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勇 广东开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大多数国有银行的管理体制都有很多弊端,且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环境中,管理体制的问题愈加凸出。而进行国有银行管理体制改革不仅可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也可以构建良好的金融秩序,所以应该综合分析国有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并通过有效手段促进改革。
国有银行指的是由国家直接管控的大型银行,主要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及中国进出口银行等[1]。
当前,大多数国有银行的用人机制都比较呆板,人员结构十分老化,缺乏竞争性与活力。甚至有一些地区的银行在聘用人员时比较在意是否有亲属在银行或金融行业工作,这就导致国有银行的人事制度与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相同,无法为银行发展提供动力。近年来,各大国有银行在聘用人员时增强了招聘过程的透明性,提高了聘用人员的公平性。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国有银行的人员聘用与外资银行的人员聘用差距较大,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理念的限制,只是在分配上呈现出平均主义,仍然注重关系、文凭与资历,忽视了能力,无法调动员工的危机感。在这种情况下,国有银行的业务创新受到了诸多限制,且对分支机构造成了严重影响。
当前,金融行业呈现出了四家独大的现象,国有银行之间缺乏竞争,能够形成竞争关系的就只有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导致银行的发展局面过于安稳,这不利于银行的产品创新与服务质量的提升。其次,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银行家市场,国有银行主要是由政府部门管理,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导致银行的行政色彩较为浓厚,不利于银行的发展[2]。
国有银行需要健全用人机制,增强用人机制的灵活性,继而优化人员结构。首先,国有银行在聘用员工时需要坚持不看关系、不看学历,只看能力的用人原则,要加大对应聘者人品以及能力的考察力度,科学选择人品好且专业能力优秀的人员。其次,国有银行在选择分行与支行的高级管理人员时需要采取公开竞争的方式,对分行与支行下达一定的经营目标,并对竞争人员进行考核,如果考核成绩优异便可以当高级管理人员,但如果完不成经营目标的话需要免除竞争资格。从而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此外,国有银行应该完善激励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与激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国有银行四家独大的垄断性局面不仅影响到了国有银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影响到了银行业的发展,因此应该在加大外部监管力度的同时放宽银行审批程序,为民营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发展提供支持,从而改善垄断性局面[3]。大力推动民营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发展可以增强市场环境的竞争性,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继而推动国有银行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调动国有银行的经营活力,让国有银行不断创新产品并提升服务质量,这样可以增强国有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在实现去行政化之后,可以扩大国有银行的自主经营空间,增强国有银行经营活动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实现国有银行的健康发展。
外部资本积累的方式主要包括引进战略投资者、财政注资与上市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上市的国有银行具有充足的资本,其资本充足率可以达到11%,但是附属资本充足率比较低。为此,若想促进国有银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就应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水平。从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国有银行应该提高对发行混合资本债券的重视程度。通过发行混合资本债券可以增加附属资本,提高附属资本充足率,并增强抗风险能力,所以国有银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发行混合资本债券,从而加快管理体制改革。
国外的大多数银行都十分注重ESOP即员工持股计划,且都通过员工持股计划等股权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银行的治理工作当中。但是,我国国有银行并没有意识到ESOP的重要性。为此,国有银行需要深入研究员工持股计划,等时机成熟时将其应用在管理工作当中。员工持股并不会改变银行的所有制,也不会影响到国有银行自身的性质,但是可以让员工持有一定的股份,可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继而提升银行的竞争力,所以需要积极推行这一激励机制。
用人机制呆板、缺乏竞争性市场环境等问题是国有银行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国有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应该健全用人机制、加强监管并实现去行政化、科学利用外部资本积累并根据实际情况推广员工持股计划,从而为管理体制改革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