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川 大连德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层建筑采暖通风系统中防火防烟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对高层建筑采暖通风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的建筑人员一定要不断地加强对高层建筑采暖通风系统中防火防烟技术的应用,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高层建筑的楼层较高,且住户数量较多,因此与普通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的采暖通风系统规模更大。通常而言,高层建筑采暖通风系统主要是包括制冷供暖系统、新风系统以及排风系统的设计。采暖通风系统设计是建筑结构主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应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开展安装施工,而对于隐蔽工程,则可以与主体工程共同进行。
高层建筑防火防烟系统在采暖通风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由送风管道、送风口、防火阀以及风机等构件组成。高层建筑防火防烟系统应保证其设计的质量,从而优化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与普通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的防火防烟系统设计要求更加严格,这主要是由于高层建筑内的疏散口较少,且居民数量多,如发生火灾,建筑内人员被困产生的后果将更加严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防火防烟系统的设计水平对人们的安全以及救援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
在设计高层建筑物的采暖通风防火防烟时,会充分考虑建筑物自身环境、自身条件。安装过程中综合考虑安装细节,以便保障通风效果、排烟效果足够安全、足够稳定。在满足建筑物基本要求的同时,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4]。设计排烟系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系统安装位置,保障建筑物获得良好采暖排风效果,确保采暖通风本身和关联管道能够发挥应有作用,保障排烟质量。当前设计人员在设计采暖通风的时候,一般会用自然排烟的方式,实现防烟要求。自然排烟说的就是合理组织和配合阳台、门窗,从而在楼道内出现烟雾时,可以靠着楼道内的门窗与阳台及时散出烟雾,并第一时间发出预警,让有关人员及时处理问题。当前国内大部分一线二线城市的主体建筑物都是高层建筑物,高层建筑物需要配备性能稳定的采暖通风系统才能够应对火灾问题,及时疏散楼道内的人员,减少损失。采暖通风防火防烟技术在高层建筑物中非常重要,一定要体现出人性化、明显化要求。例如安全出口需要设置排烟口,依靠自然通风理念,合理调整楼道布局。
在设计楼梯间防火防烟的时候,下述几个问题需要多加注意。首先必须保障防火防烟室外窗的大小在2平米以上。假设楼梯间为合用前室那么外窗面积需要在3平米以上。另外还要合理设计建筑物排烟房。通常来说,排烟房外窗面积需要在室内面积的2%甚至更高。假设建筑物的排烟房举架有12米,那么天窗面积需要在房间面积5%以上。外墙防烟楼梯可开启面积需要超过2平米。如果内走道长度在60米以内,那么外窗面积需要超过走道面积2%。
当前很多建筑物都有使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这一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布局。确定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前室、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的时候需要用查表方法明确。假设查表结果和计算值不一样,就选择其中最大的两个数值。对于32层或者更高的建筑物,送风量和送风系统需要以分段方法设计。对于剪刀楼梯间,完全可以合用风道,风量方面要参考第二个楼梯间的情况。要分别设置送风口。封闭避难间加压送风量为每小时30立方米。合用前室、防烟楼梯间有必要独立设置加压送风,如果必须共用一个系统,需要设置自调节装置,保障效果。
设计高层建筑的排烟系统时,一定要重视排烟阀。所有防火阀都有对应的控制工况和系统。如果不合理设计就无法发挥和体现系统应有作用。例如排烟风机的入口温度在280度以后需要关闭,并和排烟风机防火阀联动。管道的穿越防火分割区域需要安装可以输出信号或在温度达到70度以后自动关闭的防火阀。目前很多设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这方面的理解存在问题,也有一些是因为经验不足所以只能参考一本规范,所以才会出现设计不合理的情况。设计师在设计中一定要多参考、多积累经验,将保障安全作为第一要求。这样才能够设计出安全的建筑物,保障人们安全。
安装防火排烟阀的时候一定要单独设置一个支吊架,并在靠近防火分隔的排风干管设置常年开启的排烟防火阀。其他排风管支管应当设置排烟口、常闭排烟防火阀。在建筑物穿越防火分区干管处设置电信号防火排烟阀。另外要将信号和消防控制中心连挤到一起。不能使用易燃材料,而是要用不易燃材料作为风管绝热材料。填补封堵穿越防火分割区的材料要选择柔性材料。排风机入口总管与支管需要设置自动关闭防火排烟阀,连接上排烟风机。在关闭防火排烟阀的时候此时风机也会一同停止。常闭排烟口的设置需要常闭支管防火排烟阀。
采暖暖风防火防烟的合理应用能够保障高层建筑住户的安全,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空气质量、防火防烟效果。在安装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包括各个结构的空间面积、通道布局、隐蔽工程条件。要保障建筑物在发生火灾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疏散人群,减少损失。设计暖通防火排烟的时候一定要将保障居民安全作为首要条件,认真分析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按照国家规定设计和处理。在完工后及时检查,平时也要多维护,以便在真正有需要的时候能够稳定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