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郭然 山东大明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盛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大量研究表明,媒体关注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外部监督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公司治理作用,从而抑制管理者自利行为,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对于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研究文献目前比较丰富,本文旨在对上市公司媒体关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拓宽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已有文献对媒体的治理机制主要归纳为三类,分别是声誉机制、行政机构介入机制以及市场压力机制。
声誉机制主要是指媒体通过影响经理人和董事会成员声誉规范公司行为。
杨宜,赵一林(2017)发现在民营企业中,媒体主要通过声誉机制实现监督职能。朱和平等(2018)认为在声誉监督作用影响下,媒体追踪式的负面报道,会给公司管理人员带来巨大压力,并同时迫使高层提高其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进而降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丁欢和景晶(2018)实证表明,财经媒体关注作为独立的外部治理机制会触发公司的声誉机制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策。
又称为传统监督机制,媒体对存在问题的公司进行报道宣传一般会引起监管部门的介入,促使公司治理问题被行政监管部门发现。
张璇,李雅兰(2017)研究发现在我国特殊的资本市场制度背景媒体关注能够显著提高高管薪酬合理性的治理作用最可能是通过政府“路径”形成。杨宜,赵一林(2017)指出,在国企中媒体主要通过行政干预机制实现监督职能。张晓盈,杨榛,钟锦文(2017)的研究表明目前媒体监督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政府介入来发挥效果。傅樵等(2018)、池国华等(2018)均认为媒体关注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政府审计的治理作用。
赵合云(2018)的研究表明媒体关注能够加强财政透明度对于政府治理效率的正向作用。陈艳娇,张兰兰(2019)发现媒体关注是通过作用于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进而有效维护地方财政安全。近年来一些学者还发现政府审计也可以增强媒体关注与财政透明度的正相关关系(罗健,2020)。
市场压力机制一般是媒体通过资本市场发挥其对投资者的舆论引导作用,影响上市公司股价表现,进而影响管理层有关的公司决策。
1.融资影响
邵志浩和才国伟(2020)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度的上升和媒体正面报道倾向的增强均能够扩大企业的股权融资规模和债权融资规模。黄静如,刘永模(2020)指出企业得到媒体的频繁报道,能够降低企业债务成本。王喜等(2021)媒体关注越强,债务融资成本越低。已有学者研究表明媒体关注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仲秋雁和石晓峰,2016;钱国根,2016)。张淑倩,钱国根(2016)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媒体关注更能显著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
2.现金股利分配影响
在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方面,媒体关注能够显著增加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水平及意愿(杨宝,甘孜露,2018;曹志鹏,袁志玉,2019;戚拥军等,2019;刘鑫春和张旭辉,2019)。石善冲等(2020)发现微信媒体关注能够显著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且在内部治理水平越低的上市公司表现更显著。
3.股票价格影响
姚苗苗等(2018)发现媒体报道数量越大,股价波动幅度越高,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新闻媒体关注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黄新建和赵伟,2015;闫丽冰,2020)。而李伟等(2019)则认为媒体关注加速了股价崩盘风险。有关股价同步性探讨中,邱红琴(2017)、陆超等(2018)、傅樵和陈雯(2019)均认为媒体关注的提高能有效降低股价同步性。徐冠华(2017)则认为媒体关注的增加会对当期股票的回报率产生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会持续。
媒体关注发挥公司治理作用往往是结合内部治理机制协同发挥作用,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信息披露质量、董事会特征等因素,同媒体关注形成替代或者互补作用协同展开公司治理,降低代理成本。通过对国内媒体关注有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媒体关注的治理效果主要体现在企业价值、社会责任、投资效率、抑制盈余管理等方面。
曾蔚等(2016)研究表明媒体关注度与公司业绩波动性显著正相关。赵一凡(2020)发现在房地产行业正面媒体报道较多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水平越好,企业价值越高。高燕燕,毕云霞(2021)认为媒体关注度越高,股权质押对企业价值的正面效应越强且出现效应递减时间越迟。许华,洪宏,黄一鸣(2021)发现履行企业环境责任可以通过增加媒体关注度来提高企业价值。
媒体关注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以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也十分丰富。媒体关注往往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良好履行也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徐珊,黄健柏,2015;吴德军,2016;王波等,2017)。
