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纪红 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有利于构建良好的财务环境,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新会计制度平行记账结合国库集中支付操作系统能够更直观反映各预算单位资金支付及结余状况,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提升至关重要,为科学决策提供更准确、更有价值的财务数据。
会计核算可以完整的体现资金运动过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可以更全面地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收支进行详细体现,在数据的利用和统计时能够更有效的发现问题并加以改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利用率。
新会计制度的执行,有利于各级财政预算部门的统一管理。在新会计制度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两者的结合下,每一笔预算支出都能在系统中直观体现,并且通过财政的额度审批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支付,实现对日常经费等各项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督,有效防止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滥用违规及浪费的现象,贯彻落实了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有利于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方面的监督作用,同时可以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对预防违纪行为、遏制腐败问题具有良好的效果。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导致其他业务部门主管不够重视,由财务部门独自完成整个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在编制部门预算时,由于缺乏其他业务部门参与,财务部门往往根据以前年度的财务数据和业务发生情况为编报依据,并未结合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更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计算,项目预算缺乏编报基础,预算编报不够精细化,降低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导致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资金被挪用风险高,实际支出与预算项目不相符,难以发挥预算对会计核算的约束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稳定、流动性少,财务人员长期从事单一的会计工作,未进行轮岗,不免会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不重视,产生固定思维,账务处理较为随意,具体体现在:记账凭证不规范:账务处理摘要内容过于随意和简单,没有准确反映该项经济业务的实质内容,原始凭证填错单位、附件不齐等,导致后期查找相关凭证时带来不便;其次,账务处理不及时:往来款、暂付款未及时进行清理,长期挂账,不能真实的反映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最后,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有些单位相同经济业务使用的会计科目前后不一致,尤其实行了新政府会计制度,一些会计科目发生了变化,不能较准确的理解相应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部分会计科目为了操作简单,未设置辅助核算。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工作机制,形成财务部门牵头协调、业务部门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落实财务部门牵头和组织协调责任、业务部门的主体责任。
夯实预算管理基础。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流程,提升预算编制质量。单位领导要建立战略发展观念,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下,结合本单位的发展方向,通过科学论证制定3-5 年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合理预计单位收入支出情况,准确预测预算规模,强化政策集成和资金协同。因此,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能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为预算改革、政策制定等提供基础支撑。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进一步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系统,对单位的各类资源统一管理,扩大预算管理范围,保证预算管理能够覆盖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经营活动,对使用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的项目进行有效的规划。
最后,预算管理工作要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督,确保预算计划能够顺利实现,预算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相互成就,从而使预算管理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有效的预算约束。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核算的根本,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前提。一是财务人员应熟悉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适用范围以及科目运用,根据每个单位的实际核算内容,对新会计制度下的会计科目进行个性化的优化,增加科目辅助项,方便数据查询和对比;二是开展往来款项的专项清理。对单位及个人往来进行及时的全面清理,查明长期挂账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三是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对原始凭证的填写、发票的真实性、合理性,是否符合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是否符合本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把关。
随着市场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都大幅度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应当深入分析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质量。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将强化会计核算工作和提升会计核算质量,作为目前的重要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