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及价值意蕴

2021-01-16 11:44王丽童何海涛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总书记发展

王丽童,何海涛

(中南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4)

健康是人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人民健康问题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人民健康生活水平、个人的身体素质取得显著提高。2015年中国人均寿命提高到76.34岁,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人民健康总体状况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中国已经建立起覆盖95%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1],这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大标志。同时,由于工业化和生态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变化,以及人自身生活方式等内部因素的变化,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了新的挑战。此外,在经济繁荣、物质丰富的外部条件下,人们追求健康美好生活的欲望更加强烈。因此在现阶段,在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后的特殊阶段,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并以此为指导,对提高个人对身心健康的重视度,完善各项健康服务,进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道路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一、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提出

(一)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提出的理论基础

1.目标维度: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坚持。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致力于追求人的解放,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努力。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第一次使用了“个人的发展”[2]210这一概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向大众指明了未来生活的方向: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一方面,这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前提下所提出的,要想实现未来社会的蓝图,就要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人”第一个历史条件就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2]519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命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必要基础和首要条件。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在长期关注工人阶级状况的过程中了解事实、剖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阐发“两个必然”结论,人类最终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仅揭示了资本家丑恶的嘴脸——唯利是图的本性,同时科学地分析了工人的困苦处境,“即使在对工人最有利的社会状态中,工人的结局也必然是劳动过度和早死,沦为机器,沦为资本的奴隶(资本的积累危害着工人) ,发生新的竞争以及一部分工人饿死或行乞”[2]121。《资本论》中也多处涉及到马克思对工人生命健康的关心,资本家毫无人性的工作制度使工人们最终发出怒吼,“我每天只想在它的正常耐力和健康发展所容许的限度内使用它,使它运动,转变为劳动。你无限制地延长工作日,就能在一天内使用掉我三天还恢复不过来的劳动力的量”[4]。从这一方面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在探讨工人阶级是如何被资本主义压榨的过程中,不断地在强调工人们的健康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坚持“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5],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都做出了重要指示。

2.价值维度:源于对中国传统“民为邦本”文化的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新时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追溯到《尚书·五子之歌》中:“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6]。强调老百姓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只有百姓生活稳定和谐,整个国家才会安稳。可见,夏禹时期人民的重要地位就已凸显。随着时代的更替,民本思想一直在发展,儒家学派代表孔子倡导“仁者爱人”,政治上主张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在孟子看来,一切政治经济上的制度都为民社,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孟子》);荀子继承了孔、孟的民本思想,指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到二十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继承发展了民本思想。直到今天,在我国国家治理中民本思想尤为重要。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民本思想时代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新特点,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康就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思想精华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

3.实践维度:源于中国共产党人保障人民健康的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历来重视农村卫生和健康事业[7]。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中提到“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8]。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论述中强调:“在当前来说,工作首先要以卫生工作为中心,卫生工作作用很大”[9]。江泽民强调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10]胡锦涛同志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11]。理论创新每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代中国的卫生健康实际情况,作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要指示,致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二、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基本思想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对对健康的“标准”也发生转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赋予小康社会更为丰富的内涵,健康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新的健康问题催生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新理论,新的理论催生了新的思想。

(一)人民健康基本理念:“大健康”、“全方位全周期”

1.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条件的“大健康”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12]372大健康所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个人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完全健康,旨在对每个个体的生命进行全方位的呵护。“大健康”理念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健康理念,它是新时代关于人民健康的一种新型理念。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发生改变,由过去聚焦在治病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另一方面,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健康管理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融为一体,人民健康也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健康的小环境当中,更加注重的是大环境健康。

2.为人民服务“全方位全周期”理念。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全方位”健康服务小到涵盖人的各个身体部位的健康服务,大到涵盖与人一切有关领域的健康服务,即对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以预防为主,从生病、到治疗,最终到康复,在这个周期内具有一个良好和完善的健康服务。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务理念说明了我国将对人民的健康问题关注程度日益加深,由原来的“治病”已经扩展到“预防”,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减轻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加重,满足了人们对未来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需求。

(二)人民健康发展目标:“全民健康”

1.全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健康是人们获得快乐、取得成功的基础条件,只有人民健康不断发展,经济才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人们才会有能力、有力量奔向美好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2]370,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论断具有两个维度:一是健康是全体人民的健康,“一个也不能少”,强调人民健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性,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的基础,要让每个老百姓都“健”在其中,“参”在其中。二是强调经济发展离不开作为基础条件的人民健康,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老百姓获得幸福,其发展主要靠人民群众,突出老百姓在发展中的首要地位。劳动创造价值,生产力的发展依靠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只有老百姓身强体壮,经济才能搞上去,国家才能不断繁荣发展。

2.全民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推进全民健康是党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战略地位的重要选择,也是党努力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生活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13]。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当前人民最关心的就是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健康已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愿望。另一方面,全民健康是人民生活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要求。人民健康出现问题,就有很大可能会出现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的局面。

(三)人民健康发展路径:“新发展”理念引领“健康中国”战略

在大健康、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理念下,如何实现全民健康?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离不开新发展理念,创协、协调、绿色、共享、开放贯穿于健康中国战略的方方面面。

