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法治价值及构建

2021-01-16 19:40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法治法律农民

王 刚

(阜阳师范大学,安徽 阜阳 236037)

关于乡村发展,党的十九大作出了重要的部署,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实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乡村振兴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概括起来,其核心问题就是乡村的发展问题,具体是指乡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整体发展问题。法治是乡村振兴的必要基础,更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只有将所有与乡村发展相关内容纳入到法治轨道,以法治对乡村发展进行规范、引导、促进和保护,才能确保乡村发展有效推进,使乡村振兴顺利实现。

一、乡村振兴中的法治价值

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是乡村发展问题,通过乡村发展使乡村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美丽。乡村发展是乡村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美丽的必由之路。乡村法治是乡村发展的重要保障,促进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强乡村法治建设。

1.法治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首先是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1]。乡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乡村经济发展主要体现为产业兴旺,即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现代化,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这不仅需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更需要法律来加以引导、促进和保护。发展市场经济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市场经济发展,乡村经济也难以发展。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离开法律,市场经济将寸步难行。乡村生产力提升也需要通过法律来调整、促进、保护,只有依法不断解放和发展乡村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乡村经济活力,更好地预防和消除乡村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弊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否则,乡村生产力发展将会受到阻碍。同时,法治也是国家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举措,只有在法治的保障下,农业和农村发展才能更加持续、深入、稳定和协调[2]。当前,法律制度不完善是造成乡村市场体制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立完善乡村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解放乡村生产力,发展乡村经济,就必须加强乡村法治。

2.法治是乡村政治发展的重要保障

“民主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保障人民的政治参与。”[3]民主政治是实现民主的主要形式,也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形式。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民主政治集中表现为现代宪政,其明确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规定了人民权利和国家权力行使的范围、方法、手段、条件和程序,对国家权力进行必要限制,对人民权利进行有效保障,以防止国家权力异化、失控,侵犯人民权利[4]。民主政治和国家法治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民主政治是国家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想要实现国家法治,就必须坚持民主政治,与此同时,国家法治则是民主政治的体现和保障,没有国家法治,也不可能实现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内在本质要求实行法治,需要法治体现和保障。乡村政治发展的根本是切实尊重、保障和实现农民权利,其重点是建设好发展好村民自治。建设好发展好村民自治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也是乡村振兴中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目前,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农民权利难以得到有效尊重、保障和实现,村民自治也存在种种问题和不足,自治权利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化、空泛化,广大农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甚至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严重影响村民自治深入持续进行。为此,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发展乡村民主政治,也必须加强乡村法治,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制度保障。

3.法治是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乡村文化是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称。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智慧之源,是乡村振兴的强大支撑力,也是有效地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的内生力量[5]。乡村文化发展主要体现为农民思想道德品质的加强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升。文化建设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条件,法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加强乡村法治建设。乡村法治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作用于乡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乡村文化建设发生间接影响,而且还可以直接作用于乡村文化建设,对乡村文化建设起到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保证乡村科技、文化、教育及思想道德建设等正确发展方向,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产量,从而建立高度发达的乡村文化。当前,在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双重冲击下,在市场经济消极影响下,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部分农民出现了信仰和价值危机,思想和道德水准有所下降。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农民不守法、不文明现象十分突出,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活动以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6]。因此,加快乡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也必须加强乡村法治。

4.法治是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乡村社会发展主要体现为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只有坚持以法治为基础,对乡村开展各方面的治理工作,乡村才能实现农民的安居乐业、乡村社会的和谐有序,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才能得以形成。高效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途径,而想要提高乡村治理效果,必须加强乡村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并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推进德治、法治和自治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共筑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当前重中之重是加强平安乡村建设。乡村和谐是乡村发展的保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乡村的和谐,就没有乡村的发展,乡村振兴也就无法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可以说,法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法律的支撑下,才能不断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引导和谐社会的发展,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7]。当前,乡村不稳定因素较多,乡村宗教势力和黑恶势力有所抬头,违法犯罪日益突出。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环境保护、扶贫脱贫等工作中损害农民利益行为时有发生。农民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存在种种难题,部分农民生产生活较为困难。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乡村的发展和稳定,阻碍了乡村振兴的顺利进行,维护乡村社会和谐,实现乡村振兴,也要求必须加强乡村法治。

