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工作本位职业培训和学校本位学历教育的紧密结合,是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其核心要素和基本特征是校企一体化的双元育人模式,它构架了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通道,使理论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结合,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更好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改革,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与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学校提升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和企业解决岗位技术技能人才选、育、用开辟了新路径。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性质为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上实行辽宁省教育厅和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共同领导以辽宁省教育厅领导为主的体制,充分依托锦州石化公司走校企联合共建的办学之路。2012年,在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院校长会议上,学院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的经验得到了充分肯定。
在校企合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与多家企业开展的各种形式的联合培养过程中,企业参与的层面和深度很有限,学院希望的合作内容并未全面融入企业的经营计划中,企业只关注“要人”,缺乏“育人”,双方责任不明确,落实缺制度,管理缺机制,育人平台不完善。
学院深刻认识到只有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才能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学院积极寻求合作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石油炼制与深加工为一体的辽宁省重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是辽宁实施东北振兴三年滚动计划重点扶持企业之一。在“炼油一化工一材料”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十分希望与学院共同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一线技术人才,从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2017年,学院联合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开展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共同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实现途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制定工作任务书,明确工作的建设目标、重点建设内容、实施步骤、进度安排、责任主体、保障措施、预期成效等,由学院积极申报并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从产业战略的高度,积极与我院合作开展现代学徒试点。通过双方协商,签订学徒制培养协议,明确合作原则、合作方式与内容、校企双方职责与义务;确定人才培养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机制、学生(学徒)双身份管理制度;校企人才相互流动、互聘互用的双导师制度,实训条件建设与管理制度,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学徒制班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学生(学徒)考核评价办法,学生(学徒)实习管理考核制度,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健全了现代学徒制培养长效机制。
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协调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題和困难,学院两位副院长分别负责试点班的招生和教学管理工作。企业两位副总经理分别负责就业岗位和师带徒管理。校企每学期召开一次学徒制专门例会,研究招生招工、责任分工、师资共用、资源共享等问题。专业教研室与生产车间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
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入口,招生招工制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与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校企联合制订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方案,企业提出用工计划,落实就业岗位,提供学徒协议、劳动合同、学徒管理办法。学院单列招生计划,在招生简章中发布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信息。待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新生入学报到时,由学院组织企业宣讲、现场参观,家长认可、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采用笔试+面试的方式录取,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企业、学院、学生共同签署三方协议,入学即入职,明确学生即学徒的双重身份。
校企各配一名班主任,负责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的日常管理,学院承担企业导师的薪酬待遇,承担学徒制试点班相关费用,额外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第三学期企业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企业负责交通、生活管理,支付3500元/月学徒工资,缴纳五险一金。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依据企业人才需要,校企共同创新“岗位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计划在催化裂化、延迟焦化、连续重整、加氢裂化、加氢改质、加氢精制等6个车间安排学徒制试点岗位,初始岗位为外操,两至三年后安排为主操岗位,希望他们工作四至五年后能胜任班长工作。依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校企合作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分析从“学生→学徒→员工→主操→副班长→班长”的职业成长过程,并听取教育专家意见,确定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石油化工生产操作、生产管理岗位,培养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过硬的初岗能力和较强的转岗能力,能在企业生产一线进行生产运行与控制、技术管理的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
校企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工匠精神培育,采用“1+2”的教学模式,第一学年在学院,完成公共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及基本技能训练。第二学年进入企业师带徒培养,强化现场管理和技能训练,培育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争达到企业用人标准。
按照企业人才计划与需求,校企合作对催化裂化、延迟焦化、连续重整、加氢裂化、加氢改质、加氢精制等6个生产车间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职业能力提炼,共同建设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负责人与车间技术负责人按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标准、操作规范,来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教师深入车间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编写校本教材,融入企业管理制度、生产安全知识、价值观念、劳动纪律要求等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安排七名技术人员全程参加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开发“常减压装置仿真培训系统”“催化裂化装置仿真培训系统”“加氢裂化装置仿真培训系统”“连续重整装置仿真培训系统”“延迟焦化装置仿真培训系统”“制氢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现代学徒制在线学习网站及手机APP 系统”。既保证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工艺无缝对接,又构建了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学习体系,保证学生时时能学、处处能学。
按照顶岗实习标准,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遴选既符合安全生产又满足教学需要的工作岗位30个,报企业安全环保部审核,由企业人事副总经理和生产副总经理共同批准后,统一悬挂学徒制实习岗位牌子。学生进入企业,以师带徒为主要培养方式,工学交替,在岗成才。导师和学生按照1:3的标准配备,以企业导师为主、专业教师为辅开展教学,所在车间承担安全责任和考勤,安全环保部和人力资源部每天进行现场巡视。学院督导评价中心和石油化工系每周到企业两次,进行现场听课、查岗;校企共同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组织学生评教(导师)、教师评学活动,结果作为考核“双导师”的重要依据。
创新顶岗实习考核方法。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和问答方式,内容为专业理论知识、操作规程、安全常识、质量常识等。实际操作考试采用口答或情景模拟方式,内容为生产操作、现场分析、判断、处理、排除生产问题等,企业导师根据陈述、现场操作演示进行评判。理论知识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实际操作考试,课程总评成绩中,理论知识占40%、实际操作占60%。学生考试成绩与收入挂钩,补考两次不合格者,薪级降一级。
校企共同制定双导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和培养方案。企业人力资源部和学院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从师德师风、专业能力等方面制定现代学徒制导师聘用标准、遴选条件、互聘标准,以及聘用程序、职责、待遇、奖惩等管理办法,形成稳定导师队伍的激励机制。按此办法,选拔教学水平突出、技术服务能力强、具有一定教改能力的“双师型”教师16名,企业推选出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23名,建立双导师人才库,确保双导师队伍数量与现代学徒制试点规模相适应。企业导师工作绩效每月考核一次,其薪酬待遇等列入财务预算,激励企业导师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学院鼓励专业教师与车间工程技术人员结对子,利用寒、暑假到对应车间进行顶岗实践,参与车间生产活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企业人力资源部聘请16名专业教师为培训师和兼职工程师,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对企业导师进行教学岗前培训,使他们既会做,也能教。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与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双主体责任共担、全过程共管共育,已取得初步成效。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2020年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专业。
根据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特点以及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了教育成本分摊机制、教学运行机制、校企定期例会机制、质量评价机制;建立了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制定了招生录取与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用制度规范了校企合作行为,形成了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明确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生、学院、企业签订了三方协议,学生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
校企合作创新“岗位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了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契合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质量监控标准。育训结合、教学做一体、师带徒岗位培养,合作编写特色教材17 本。“专业嵌入产业链,课程贯穿生产线,就业面向岗位群”获2018年辽宁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佟建涛、田旭东代表辽宁省参加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高职组化工生产技术赛团体一等奖。
校企合作制定实施了互聘互用的双导师制度,企业聘任16名具有双师资格教师为员工培训师和兼职工程师,学院聘任23位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教学团队特色鲜明,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