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当前经济已经发生了较大变革。信息科技技术受到企业的青睐。在极度竞争的环境下,信息化发达的互联网时代的市场变得越来越小,中小企业要想快速打开市场,争取更多的客户源是最关键的一步,快速抢占客户资源,获取客户信息,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资金流通不会那么快,拖欠是必然的途径之路,提高销售额,赚取利润是才是核心目标。资金的拖欠一定能够是建立在彼此的信任之上的,如果双方没有信任作为基础,之间的合作是不会顺利进行的。赊销等手段所形成的商业信誉应运而生。只要企业双方中一方有失信的行为,就会造成社会信用危机,对我们的社会信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失去信任的社会中生存,企业作为社会的主体,也不利于其发展。
信用管理的提出时间并没有很久,这个概念是在国家市场上摸索得出的。在我国信用管理的概念认知度较低。但西方国家已有近百年的理论研究和过程。企业双方有资金的拖欠,就会有信用的风险,而判断交易对象的信用度是与很多方面有关的。作为产品的生产方,将自己的产品销售给客户后,必须科学的判断交易对象的信用程度,对其进行信用风险管理,以此来合理评定企业业务经营的有效性。只有正确判断交易对象的信用风险,做到及时规避,才能保障资金的回流,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需要提升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培养高素质的信用风险管理人才,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才能使企业壮大发展。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障自身风险能够得到管控,通过采取相关的措施手段降低无法收回应收款项的可能性风险。准确的说,就是企业根据手中掌握的客户的资料,对其进行评价,衡量该客户存在风险可能性的大小,同时综合衡量市场环境,综合评价风险程度,进而确保在规定日期内顺利收回应收款项。
巴塞尔协议提出,信用风险管理就是控制客户的信用风险,衡量信用风险程度,从而采取相关手段,确保企业收益最高。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信用风险是经济主体在营业过程中势必存在的。面对信用风险,首先要对其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危害进行评估,随之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以确保能够将风险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风险管控方法要确保能够有效监测信用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方法的选取要符合一定规则,即管控方法的使用所造成的亏损不能高于信用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必须明确。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前既要做好事前调查,又要加强事中监督,最后还要进行事后调整。事前调查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并据此做好分类建档工作,确定信用销售的标准。通过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来判定其是否为可信的客户,拒绝不符合信用销售标准的客户,防止违反信用事件的发生。事中监督就是加强对过程的监督,对符合信用销售标准的客户进行监督,通过了解掌握客户的情况,及时调整措施作出积极应对,防止客户的债务无法偿还,从而降低风险损失。事后调整是当客户偿还款项后,企业还要对客户的信用状况作出再次衡量,确保客户符合制定的信用销售标准,降低客户不能如期偿还账款的风险。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关键是综合评估信用风险,根据风险评价制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信用政策,企业为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流,通过信用政策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资金成本,实现资金的高效运转。
为保证信用风向控制决策的准确性,关键要做好信用风险度量。只有有效的辨识信用风险,才能够更好的管控信用风险。因此,在完成对信用风险的识别后,必须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这样才能使风险得到有效的防控。衡量和评价企业信用风险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第一,定性分析法。信用风险评估需要专业人员凭借所积累的经验以及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在充分调研评价对象的前提下,结合具有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客户非量化指标的过程。此方法存在的弊端是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评估人员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就无法得到较为科学和准确的结果。因此,定性分析法要求分析的对象具有较多的经验和较为客观的认识,这样才能确保定性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定性分析方法一般包括开展研讨会、面谈等,定性分析可以更加全面的分析问题。
第二,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必须借助评价模型,即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参照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数据,借助于适合的模型来综合衡量和评估信用风险。通过包括标杆法、概率模型、非概率模型等。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数据,只要能够获得所需要的数据,依靠数据进行判断,不易受个人主观影响,相对客观可靠。
从企业的管理模式出发,以企业的整体规划和集中管理作为基础,构建起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与企业内部多个部门进行有机联合,形成强大的合理,有效地整合各个部门,加强信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建立多职能部门协同共管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企业管理部负责在指导下,制定出和企业发展相契合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以及管理的流程,并且负责对客户、供应商的年度信用进行评估,并针对客户信用开展统一的收集和管理;对所有授信客户使用模型进行信用评估;根据业务部门的授信申请,根据市场和企业内部计算规则,依据规则提出测算额度;将企业的客户资料进行整合,根据相关资料计算信用预算,形成信用档案;负责全流程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
建立健全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企业为获取更多的客户订单,以信用作为交易的行为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组织体系有助于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信用风险的管理大多由企业的一些其他部门兼任。相较于国外企业,国内企业并没有形成完备信用管理组织体系,因此国内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称之为古河市场标准的完整的企业。设置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人员,为财务部和业务部搭建起了一座桥梁。实时备案客户的资料,将客户信息录入系统,能够及时对客户资源进行查看,并及时将客户的资信状况反馈给业务部门。由于企业以信用为交易方式,拖欠资金是正常现象,但收回资金,获取利润才是企业经营的目标,因此有一套完善的追账流程和专业的追账员工,可以及时将拖欠企业的账目收回,才能降低企业的风险,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在建立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中,第一个步骤就是进行事前评级。利用事前评级来对客户信用风险的防范想业务的前端进行延伸,其主要包括了较为严格的赊销准入管理、系统化的客户信用档案以及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模型。利用事前评级来对赊销申请环节、信息采集环节以及信用评价环节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不同客户会有不一样的信用等级,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要根据客户特点进行分类,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将客户分为普通客户和核心客户,如此便可对客户进行分层级管理。通过收集客户的全面准确的信息和数据,判断其信用额度,从而做出准确的信用决定。
事中监控则是构建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第二个重要的步骤。在信用风险管理中,事中监控是核心所在。事中监督需要建立客户信用评级授信管理数据库和客户信用风险监控体系。要把客户的资金欠账情况记录详细,确保账户的不会出现混乱的情况,准确详实的激励客户账户情况。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可靠的方式给客户发送对账单,并确保有留底记录。客户的应收账款的书面确认资料应在财务部保存。
事后处理是建立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最后一个步骤。设计行之有效、合理的收款程序。主要是做好应收款项的催收管理,建立应收款项催收管理数据库。应收款项催收管理数据库包括欠款搓手、联合清欠和坏账核销。企业应深入摸索账款追回的方式方法,力争尽可能多大收回欠款,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总之,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通过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将信用管理纳入标准、有规范的管理框架内,培养专门的管理人才,设置信用管理部门,可以有效将信用风险降低到最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