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

2021-01-16 04:25:01焘,李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要素制造业

董 焘,李 凯

(青岛市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100)

1 研究背景

本文的研究背景,主要是基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6年提出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概念而进行的。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概念中,主要有四大公认的基本要素,分别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种,这四大标准和要素能够较好的衡量和促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特别是在当下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成为当下推动智能制造的重要推手和动力,也因此,为了国家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建设,以及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当下我国必须加强推进质量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对相关理论的研究[1]。

2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及作用

2.1 计量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首先来说,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要素之一的计量,就能够为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发挥保障效果。因为智能制造作为一项工业化和信息化集成发展的产业技术,其本身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做支撑和保障,并且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有效性无一不影响着智能制造的发展质量,也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依靠计量这一要素进行智能制造中数据信息的保障。

而根据我国国务院于2015年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来看,我国制造业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的要素提升,主要的阻碍在于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方面的薄弱,也因此,当下我国就更需要以计量为发展保障,为智能制造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阻碍,提供精确的测量标准,以此实现产业发展的有效推动[2]。

2.2 标准为智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规范指引

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要素之一,标准这一要素也是影响和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实际的智能制造中,智能制造工作的实施和进行,以及智能制造过程中,产生、装备、软件等信息的集成互通,离不开全球化、统一化的标准支持,也因此,当下我国在智能制造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标准这一要素的构筑和引入,在国内首先构成统一且科学的智能制造行业标准,随后在对外贸易和输出的过程中,逐步向国际输出,实现标准的统一化和全球化,以此实现企业内外生产、科研、销售、服务的标准和协同,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竞争地位。

同样根据我国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文件中的内容,当下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核心任务,就是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这也就要求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构建统一规范的标准制度,并以此进行体系的完善,以帮助我国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全球制造业主导地位的获得和坚守。

2.3 认证认可为智能制造行业建立市场信任

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中,认证认可这一要素对于智能制造业同样具备发展和推进作用。因为在智能制造行业中,为了维持行业的智能制造系统、体系、设备、技术,就需要相关的行业从业人员和企业融入一些新的技术和手段,包括企业管理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新兴技术手段虽然极大的提升了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实现了智能制造行业中智能这一要点的保持,但是新兴技术的应用,同样增加了行业运行的成本和不确定性,特别是信息安全、机械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和不确定经常笼罩在行业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生产的产品也更不利于消费者的辨别。所以在这一双重情况的影响下,就需要应用认证认可这一要素进行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完善和进步[3]。

而根据我国认监委于2017年颁布的《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可以得知,当前我国对于认证认可系统体系的构建还是较为忠实的,在该文件中就明确的指出和部署了认证认可强国的基本战略,并且将认证认可视作智能制造领域发展和创新的重要举措和标杆。也因此,在当下的智能制造领域和行业发展中,消除市场经济下的不对等,提升采信度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实现认证认可体系健全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一基础之下,进行认证认可体系的构建,并实际的应用于智能制造业之中,才是较为科学合理的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方法。

2.4 检验检测为智能制造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在智能制造的发展中,检验检测同样是为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撑的重要因素。在智能制造发展和工作的过程中,智能制造的相关企业和行业会不断的应用新技术和新手段,来满足智能制造不断发展和提升的技术要求,但这一行为也同样扩大了智能制造体系的复杂性,出现了诸多潜在的隐患和不确定因素,所有为了保障这些隐患和不确定因素的控制,实现保障系统和产品正确性的提升,相关的行业和企业就需要引入和应用检验检测因素,实现对智能制造过程中,互联网可靠性、生产安全性、制造质量性的保障。

在我国国务院2015年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就指出,当前我国要建设一批高水准高质量的评价实验室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现对工业产品稳定性、安全性等各方面指标的有效检验检测,以高标准强检测倒逼我国各生产制造业的升级发展,实现国内制造业的产品性能与国际接轨。这同样表示,当前我国智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检验检测要素的支持,需要构建起强有力的检验检测体系,配合标准要素进行深入的检测检验,确保智能制造企业和行业生产的产品,能够媲美国际一流产品水平,甚至远超一流产品质量。

3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存的问题

3.1 整体发展水平低下,产业集聚度不高

首先,江西省制造水平还比较落后,新制造还达不到智能制造水平,大部分传统企业仍旧停留在旧时代,也就是说无论是工业化水平还是信息化水平都是不够完善的。智能能制造起步晚,产业文化程度不高,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其次,支撑智能制造的智能装备产业仍旧处于一个萌芽雏形,该起步阶段还存在数量少、发展水平低、缺乏技术骨干和重点龙头企业、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创新能力弱等实际问题,主要依赖于制造业进口并形成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壁垒,尚未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智能成套设备,从硬件、软件到综合信息技术和服务的智能制造产业。智能制造设施的研发机构与应用公司联系松散,研究机构独立封闭,技术研发分散,企业又单打独斗,难以形成研制、生产、制造、销售、集成、服务等有序、细化的产业集聚,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程度十分低下。

