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人才就业服务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探讨

2021-01-16 18:43费艳娟永平县人才服务中心
环球市场 2021年3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人才

费艳娟 永平县人才服务中心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人才资源,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就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因此,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社会人才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基层人才服务中心等等。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重要战略资源。高校毕业生所学知识,最终要应用于社会,学生培养、能力提升、就业指导、信息传递、职业招聘、岗位选择等等也就是人才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与效益。

一、目前我国人才就业服务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模式,单纯的就业中心模式是多数高校运作的方法和手段。学校只设一级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和相关人员,而且只在临近毕业才开展一些有关就业的咨询和政策讲解。一些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直接对全体学生开展就业宏观政策的宣传、发布和讲解,导致就业指导流于形式,不同专业、不同情况的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仍然得不到针对性的指导,在就业市场上感到无所适从。还有一些学校采用的是“学校就业中心+院系辅导员”双层配合的就业指导模式。学校就业中心负责为全体学生提供宏观层面的就业信息和理论方向发布;院系辅导员负责对院系临近毕业的学生提供就业个性化咨询,但由于院系辅导员本身的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任务较重,再加上对人才市场供求信息知之甚少,在指导学生就业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就业指导服务管理脱节,没有建立合理的统筹管理体系。

很多高校虽然也对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关注,设置了专门的行政中心,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方面的政策宣传和信息传递,但就业指导工作仍然创新性不足,没有紧密贴合学生的就业实际,以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为主,比如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发布,企业招工对专业、实习、实践、契合度等方面的答疑解惑和个性化辅导不足。在就业理念方面,很少鼓励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得学生不能理解“面对现实、见机行事”的就业理念,导致部分学生好高骛远,最终失去一些就业机会。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及困扰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重组、产业升级,各行各业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学生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已成为学生本人、学校及家长共同的“切肤之痛”,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大学专业结构和人才市场结构等问题所形成。既有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也有地区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矛盾。

从外部环境来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经济发展持续稳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也相对更广,优秀人才更容易被留下。而在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则高校毕业生就业则存在较大问题,人才流失相对严重,也反过来进一步制约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专业结构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同步,导致一些专业的学生在走向人才市场的时候,由于专业不对口、专业设置不合理,处于弱势地位,需要不断调整自身,来适应人才市场。还有部分高校,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和规模效应,造成部分专业的人才供应结构出现问题,比如初级人才较多,实践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较少。市场灵敏度不够,对冷门专业、热门专业的划分简单粗暴,导致冷门专业学生太少,有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人才还没踏入就业的门槛,就已经站在了失业的行列。

三、完善人才服务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及措施

(一)加强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培训

人才就业服务中心要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首先是需要思维模式和观念的转变。第一,建立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的长效培训机制,建立起他们全心全意为高校毕业生做好就业服务的服务意识,踏踏实实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培训内容可以是国家的政策解读、工作岗位的责任与意义探讨以及工作技能水平的提升等等,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系统、科学的培训,增强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业务水平。第二,建立专家型、学习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家管理团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包括各个专业就业现状的调研,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就业线上信息平台的搭建、就业线下工作的组织等等。通过专家团队的智力支持,推动就业指导服务现代化、规范化发展。第三,人才就业服务中心要和高校展开深度合作,将就业管理及服务的重心下移,支持高校建立更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管理机制。人才就业服务中心与院系合作,建立就业指导小组,由具有就业指导专职资质的工作人员和熟悉学生情况的老师一起,对本院系的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学校院系的教师也要加强校企合作,充分了解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提升就业指导的目标性和实效性。积极组织开展就业形势研讨会,及时传递就业信息,分享交流就业指导工作经验,解决重难点问题。

(二)实现就业教育与指导内容全程化、系统化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不应该只在临近毕业的阶段开始实施,而应该在整个大学阶段,开展全程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课程。将适用性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分模块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中穿插就业指导课程。比如,针对大一新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所学专业和未来的就业导向、工作岗位情况等等,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建立起正确的职业规划理念;针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则侧重就业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稳定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导学生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能力;针对大四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面临实习和就业的压力,除了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宣传,还要重点强化巩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加强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前景的形成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就业热情和动力,树立对个人前途的乐观心态和信心。

(三)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

根据就业市场专业人才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减少因主观因素造成专业人才的就业局限。“请进来”,是将学校打造成企业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学校与企业在教育学生的“双元定向”,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学校与企业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能够有一个社会身份的过渡,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走出去”,是开办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各取所需。高校通过与用人单位共建就业见习基地的形式,既可以让用人单位通过实习来考察学生,从中筛选到自己需要并满意的员工,又促进了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大学生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不成熟,在学生的培养中,仅限于创业精神的宣传和鼓励,对于个人创业的心理准备、政策环境、物质条件、市场导向等方面的问题,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面对创业有些望而生畏。其实,在现实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具备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生知识丰富,思维活跃,眼光敏锐,捕捉市场的能力较强,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无论是电商还是实体,都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平台。因此,要加大对学生创业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开设创业通识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技能水平,提供平台支持学生创业实践,更好的进行自主创业。

(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构建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

就业供求信息不对称,是身在校园的大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以各级人力资源市场与网络传媒为主,这与毕业生就业实务这块相分割,各自为政矛盾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求信息的充分对接。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打造统一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要涵盖大学生就业技能、就业技巧、就业指南和创业知识等内容。注重就业信息的维护,及时更新相关软件系统,专业的软件研发或使用一定要符合就业指导的需要,并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积极引入新型网络手段与交流方式,在校园网站上开设就业专栏,通过智能手机建立微信、微博等信息工具进行就业政策、招聘信息的宣传教育,提高信息化平台使用效率,有效提升服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和水平。

四、结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社会层面,要为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渠道,鼓励大学生积极就业和创业。另外,还要把大学生失业保障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对一定时期内没有就业的大学生给予适当的经济救助。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和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补贴,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国家的温暖和关怀,促进我国社会稳定、教育的未来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人才
人才云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