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烨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经济结构转型,使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发生改变,为了保证企业工商管理能够在转型的大背景下高效、良好运行,需充分发挥管理效能,根据企业发展情况以及市场动态,拟定科学的运营策略,推动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大湾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群,其不仅包括香港与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甚至涵盖了广东省部分城市,是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这一环境下,当地企业为了适应大湾区的发展,不断经营、生产,以此获取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问题。首先,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环境下,企业经营不具备合作意识,无法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阻碍了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不能有效促使利益最大化。管理能力不足,致使其无法在行业市场中立足。其次,目光短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依然局限于自己所处的领域中,长久发展下去,将不具备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条件,严重影响企业日后的发展。最后,很多企业未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制定发展战略,同时在经营过程中,没有真正了解大湾区经济市场的需求,导致企业与当地发展相脱离,影响其生产经营[1]。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战略的进一步改革,促使企业需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其应摒弃老旧的工商管理理念,结合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经营情况,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并运用该理念对企业实施现代化管理。同时,也要随着结构转型的不断推进,适当对管理理念进行改革与创新,强化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并深入探析适应企业发展的工商管理模式,以此促使企业管理质量以及水平的提升。树立创新型工商管理理念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且适合自身企业的管理手段,从中学习管理经验,进一步认识工商管理的内涵,同时将已创新的理念渗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中,促使各岗位员工也能够树立全新型的工商管理理念,以此提高企业在行业市场的竞争力。
工商管理人才是企业健全工商管理理念、适应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地企业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需重视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并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工商管理模式创建的要求。首先,企业需提高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注重其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充实,促使企业管理人员形成能够顺应经济结构转型的先进管理思维,向其讲解管理方法,以此强化管理者自身素养与管理能力,促使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其次,组织社会工商管理人才的招聘活动,对于一些相关专业且表现优异的毕业生应重点关注,为企业输送具备新思想、新理念的专业人才,以此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整体水平。最后,建设健全的人才培养制度,尽可能为企业培育出拥有高素质、高能力、新思想的综合性管理人才,通过培养为其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其认识到自己价值,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商管理的工作中,在参与管理的同时实现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其的价值,为企业带去更高的经济效益。
管理制度的设立起到了督促员工完成任务的作用,同时在不断完善中,使全体员工能够更加高效的落实工商管理相关的工作,促使不同部门、不同层级协同合作,充分利用企业中的资源与空间,同时在应用与完善的过程中进一步挖掘企业的发展潜能。此外,为了确保制度起到管理效果,发挥其管理价值,需将制度中所包含的内容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要求各岗位员工严格遵守,进而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帮助其树立责任意识。在制定制度内容时,需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时刻将企业员工作为主体,在保证制度合理性、有效性的情况下,维护员工利益,以此让员工感受到归属感,并主动参与到企业经营与发展中来[2]。
大湾区已全面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大力推进生态的文明建设,积极开放港口促进合作,当地的交通、能源、信息以及水利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得到进一步增强,且位于该区域企业在经营能力方面也显著提升,最具代表性的是大湾区的交通建设,其拥有黄埔大桥、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澳门国际机场等,此外,当地又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由此可见,大湾区具有经济发展迅速、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等优势。对此当地企业可以分析自身经营的主导产业,调查当地该产业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指导与规划,再落实育、引、转等策略。“育”指企业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环境下所衍生出的新意识、新能力,对产业进行适当转型,以此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引”指的是为了适应大湾区结构选转型,需引入先进技术、人才以及产业,推动企业升级与转型。“转”深层含义是指利用技术手段优化生产过程,尽可能做到接节能低耗,促使密集型劳动产业实现转移。此外,企业也需充分利用大湾区的交通与地理资源,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以此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步伐。
大湾区具备极强的经济活力,是我国四大湾区之一,由于其地理位置,促使该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当地企业为了顺应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就需构建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不断完善制度,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现状,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促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