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2021-01-16 00:28:43王军燕新乡县环境监测站
环球市场 2021年13期
关键词:持久性环境监测有机

王军燕 新乡县环境监测站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升。环境发展中出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大部分属于人工合成产物,此种污染物难以在自然界中快速分解,基于其存在时间过长,因此会对周围生物和环境产生直接影响。为此,下文就将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环境监测的现状问题展开详细研究。

一、污染物主要特点

(一)毒害性

即便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不高,也会对生物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比如二恶英类物质毒性极强,我国癌症研究部门将这类物质划分为一级致癌物[1]。当前自然界发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很难在生物体中进行自然分解,很多时候甚至会按照生物链发展情况出现浓度增加,发展为浓度更高、威胁性更强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二)持久性

很多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都能在自然界中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特点,这也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实现长距离迁移的重要基础。一般情况下,这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备较长的半衰期特点。如果不能及时对其进行处理,这些毒害性较强的污染物就会持续发展,甚至给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长距离迁移性

除了上述特点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还存在较强流动性,可以实现长距离传输。无论是风、迁徙动物还是人类行为都可能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转移到其他区域。并且大部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都存在半挥发性特点。在常温环境下,这些污染物同样能进行挥发,最终在大气层中进行传播[2]。这也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特点。在大气层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微小颗粒中,在迁移过程中这些物质不会出现明显降解趋势,更不会随着时间发展出现质量变化,因此很可能传染整个迁徙的途径,大大增加了环境污染程度。

二、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现状

(一)大气污染监测情况

很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往往以气体形式存在于空气环境中。污染物和空气中的分子混为一体后,经过空气的流通和运动,会出现四处扩散的情况。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开展中,基于这类污染物的体积较小,同时流动性比较强,因此很难实现有效监测,治理难度较大。和城市相比,当前农村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影响更为生源。特别是在空气和水环境影响下,这类有机污染物还会直接依附在农作物中,长期在此种环境下,不仅会造成水资源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还可能造成农业生产量的明显降低。

(二)水污染监测情况

很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都可以利用各种载体进入到其他环境中,其中水环境就是引发水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环境监测部门在工作中经常会发现水环境的大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3]。在水体污染问题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氯化物。即便是在不同的环境或是地区中和,氯化物仍然不会出现浓度的明显变化。换言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水流影响下可以进入到其他区域,甚至干预其他水域生态的健康发展,是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中最突出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三、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方案

目前,基于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情况较为严峻,所以更需要制定科学的控制手段和工作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污染情况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在进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生物优势作用的发挥,将存在于海洋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处理,转化为水资源或是其他无害物质。对于污染物中的多氯联苯可以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当前常见的焚烧技术就是等离子体高温分解、红外脱毒就输和高温过燃烧技术等。

对于浓缩和富集持久性有机物,在处理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物理方法的应用,同时,部分处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后续处理工作的进行。当前比较常见的物理处置方法为吸附法、洗脱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直接和其他方法进行组合使用,最终满足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要求。和生物、物理方法相比,化学方法的应用范围更广阔的,主要包含了光催化、生化学、紫外光分解技术等等。同时,对于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等污染物应用微波和电化学技术进行处理,也可以获取较为显著的治理效果[4]。

在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关注力度已经显著提升,因此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法律制度的优化,保证将源头问题进行科学处理,在法律文件的要求下,结合污染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工作规划。目前我国环境管理法规的种类比较有限,这就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对环保制度的完善,在明确工作方向的基础上,切实提升治理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最常见、普遍存在的污染物种类就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这类污染物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群众身体健康,还将直接威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因为社会工业化发展速度的提升,所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造成的影响也更为深远。基于这类污染物的持久性特点较为显著,因此很可能在环境中出现残留或是堆积。虽然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加强了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但是在环境监测中仍然能发现大量持久性有机物质。所以,更需要在科学应对手段和措施帮助下开展治理工作,为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持久性环境监测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2
湖北省持久性有机物(POPs)产排特性分析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56
具有授粉互惠关系的非自治周期植物传粉系统的持久性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当代陕西(2019年23期)2020-01-06 12:17:52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电子制作(2019年19期)2019-11-23 08:41:54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15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1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
环境与生活(2016年6期)2016-02-27 13:46:59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