5.法治是乡村生态发展的重要保障

生态文明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所谓生态文明,其实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所创造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等成果的总和[8]。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关系到人们当前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还关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未来发展。为此,在开展乡村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将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出来,换句话说,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新格局,正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内容。而想要高效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新格局,人们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时候就必须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可持续发展模式,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加强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互动,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维护生态平衡正义等。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为资源节约、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等方面。资源节约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模式,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生态平衡是确保乡村生存和发展,构建社会和谐的内在需要,环境优美则是保证农民身体健康,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目前,乡村在资源节约、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等方面都存在种种问题和不足,这样必须推进乡村法治,以法治来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

二、乡村振兴中的法治构建

受制于乡村法治建设缺失等因素影响,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种种问题和不足,已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的顺利进行。为此,实现乡村振兴,加快乡村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乡村法治,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保障。

1.深化乡村经济法治

加强完善农业立法,巩固农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升粮食生产安全水平。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制度,打造层次明确,内容完整的土地权利体系,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建立完善农业转型升级法律制度,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健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作用,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法律制度,防范化解生产风险,保证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有效流通。健全农业保护法律制度,争取各项政策支持,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完善农业科技法律制度,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力量,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广泛转化和推广。健全脱贫攻坚法律制度,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加强乡村政治法治

加强和深化乡村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完善选举和参与制度机制,保障农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引导其积极参与到国家各项政治生活中来。改革完善村民选举制度、管理制度、决策制度及监督制度等,为村民自治提供科学有效的法律保障,落实和实现村民自治各项权利。改革完善基层党委和政府对乡村管理方式,切实尊重和保障村民自治权利,严禁非法干预和不当影响村民自治。制定完善保护农民权利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民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社会权利及人身权利等不受非法侵害。积极建立健全民意表达机制,鼓励农民多提意见建议,提高涉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切实尊重保护农民权益。加强民主法治、村民自治宣传教育,提升农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

3.推进乡村文化法治

建立完善乡村教育法律法规,加大乡村教育支持力度。积极发展乡村教育,推进乡村教育多元化,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整体水平,提升农民思想道德品质。针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保护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消失殆尽。积极打造内容丰富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服务,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巩固乡村思想文化阵地,引导所有农民拥有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加强乡村文化市场管理,切实抵制消除各种腐朽落后文化。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教育,重视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引导农民相信科学、抵制迷信、摒弃一切陋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风貌。

4.健全乡村社会法治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对乡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法治为本,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废除城乡二元立法,实现城乡居民平等。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推进乡村公共卫生建设,积极建立并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最为基本的生活难题。加大对乡村黑恶势力、非法宗教、邪教及其他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着力解决各种损害农民利益行为,积极妥善处理群众矛盾和群体事件,有效维护乡村和谐稳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合理设置政权机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基层部门的服务管理能力。推进基层司法执法改革,确保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学法、用法、守法和护法,培养农民法律信仰。

5.完善乡村生态法治

建立完善生态保护法律制度,强化生态保护,加强资源保护利用,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建立完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机制、环境恢复治理机制,保护重要生态系统,搞好环境恢复治理。健全完善发展考核评价制度,以绿色GDP为主要考核评价内容,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等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之中。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资源市场调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机制,推进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整治法律制度,加强村庄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通、电通、气通、路通、网通,推进村庄硬化、美化、亮化工程,开展乡村污水、空气和垃圾治理,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三、结语

亚里士多德指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9]法律信仰是法治的根本,科学立法是法治的前提。加强乡村法治,关键在于民众法律意识培养,形成普遍法律信仰,使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在于科学民主立法,制定良好法律,使法律符合乡村实际、体现农民意志。唯此才能有效推进乡村法治,实现乡村法治,从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必要保障。

猜你喜欢
法治法律农民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饸饹面“贷”富农民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让人死亡的法律
让法律做主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