若涛等(2016)、江珊珊等(2019)都指出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唐更华等(2018)则发现媒体关注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与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负相关。潘张璇(2019)认为媒体关注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也有着促进作用。
媒体关注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经营绩效外,多数学者也谈及到了环境绩效和创新绩效,以及这几种绩效之间的相互影响。
夏泰凤,刘萌(2017)发现媒体关注显著提高了会计和市场业绩。王成和杨金燕2016、李海彤(2017)、董淑兰和刘浩(2018)也认为媒体关注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正向相关关系。也有部分学者持有不同观点,认为媒体关注度与财务绩效是负相关关系(常静和王镭,2017;王小红等,2019)。
多数学者认为媒体关注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吴昊洲和刘琦,2018;王小红等,2019;程博和何磊,2021)。同样的,媒体关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许瑜等2017;黄丽英,2018;张岳和彭世广,2020)。
对于媒体关注有关的投资影响,目前学者们并未达成一致结论。一方面促进企业的绿色环保、创新投资的健康发展,缓解投资不足,抑制过度投资;另一方面则加剧了非效率投资。
王云等(2017)认为媒体关注会显著增加企业环保投资,媒体关注对绿色投资也能起到很好的外部监督作用(李媛,2019)。王爱国等(2019)发现媒体关注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且媒体关注能够削弱政治关联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赵莉和张玲(2020)也发现市场化水平正向调节媒体关注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正向关系。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媒体报道会给管理者带来强大的市场压力,促使管理者注重短视行为,减少了研发创新投入(阳丹和夏晓兰,2015;刘萌等2019)。
针对投资不足以及投资过度,程新生和刘建梅(2015)认为媒体关注对投资效率具有双刃剑效应,一方面高投资效率;另一方面,媒体偏差的存在可能带来负面效应,降低投资效率。
韩少真等(2018)发现网络媒体关注的提高既能缓解投资不足,亦能抑制投资过度。李明娟和曲明明(2021)研究认为媒体关注确实可以显著抑制非效率投资。赵嘉仁和张晓明(2017)、胡国强等(2020)都认为媒体关注能够降低高管过度投资行为。但程悦和丁智(2018)却发现媒体关注加剧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而媒体关注对企业过度投资并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孙彤等,2019)。
杨宜,赵一林(2017)认为媒体关注度越高,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发生可能性越低。朝辉(2016)、莫冬燕和王纵蓬(2019)均发现媒体关注可以有效抑制企业的财务重述行为。已有研究表明媒体关注度越高,企业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行就会越小(陈艳和白智奇,2017;吴芃等,2019)。另外部分学者针对媒体关注对高管的税收激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一致认为媒体关注对企业的税收激进有着抑制作用,并且区分企业异质性展开了对比分析(田高良等,2016;刘笑霞和李明辉,2018;刘晓霞和郭思远,2019;田高良等,2019;严若森等,2020)。
学者们针对媒体关注能否降低企业高管盈余管理行为(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也是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并未达成一致观点。
杨坤(2015)发现媒体关注可以揭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大量学者研究发现,媒体关注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盈余管理(陈克兢,2016;谭青等,2017;何红渠和张闪闪,2017;吴高波和贺芳芳,2018)。一些学者提出媒体关注和内部控制的共同治理下可以有效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卢佳友和张燕超,2017;岳琴和丁宁,2017)。黄宏斌等(2020)则基于上市公司自媒体开通实证发现企业微博信息发布越多,越能抑制盈余管理水平。
但也有部分学者对媒体关注的治理作用存在一定质疑,韩冬(2015)认为当媒体对上市公司报道数量越多,该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大;陈春霞(2017)和郑彧豪,佟爱琴(2017)均发现媒体的关注度越高,越倾向于选择较隐蔽性的真实盈余管理;张婷婷等(2018)则认为媒体关注的提高会导致高层采取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能够有效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而于果,李伟健(2020)却认为媒体关注通过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抑制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的使用,促进管理者进行真实盈余管理。
除上述治理效应之外,还有诸多学者从审计角度、年报披露及时性、信息披露质量、内部控制质量水平、费用粘性、薪酬业绩敏感性、监督控股股东私利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方面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媒体关注的治理作用。
综上,媒体主要扮演者信息中介和监督角色,通过三大路径实现外部监督职能,进而起到公司治理的效果。在治理过程中,媒体关注会同内部治理机制协同合作,主要存在中介作用、互补关系、替代关系等。从治理效果来看,目前针对上市公司媒体关注能否发挥外部治理作用结论尚未达成一致,但大部分研究已经表明媒体关注有一定的公司治理作用。
总体而言,媒体作为非正式的外部监督机制,是未来资本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相关监管部门应当为媒体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真正实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