1.创新是人民健康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14]。在重大疾病和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力量似乎是非常渺小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做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中医是我国的瑰宝,要不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使其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推动中西医的有效结合。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可以看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要性。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科学家与医务人员是人民和病毒抗争的防线,疫情前期由于病毒检测的流程仍在摸索,且检测周期长,医务工作人员并不能达到高效迅速的检测与排查。然而,我国研发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发出了高效快速的病毒检测试剂盒,大大加快了对疑似病人的排查与确诊。科学家迅速对病毒特征、亲缘性进行探究,对疫苗的研发与病毒特征的了解起了重要作用,也对全世界抗疫给予了至关重要的帮助。健康创新发展远不止药物研发、人才培养,还包括理论、实践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实现进步与超越。

2.协调发展是补齐人民健康发展短板和发展潜力的统一。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针对健康发展来说,协调是促进健康发展的手段,也是健康发展的目标。人民健康发展是否协调,是检验其健康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协调健康发展,从内容来看,健康涉及养老、保险、医疗、健身等方方面面,涵盖了经济、体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健康要融入所有政策,使人民健康得到全面发展;从空间上来看,要注重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农村为重点”调整为“以基层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只有让基层的医疗水平普遍提高了,最大程度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在医疗方面的差距,才能有效避免因经济水平的低下而造成医疗服务的巨大鸿沟;从方法上来看,需要找到健康发展的短板,在补齐短板的过程中发展潜力,为健康发展增添动力。我国在重大突发事件上的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方面还存在缺陷,这就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革命性、批判性精神,切实从人民利益出发,对做得不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加以批判与改正,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绿色发展是永续人民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12]372。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中,呼吸同一片空气,健康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身体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环境的好坏。在生活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精神,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主张人们应该在饮食、住房和交通方面采取绿色和低碳的方式,摒弃浪费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等不恰当的生活方式;体育是推动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行体育教育、发展体育文化事业,弘扬女排精神;健康从娃娃抓起,鼓励人民增强健身意识等。在生态方面,人的健康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有机统一的。一方面优质的环境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身心健康的人们也完全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劳动提升其居住环境质量;另一方面恶劣的环境阻碍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或间接引发人类多种疾病,影响人们的行动、思维。因此,要永续人民健康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理念,鼓励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节能方向发展,为小康社会创造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4.共建共享是调动人民健康发展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保障健康是每个人的权力,也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表现。健康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要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和科学家们站在了第一线,社会民间力量自发组织捐款、捐资,海外华人也竭尽全力寻找物资支援祖国人民。每个人在为战胜病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同时也是在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健康做出努力,这正是人民共同建设健康的过程。但抗疫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利己主义者,在疫情的关键时期放弃大局利益和集体主义原则,为自己的私利而违反规定,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将他人的生命安全处于危险之中。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健康也是靠大家共同建设和守护的,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河南硬核村长”、“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些人虽牺牲了小我,但成就了大家。

5.开放是人民健康发展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命运与共,构建人类卫生共同体展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将继续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全球抗疫领导作用,同各国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继续向应对疫情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15]新型传染疾病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其传染速度快、伤害性高。为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国坚持开放发展,不断向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家提供资金、技术、物力的支持与帮助。这一方面有利于各国在医学、社会治理重大危机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与学习,共同打败病毒;另一方面,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病毒是不分国界的,健康也不是一个国家的健康,而是全球人类的健康。为推进全球抗疫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致辞中宣布了中国支持全球抗疫的五大举措。这些举措实实在在体现了中国将与各国守望相助,彰显了中国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的担当。

三、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诠释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16]。在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17]。显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始终”、“第一位”等关键性的词语反复出现,凸显了生命重于泰山的理念。不论是非典、埃博拉病毒,还是新型冠状病毒,任何时期只要人们健康受到威胁,党和政府都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竭尽全力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的需求为工作的重点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全民医保体系,以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群众的难题。这些不仅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承诺,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反馈。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二)坚持强化底线思维,提高了国家总体安全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突发急性传染病往往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大,是重大的生物安全问题。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13]。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安全高于一切,是一切工作的基石。食品安全问题、药品安全问题等是人民健康息息相关的重大安全问题。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对待食品药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是阻碍全世界和全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因素。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例,这不单单是一场个人之间疾病的抗争,也是国与国之间生物安全能力的较量。生物安全问题关系人民个人健康、更关系国家总体安全,将其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是党和政府应对全球安全问题做出的一项重大抉择。

(三)坚持人道主义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做出重要指示,希望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一方面,在各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医务人员在任何危险时刻都是冲锋陷阵的第一人,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另一方面我国坚持秉持大国风范,始终发扬着人道主义精神。尤其是这次全球疫情的人道主义救助,在我国还没有顺利渡过难关的艰难时期,仍然给一些国家进行慰问与救助,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齐战斗,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弘扬的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

(四)坚持医疗改革,丰富了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18]。从非典结束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强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包括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应急救治体系的建设、应急医疗队伍体系的建设,还有卫生监督体系的建设。在探索医疗改革的道路上,人们逐渐看到了医改的正确方向。扩大基本医疗保障,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公益成为医改的关键词。2007年国家财政支出大幅度向民生倾斜;2010年在全国推行了逐步覆盖除城镇职工外的所有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2012年福建省三明市率先开展实践,由原来的以药养医变成以技养医,这次的改革将旧的逐利制度破除,建立了具有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公益性制度,使医改发展到了一个全新阶段;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目标,为统筹解决未来一个时期全民的健康问题做出了制度性安排;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深刻阐述了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战略目标和主要的任务,对今后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回首过去,我国的医疗改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改革方向不断朝着公益性、全民化的方向发展,丰富了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猜你喜欢
总书记发展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时局图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 扎实推进人大工作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