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00)
工匠精神主要是指集中体现职业品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的职业精神,是从业者主观选择的结果,它囊括专注、精益、敬业、创新等内容,自2016年由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以来,便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如何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成为教育研究热点之一。在培育“双创”人才大背景下,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研究成果较少。因此,将工匠精神纳入创新创业教育精神内涵开展研究,十分必要。
我国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具备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人物,如蔡伦、鲁班、孙膑等,在现代中国亦诞生袁隆平、王应睐、李振声等具备工匠精神的杰出人物,他们一头扎在社会某个领域中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开拓进取,遇到问题不害怕,遇到困难不退缩,用专业素养、优良品格、过硬技术攻坚克难。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精神需以工匠精神为重要内涵,确保“双创”人才具备工匠精神,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古往今来善于钻研的人不仅可以习承传统工艺,学习传统理念,还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追求突破、敢于革新,如郝建秀、倪志福、王选、王传福等,他们在自己所处的行业不断开拓进取、精益求精,积极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带领其所在的行业飞速发展,并形成一股影响世界的力量,“创新”是工匠精神持有者必备素养之一,亦是面向未来的“双创”人才需具备的基本能力,为此创新创业教育需渗透工匠精神,要用工匠精神充盈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工匠精神持有者坚韧不拔、不怕困难,在外人看来甚至有点执拗,他们心中的标准总是高于常规,他们实践的结果总是优于常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具备工匠精神的人不愿墨守成规,想要做行业先驱与标杆,这并非为满足一己私利,而是为行业发展、社会建设作出更大努力,为追求完美的理想境界不懈奋斗。因此,面向未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精神需涵盖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等优秀品格,落实新时代“双创”人才培育目标。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除创新能力、坚毅品格外,乐业奉献、专注专业、善于钻研、耐心执着等均是工匠精神人的组成部分,将工匠精神视为创新创业教育精神内涵之一,可以有效丰富教育内容,拓宽育人途径,使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到更多知识及技能,继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其更好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奠定基础。[1]
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旨在引导草根创业、人人创新,引导人们成为“创客”,激发民族创业精神,激活国家创新基因。2018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指引教育行业走上培养“双创”人才道路。面向未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需由工匠精神塑造,主要源于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砥柱之一,缺乏工匠精神的国家将失去创新激情与创业活力。
面向未来“双创”人才需为行业领军者,方可实现创新、创业等发展目标,这就需要创业创新教育在工匠精神加持下以专业教育为先导,加大专业教育力度:一是打造良好的专业教育体系,不仅理论知识充足,专业技术研究同步,还能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创业体验,用以检验学生创新创业学习成果,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二是积极吸纳国际先进专业教育经验,弥补本国“双创”人才教育缺陷;三是指引学生做好专业规划,建立专业能力自主提升体系,确保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自主学习同步,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有效落实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目标。[2]
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总是将个人利益抛诸脑后,坚持以民族大义、国家利益及社会利益为出发点,认真做好能力范围内的一切工作,彰显乐业奉献、孜孜不倦、尽职尽责的职业素养,同时在工匠精神加持下从业者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素养均是工匠精神孕育下的果实,将其渗透在创新创业教育精神中,可以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继而以素养为核有效发挥学生专业能效,为其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奠定基础。
具备工匠精神的人绝不安于现状,总是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才有了庖丁解牛、百步穿杨、鬼斧神工等一众传奇人物。为有效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目标,需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其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专注、自觉、创新、实践指引学生自主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创客”,有能力应对未来一切创新创业挑战,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助力市场经济稳健发展。[3]
面向未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精神与工匠精神的融合需走产教研一体化发展道路,探索“专业靠近产业”的育人模式,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引导其创新创业,时刻跟随产业发展脉动,将先进技术及理念融入产业发展进程中,同时加大教育研究力度,确保教研工作渗入学生群体、产业内部、教育过程,引领教育教学改革,顺应产业发展潮流。在产教研一体化背景下,使学生在工匠精神加持下可以更好地创业创新。例如,可以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核心组建服务小组,提供资金、技术指导、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指导学生立足市场开拓进取,积极与成熟企业寻求合作,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成功概率。[4]
首先,学校与企业需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性合作育人关系,企业通过面向学校渗透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内容,引导学生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朝着精益求精、专业专注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其借鉴企业成功运营经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奠定基础;其次,企业“匠人”需与学校教师联合授课,组建“双师型”讲堂,弥补教师“理论知识讲解能力有余,专业技能不足”的育人缺陷,使学生明晰行业发展实况,积极学习企业“匠人”优秀品格,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最后,学校需积极建设“双创基地”,企业需为学生提供岗位实训机会,营建良好的“理论+实际”育人氛围,引导学生磨砺工匠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首先,教师需树立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意识,积极学习领会工匠精神内涵,将其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实现有教学内容,从专业、态度、精神品格等角度出发,全方位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其次,学校需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力度,不仅要积极建设“双创教育基地”,还需聘请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行业顶尖人才为专业教师,同时定期组织在职教师学习培训,引导教师立足国家建设与发展新常态,洞悉创新创业教育潮流,制订富有预见性、科学性、生本性的“双创”人才培育计划,使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得以与时俱进;最后,学校需健全教育管理制度,将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情况视为教师考评标准之一,借助激励机制、奖惩机制、考评机制等制度,敦促、指导教师关注并重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发挥工匠精神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积极作用。[5]
综上所述,为有效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事业良性发展,教师需明晰创新创业教育精神与工匠精神之间的关系,将工匠精神视为创新创业教育精神内涵,以专业先导、素质为核、能力提升为要点,通过产教研一体化,校企多维度合作,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为新时代社会发展培育优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