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1-01-16 11:55:20李悦铭黄军甫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31期
关键词:非营利公益企业

李悦铭 黄军甫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一、社会企业的产生与内涵

1.社会企业的产生。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危机问题。基于这种形势,一些政府试图将解决问题的目光集中放在了广大的社会力量上,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来鼓励相关的失业人员再次投身到再就业的活动中去,同时再次激发整个国家的社区发展动力。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也逐步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步过渡为政府适当进行干预。在这个时期,新公共管理运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政府将自身提供的公共服务和产品外包给了一些非政府经营和管理的私人企业与社会组织。但是,这种传统的依靠外包提供服务来缓解社会矛盾的方法并不是长久之计,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要求下,此时需要一种更为完善且稳妥的方式来解决棘手的社会问题。在社会各界的努力推动下,加速推动了“社会企业”这一新型理论的产生与实践。

“社会企业”这个新型组织形态与传统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高目标的私人企业与组织最大的区别是:虽然它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要依靠商业化的资本市场,但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存的社会矛盾问题,经济目标仅仅是目标之一而非最终追求,可以称作是一种暂时缓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认识到当时的发展机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更多起到的是阻碍作用,为了扫清改革开放整个过程中的“绊脚石”,首先应该对改革机制进行彻底的改造。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也提出了相关的明确的思想纲领,这意味着政府对社会企业发展前景的期望与自信。

2.社会企业的内涵。总的来说,社会企业是处在传统的非营利组织和传统的商业企业之间的一种中立的组织形态,对它的具体定义还有待商榷。社会企业与一般的商业类企业相比,它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虽然也以追求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但它带有更强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它更追求的是为除了自身的企业以外的整个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东西,也可以为政府负担一部分需要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而与一般的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相比,它虽然自身也带有公益性的特点,但同时要追求最大化的经济价值也是它实现公益目标的必要前提手段。

一般来说,社会企业关注的问题与目标同样也是国家与政府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兴企业组织形态在我国产生较晚,组织的内外环境都处于一种刚刚起步的不成熟状态,要想尽快发挥社会企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能让社会企业快速并持续地长久发展就是一个重要目标。

二、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社会企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且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的社会企业大多数都在飞速成长,但总体来说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它自身或多或少的可以减少对政府资源的依靠与需求。社会企业的发展做法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商业经营活动获取充足的利润以后,再进行必要的投资,实现自身价值的创造,充分发挥对于外界环境的主观能动性来获取企业发展必备的资源,维持企业的不间断运作。具体表现为对指定的困难群体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引导他们助人后再自助,从而产生商业价值。在获取利润的同时进行再投资,提高组织发展能力,促进组织长期生存和发展。虽然当前中国的社会企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发展前景表面看上去也非常的可期,但是中国的社会企业除了还没有一个完全清楚全面的定义以外,依然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困境。

当前我国社会企业发展现状,总结下来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社会企业多数处于初始阶段。

2.社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

3.社会企业总体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4.社会企业家群体普遍学历较高。

当前我国仍无专门针对社会企业的单独法律,只是在地方性政策性文件中有所涉及,社会企业的定义尚不明晰。社会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不仅需要社会公众的支持,更是需要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上的合法性认可。中国社会企业发展所处的大环境还存在一些缺陷,为社会企业发展所提供的经济、技术、土地、人力资源等基本发展条件十分有限,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企业共同解决。

三、社会企业的弊端

我国人口众多,对各类资源的需求较大,在当前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社会企业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一部分人提供所需要的产品与帮助。例如,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下,一个具有影响力与号召力的非营利组织能够迅速集聚强大的社会力量并产生巨大的良好效应。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非营利组织得到了迅猛发展,其公益诸多弊端也逐渐暴露在公众面前,它背后所暴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非常值得社会各界人士分析并思考。

