技术条件来决定。同时,网络环境因素也是城市布局中一大重要的因素。供热网管施工时可能会影响城市交通,这就要求市政管理部门设立一些其他与此项目相关的市政项目,为供热管网施工的管理做好铺垫,从而减少各部门组成部分产生的冲突。
目前国内各供热企业技术管理参差不齐,供热专业的人才储备不足,缺乏供热相关的标准规范。供热管理平台不够完善,部分供热设备老旧,安全性差,效率较低。供热管理职能和制度建设上有待提高。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时,管理工作也不可或缺,在进行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常见水力失调的问题。用户端冷热不均,换热站自控效果未充分发挥,负荷调节曲线不准确,热负荷未实现实时调节,即因没有切实有效的调节设备导致热用户达不到预期的调节效果,并可能出现明显的资源浪费。城市的建筑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城市集中供热又采用多样化的供热方式,诸多因素都增加了运行管理的复杂程度。
优化管网布局是城市供热管网优化设计的首要任务。其布局设计直接影响到供热管网的整体效益和居民所能获得的比能量。合理的管网布置可以有效地减少能耗问题。对此,工作人员应依托城市基本供热需求,整合供热管网内的人口分布和人口流动,保证布局的合理性,尽量减少管网实际敷设面积,降低优化成本,避免不必要的城市供热问题。另外,在优化设计方案以满足当前城市需求的前提下,从布局上进行适当的前瞻性设计,对供热管网的运行做出长远规划。例如,根据城市规划,综合分析城市水文地质、热源位置、园林绿化、地下管道、地上管道以及热负荷分布等因素,在布局的平面设计上可以选择树枝状敷设方式,尽可能的避免管道弯曲敷设方式,缩短能量传输距离,保持平直,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将主干线设计在大用户附近,优化传输路径,均衡管网的负荷,保证布局的合理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设计模拟,找寻设计问题并加以改正。
首先要熟悉工艺系统的误差种类以及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作人员也一定要遵从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如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与图纸不相符的情况,应该先与设计师进行沟通商议,再做决定,不能够擅自做主修改图纸。在专业化领域,供热管网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受到不专业设计的影响,没有办法对施工质量进行质量保证。同时,施工单位要制定完整的质量体系,确保施工效率,使其在计划范围之内,施工材料不但要保证质量效益,还要保证经济效益。在施工前,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测,同时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以及素质要进行培训,提前整理好施工所需要用的仪器,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在市政供热管道改造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对提高供热管道保护结构的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须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首先,检查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和质量,确保其符合相关施工要求。其次,混凝土材料由运输车辆运输至施工现场,混凝土由输送泵浇筑。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第三,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加强对振幅和插入深度的控制。最后,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袋和塑料薄膜保温材料,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回填工程的施工,最重要的是在正式开工前将基地的垃圾、杂物、污泥、积水全部清除干净,然后用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以保护供热管道。
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包括了解并掌握与运行有关的工况因素,以监视系统运行情况是否正常;认真负责地按照工作标准完成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文档和规章制度,监督对各项规章制度及各工种岗位职责的执行;严肃处理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做到奖惩分明。同时,还要建立系统事故处理规程、运行操作规程、检测维修制度等,并由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分工等。搭建供热运行技术服务平台,通过生产调度管理及能耗采集分析系统,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展节能诊断,逐步实现热网运行的精细化管理。
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需要注意其技术性。结合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尽可能提高管网的自动化水平,建设城市供热自动化管网,协调能源、技术和经济的关系,实现合作目标。对此,员工应积极关注变频技术的发展,更新供热管网现有设备,选用变频控制技术的风机、水泵设备,提高运行可靠性,减少传统供热管网对人力资源的过度依赖,实现能源的最优利用。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管网数据,提高数量利用率,将粗放型管理模式转变为数量经济,促进供热管网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此外,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做好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验交流,并关注国内外技术发展情况,在设计方案中体现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并将供热管网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性和上级管理人员说明,积极宣传自动化技术,引起上级注意,使其可以通过顶层设计,推进供热管网的自动化发展。
综上所述,市政供热管网的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并不简单,涉及许多方面,所以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标准化的施工可以为后续的优化提供一个很好的方向,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应考虑到不同城市之间的地形地势和城市布局,统筹重点问题,做好质量把控以及组织管理工作。虽然供热管网的成本很高,但是却有很高的工作效率,能够节约能源,减少破坏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