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欢 华电南宁新能源有限公司
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的劳动组织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在改革过程中要进行多方面的改变,国企管理者与普通职工要一同为之努力,充分发挥出自身效能,形成企业前进内驱力,实现科学化管理。
完善劳动组织设计是提高国企管理水平的基础,目前,我国国企的劳动组织管理水平偏低,未构成完整的劳动组织管理机制,存在交叉与混乱管理的现象,劳动组织中各种矛盾直接拉低了组织效能。在科学管理系统当中,劳动组织管理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加强劳动组织管理能够合理分配职能,划分好职责范围,构建立体化的劳动管理模式,对国企人力资源管理起到重要作用,利用高效的劳动组织管理,让国有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创新劳动组织模式与劳动定员标准能够很大程度提高运行效能,要健全内部组织架构,协调各方资源,以免出现职能交叉与管理空白。使各部门之间进行良好衔接,从全产业链角度着手,防止因为管理不利而造成利益损失,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优化劳动组织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出企业人才力量,在国有企业中存在大量各种类型人才,但因为组织架构的因素,束缚了人才能力,工作能力无法获得有效提高,经过科学的劳动组织管理,改进管理方法,最大限度挖掘人才潜力,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1]。
良好的制度是劳动组织优化的前提,能够保证顺利达成优化目标,在新时期,需改进传统管理制度,根据当下时代特性,重设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劳动组织管理水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科学调配国企职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收益,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强化对国企职工日常行为的管控,避免不规范经济行为的产生。多数国企都具有劳动组织管理层面的问题,建立新的管理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生机,转变局势。现阶段对劳动力的评判是基于企业的经济利益,需要职工发自内心的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而非被动接受企业分配工作任务,为确保企业高效率发展,要将每名职工放在最适合的岗位上,最大程度发挥自身效能,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国有企业要不断弥补自身劳动组织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成立监督部门以保证职工按照完成自身工作,要注重对纪律的管理,让每个员工都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另外,需完善特殊情况的管理制度,例如:一些职工出现违纪但是拒不悔改,或者因为工作而受伤的,部分企业并没有考虑全面,因此需要持续改进。
优化劳动组织机构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管理与业务程序更为简捷,内部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利于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在实践中应深入研究组织机构与企业发展目标是否合适、经营模式的改变对组织机构的影响、组织部分功能发挥、企业运行成本等内容,科学制定企业组织管理模式,探寻管理流程与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隐患,形成优化方案。要按照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低效、剩余、重复的步骤予以清除,整理管理流程,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根据改进后的程序、业务与组织形式展开调整。
在劳动组织优化阶段,要健全竞争机制,让职工在平时生活中可以体会到一定的危机意识,促进职工不断进步,开发出更大潜能,目前,多数国企都不具有良好的竞争机制,致使职工产生消极工作态度,在优化劳动组织的阶段,要设置动态管理体系,采取竞聘上岗措施,保证职工管理更为科学、公正。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可挑选某个部门当作试点,把竞聘工作分成几个步骤,首先要个人对某职位提出申请,然后相关部门会对职工工作情况进行考察,审查合格后方可上岗,要保证整个过程的公开、公正、透明,对职工进行全方位评估,充分调动工作热情,完善人力资源配置,培养一批优秀的业务精英[2]。
国有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要对职工的整体素质设定严格的标准,因此,国企要定期对现有职工开展培训,在培训阶段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建立联系,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不可流于表面,设置专门的培训人员,让员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获得提高,培训完毕后,要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职工的掌握情况。
市场在不断发生变化,国企也随之改变,劳动组织制度所处环境更要改变,为优化劳动组织,要进行配套改革。现存的劳动组织制度不科学,严重限制了国企生产效率与开发劳动潜力,要抓紧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展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起到指导企业发展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滋养人才的肥沃土壤,可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岗位优化是优化劳动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完成之后,旧的各项规定与新岗位不相吻合,所以要做出对应的修改。
在优化国有企业劳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需持续提高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措施,确保优化管理的科学性,加强国有企业组织管理的规范性,使得职工可以充分发挥出最大效能,尽可能避免出现劳动纠纷和职工不满的情况,保障职工切身利益不受侵害,确保国企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