近年来我国的公益丑闻已屡见不鲜。红十字会自“郭美美事件”后在社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与公信力的公益组织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在全国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红十字会作为官方指定的捐助慈善机构,在接收了来自全国人民的各类物资与善款后,不但没有及时将所收资金运用于救助人民与支援医护人员,甚至还发生了诸如“拦截接收方为非红十字会的社会捐助物资”“医护人员上门求助口罩”等诸多闹剧。这些丑闻闹剧的产生都是因为缺乏良性的公益信息反馈系统,公益基金存在违规操作,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抨击。因此,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重建公益资本效能制度。同时,在传统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进入瓶颈期、存在诸多弊端并产生了负面效应的情况下,社会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就显得非常及时与关键。

当前,我国的社会改革也已经进入各项措施等待实现的关键期,多中心治理体系的构建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困难共存的条件。在这种背景下,一些非营利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长久发展,逐步过渡成为社会企业。

四、我国社会企业长久发展的具体措施

1.建立规范的社会企业评估平台。大多数国外社会企业的发展也处于起步阶段,即使与我们相比,他们对社会企业的理论和实践比我们深入,也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但资本主义的机制与我们还是有本质区别,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模式还是应该带有中国特色。建立研究平台对社会企业的研究具有关键意义,缺乏实践研究,会导致政策与实际脱节。很多企业可能达到了社会企业的认定要求,但并没有享受社会企业的一些扶持政策,因此我国应建立规范合理的社会企业研究平台。

2.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与政策。一个优秀完整的社会企业不仅离不开专业人员与团队的才智与努力,还需要有出色的社会企业家来管理与规划。当前我国还没有完整明确的人才培养条例,作为未来社会企业发展的新生代力量,我国应注重对高校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观念灌输。例如,高校和其他的一些机构等可以开设一些课程,或制定实际的鼓励措施,鼓励高校学生群体积极参与社会企业的实践活动。另外,依照我国的国情现状,地方政府应注重招揽和培养当地的社会企业人才,并重视本地区社会资本的开发。注重培养本地的社会企业家来服务于当地的社区,长远来看,会比单纯的帮持援助对企业的发展更有利。

3.社会企业在进行商业活动时,要注重企业自身公信力的培养和维护。社会企业是通过商业化的运营模式来完成社会公益使命,商业化的模式和公益化的双重目标难免会引起社会公众的质疑与抨击,处理不当的话就会导致社会公信力的降低与缺失。如何在商业文化和公益文化冲突中提高公信力是社会企业相关参与者们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4.社会企业在日常运行中需要考虑资源的利用率与消耗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当前我国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如“摩拜单车”“哈罗单车”等,它依靠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提交押金等方式来融资,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快捷的自行车服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通的拥堵,也很好的响应了环保的公益口号。但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车的消耗损坏程度一直比较严重,而企业对这些损坏的半废品一律作直接废弃处理,这与企业最开始的环保目标又背道而驰,社会企业在完成使命的同时,也不应该造成环境的污染与浪费。

5.在企业融资方面,与传统的非公益组织大多依靠社会直接捐助的方式不同,社会企业应充分抓住社会创业与就业的机遇和优势,从而更好地满足整个社会大环境的需求。当一个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需求时,人们才会有意识去进行各种创业活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社会企业应具有比较敏感的捕捉最新信息的能力,时刻关注当下的社会需求大方向,对一些较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开发投资,创造出比项目本身更深远的社会价值。这样不仅能够帮助社会企业完成自身的使命,还能够帮助企业创造出自身的商业创造能力,从而有助于构建更良性的融资平台。

五、结论

社会企业这个概念最早产生于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当前我国的社会企业还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既要立足于本土经验和本国国情,也需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融入国际大环境,深入了解和总结过去已有的社会企业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推动我国的社会企业走出带有自身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

猜你喜欢
非营利公益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47期)2020-07-27 16:03:39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42期)2020-07-27 16:02:10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1期)2020-01-10 06:57:33
公益
义务教育民办学校“非营利”是一大进步
台湾城市更新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