3.2 要素支持能力不足,开放创新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创新投入不足。由于缺乏融资渠道,也就使得最初的资金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大部分企业在进行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使用自身的资金,资金有限严重制约了企业智能化发展。二是智能制造创新机制、体制不健全,智能制造相关服务发展滞后。三是能够促进帮助智能制造发展的人才非常稀少,无论是高端复合型人才还是专业技术型人才都十分紧缺,并且仅依靠目前国内的企业规模以及人才团队是很难实现技术突破的。并且江西省缺乏985高校,缺乏大研究院、大研究所。其中院士、杰青、国家“千人计划”等高、精、尖人才稀缺,高层次的科技、金融、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原创性成果少,国内国际影响低、竞争实力落后。高级实验员、高级技师、高级技工等人才也不多。总体上江西人才队伍体量不足、结构不优、水平不高。

3.3 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滞后,制约江西新经济转型升级

江西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类载体平台高效的服务,但离江西省经济社会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无论是在创新载体平台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待提升,特别是信息、技术、资金及综合平台建设总体上还相对滞后,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一是江西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科技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突出,资源共享平台和研发平台交叉建设现象屡见不鲜,难以统筹实施资源有效布局。二是江西省载体平台建设数量小,尤其高端平台少且效率低。根据数据显示,我省国家级研发平台仅14家,而湖北55家、湖南38家。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21家,而江苏402家,安徽76家。三是用于载体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省财政厅支持创新平台建设经费不到1亿元,而山东支持研发平台1.5亿元。四是创新成果难以实现产业化。大多数创新平台创新的产业成果少,水平不高,缺乏核心。五是信息渠道非常狭隘堵塞,企业之间的技术研发未进行交流合作,没有进行资源共享以及学习交流的平台,信息渠道非常堵塞,资源不能有效整合,提供的服务专业化程度很低且不全面。

4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下智能制造的发展对策

4.1 严格遵循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四项要素

当下智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智能制造的相关行业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严格的遵守国家治理基础设施的思想基本要素,因为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得知,这思想要素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国家的政策和发展未来相符合,这就表明对这四项要素的遵循,不但是对国家政策的坚持,可以获取较好的政策帮扶和支持。更可以实现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国家资本的倾斜和帮助,有效的实现智能制造体系和质量的发展。

4.2 构建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协会

国内的智能制造业相对于国外来说,出于技术上的缺陷和发展时间的落后,整体质量和体量还与国外相差甚远,在这一情况下,单打独斗甚至内外竞争的国内智能制造企业就难以得到真正的发展,也因此,当下的国内智能制造若想得到快速发展,实现与国际社会和技术相接轨,就需要建立建成智能制造行业协会,统合行业中各方龙头企业的力量,首先推动国内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成型,随后追求行业内的有序竞争。而这一行业的协会的构建,需要国家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参与,一方面是为行业协会的发展和构建提供行政、政策等方面的支撑。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来避免行业发展协会成为少数大型企业垄断行业的后花园。

4.3 加强人才的培养教育

为了实现国内智能制造行业和领域的快速发展,相关的企业还需要注意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以此保障对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四要素的有效把握和落实,并实现智能制造业的长久发展。而人才的培养教育,则需要相关的企业,在行业将建设的过程中,建成高度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通过培训教学、实训工作、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实现企业内人才的快速有效培养。

4.4 技术助力,保障设施

以信息技术为基石的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智能制造的基本保障。要打破传统基建材料为主的思维,通过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助力智能制造发展。利用大数据协同、云平台、区块链技术,实现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互联的物质基础。这些技术都为江西智能制造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智能制造实现即时通信、在线反馈、人机互动提供了保障,更是江西智能制造弯道超车的重要抓手。

4.5 开放创新,全面合作

近年来,各省都相继提出发展总部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的相关思路,三者协同发展,达到功能聚合、效能提升的目的。江西也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江西智能制造的整体潜能,争取在区域经济、市场引领、技术研发、平台搭建、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等方面先行先实验,做到率先垂范,为创新发展江西智能制造向中高端迈步提供源动能。

4.6 更新理念,深入实施

对于智能制造的发展,还必须转变思想,以新理念指导智能制造的深入实施。不仅要在绿色开放共享的基本理念下,还要以实际举措推动这项系统性工程落地见效。做好顶层谋划、布局产业、突出特色、破解难点、打通堵点,形成智能制造发展合力,政府到各方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实施、协同推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下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为了实现我国智能制造业的有效发展,就需要在当下应用国家治理基础设施这一因素和概念进行智能制造业的发展,而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得知,在当下为了实现对国家治理基础设施这一概念的应用,就需要相关的企业和从业人人员遵从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项基本要素,而在后文的研究中,对这四项基本要素的应用,需要相关企业和人员注意加强人才的培养教育、构建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协会、严格遵循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四项要素这几种方法的重视,也希望本文的研究分析,能够对我国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要素制造业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10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 03:23:30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50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2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43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6
5G——“互联网+”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