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核算中心
财政专项资金是我国财政部门为了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规范,设立的具有专项用途和专项任务的为推动有关政策和发展有关公共设施而建立的专项资金。乡镇财政专项资金既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又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机关作为我国政府职能部门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对于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我国的基础建设和公共事业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3]。所以为了更好、更加科学的运用财政专项资金,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建立规范的制度,保障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合理运用,推动现代化城镇的发展。
相对于省、市县级财政管理工作人员来说,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人员,无论是理论基础知识还是工作能力的要求都普遍要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乡镇财政工作不够专业,容易导致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不能有效落实和使用,容易导致专项资金在核算和使用的过程中发生错误,不利于专项资金顺利落实到位和如期执行,进而影响整个专项资金环节的运转,使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无法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切实作用。所以,乡镇财政管理人员应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及时引入高素质高文化的人才,提高财政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乡镇财政专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乡镇对于专项资金的合理运用,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能够使专项资金准确落实到各个项目上,提高国有资金使用效率,帮助民众提高生活水平。
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地区也都在求发展,增强本地建设。各乡镇管理人员都争相想在本乡镇引入财政专项资金,引入财政专项资金虽然对于乡镇经济建设和基础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当前的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体制下,只顾盲目引入却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这种行为起不到求发展的作用,还容易引发贪污、舞弊现象的发生,所以需要引起财政部门的重视,建设规范严格的审批流程,发挥专项资金的切实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缺乏完善的专项资金考核体系和管理制度,各乡镇的管理人员都把精力放在了专项资金争取的项目上,但是对于专项资金取得后,如何高效准确落实和及时规范运用专项资金却没有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这样容易导致财政专项资金实际的使用效率降低,无法发挥专项资金的切实作用。所以这就需要乡镇财政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财政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保障财政专项资金的顺利落实和使用。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很多财政机构对于专项基金的监管意识薄弱,对于专项基金的监管,他们只将重心放在了审批专项资金的各种审批资料的合法查询上,对于获得专项资金后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流程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后续可能会发生专项资金不能充分落实,严重时会导致贪污、舞弊等现象的出现[2]。财政管理机关对于财政专项资金没有尽到完善的监督作用,不利于专项资金及时、准确的落实到位,并且还容易造成财政机关内部其他的问题的出现。所以在专项资金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各级财政机关应该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保证专项资金审批和使用等各种流程的合理合法进行,为乡镇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财务工作人员来说,要提高自己进行乡镇财政专项资金工作的专业性,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和相关工作规范,对于最新发布的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相关政策,要做到及时的了解和正确的解读。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加强与财政专项资金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沟通,及时掌握专项资金的实施情况,判断专项资金的落实和使用情况是否合理,对于在进行财政专项资金工作中发生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吸取经验,弥补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乡镇财政管理人员要对财政专项资金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指导,帮助财务工作相关人员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更好的从事到财政专项资金工作中去。
例如,乡镇财政专项资金工作人员可以每个月进行“轮岗制”。因为财务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工作岗位,在实际的工作中只有通过深入的实务操作,才能进一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专项资金的规范制度和工作流程。另一方面,由于财务工作比较单调枯燥,如果财务工作人员长期按照一种工作套路进行财务工作,容易产生对工作的厌烦,不利于财政专项资金工作的长期健康发展。推行财务轮岗制度可以加强对各个岗位工作的监督,防止有关工作人员发生舞弊现象。财务轮岗制还能进一步提高财政专项资金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对于专项资金的工作流程有全方位的学习,不断地提升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专项资金管理的基础,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可以规范财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有效的管理制度还能够优化专项资金的申请和审批流程,所以好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保障现行的专项资金工作的规范进行,还能保证后续工作有理有据,有据可查。在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审批和运转过程中,应增加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屏障,使专项资金的申请有一定的门槛,各种手续必须齐全完备,执行严格的审批流程。在向财务提交专项资金审批时,必须提供清晰完整的原始凭据,当专项资金的支付申请有关领导签字时,有关领导要详细的阅读审批文件的具体内容,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判断专项资金的请求支付是否合理。在制定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时,同时制定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核机制,有助于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约束力,有助于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人员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使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流程更加规范。
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监管信息平台,完善专项资金的监督机制,能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更好的实施。在实际的监督管理中要做到专款专用,每一个项目都要配备一个专门的核算员,并且要向一个专门的财务报账,对于项目全过程有一个明确的核算流程。项目的专职负责人应该担负对于专项项目其他工作人员的监管责任,对于项目的实施进度,专项资金的落实情况和花费情况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对专项项目实时进行动态监控,保证专项项目资金的合理合法落实。同时还应该设立专职的项目监督部门,在自检的基础上做到相互监督,加大对实施过程中过失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检查评价和考核制度,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的最大效益化。
财务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两者密不可分,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工作的基础,财务监管机制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两者必须同时进行,相互交叉,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顺利落实和使用。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有关部门应该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不断更新和完善法规制度,及时出台新的法规制度,填补旧法律法规的漏洞,使新的规章制度适应新时代下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使基层的财务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法可依。乡镇机关还要注意机关内部的监督体系和规章制度的建立,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随时检查监督工作执行的情况,使监督体系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保证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顺利进行。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审批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对于乡镇管理的政策重点,这也意味着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决定着国家推行的政策是否能得到有效地实施。所以在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时,要加强全体工作人员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重视程度,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立项和资金的使用申请上,一定要建立详细准确的前期调查工作,建立有效完善的财政管理机制和相应的监管机制,保障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有效落实,保证国家有关政策的顺利推进,对于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