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
【技法阐释】
读后感是中学的常见文体。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句名言、一段歌词,都可以把自己的具体感受、所获启示写成文章,这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重点不是叙述作品,而在于表达自我感受,写出对字句、文风、作品、主题等某方面的独特感受,不能泛泛而谈,最好进行深处挖掘。
叔本华在《论读书》中说:“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因此,我们要学会分析。面对一个问题,我们要抛弃潜意识里从最熟悉的方面思考,因为这些问题可能早已被前人复述过百遍千遍,比如写屈原,首先想到投汨罗江;写爱迪生,首先想到他发明电灯,这些往往会导致人云亦云。
现在提倡整本书阅读。阅读完一本书,感受多多,要能从深处分析,阐明“读后”感悟。如果读后感面面俱到,常会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理解不透彻,文章必然平淡无奇。因此,写读后感必须摘取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我最深刻的感受。
写读后感,首先,简述相关内容。如作品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概要,用三四句话加以概括,以百字内为宜;简要交代感想从何而来,为议论做铺垫。概括要“简”,不能大段叙述具体内容,而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联的部分,省略与感想无关的内容。
其次,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点,用简洁的句子表达出观点。观点位置要灵活处理,初学者最好开门见山,写在篇首。
再次,证明观点。这一部分要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不空洞,要求熟悉作品内容,信手拈来,为论证文章观点服务。
最后,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还应善于联系实际,有时代气息。联系实际时,也应注意围绕中心观点,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最好有时代感,突出时代精神。结尾最好再回到作品。
《笑傲江湖》里,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的吸星大法,专门吸收别人的内功,为己所用。写读后感也可以运用“吸星大法”,会摘录作品精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会比较,旁征博引,运用自己独特的观点,融会贯通。这样,就会写出自己精彩的文章。
【经典赏析】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王小波
老人驾着船去出海,带回来的却是一副大得不可思议的鱼骨。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我读到了一个英雄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只有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和纯洁到如同两滴清水的人物。然而,它却那么清楚而有力地揭示出人性中强悍的一面。在我看来,再没有什么故事能比这样的故事更动人,再没有什么搏斗能比这样的搏斗更壮丽了。
再聪明再强悍的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总是有限度的。老人桑地亚哥不是无能之辈,然而,尽管他是最好的渔夫,也不能让那些鱼来上他的钩。他遇到他的限度了,就像最好的农民遇上了大旱,最好的猎手久久碰不到猎物一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限度,仿佛是命运在向你发出“停止前行”的命令。
可是老人没有沮丧,没有倦怠,他继续出海,向限度挑战。他终于钓到了一条鱼。如同那老人是人中的英雄一样,这条鱼也是鱼中的英雄。鱼把他拖到海上去,把他拖到远离陆地的地方,在海上与老人决战。在这场鱼与人的恶战中,鱼也有获胜的机会。鱼在水下坚持了几天几夜,使老人不能休息,穷于应付,它用酷刑来折磨老人,把他弄得血肉模糊。这时,只要老人割断钓绳,就能使自己摆脱困境,得到解放,但这也就意味着宣告自己是失败者。老人没有做这样的选择,甚至没有产生过放弃战斗的念头。他把那条鲨鱼当作一个可与之交战的敌手,一次又一次地做着限度之外的战斗,他战胜了。
老人载着他的鱼回家去,鲨鱼在路上抢劫他的猎物。他杀死了一条来袭的鲨鱼,但是折断了他的鱼叉。于是他用刀子绑在棍子上做武器。到刀子又折断的时候,似乎这场战斗已经结束了。他失去了继续战斗的武器,他又遇到了他的限度。这时,他又进行了限度之外的战斗:当夜幕降临,更多的鲨鱼包围了他的小船,他用木棍、用桨,甚至用舵和鲨鱼搏斗,直到他要保卫的东西失去了保卫的价值,直到这场搏斗已经变得毫无意义的时候他才住手。
老人回到岸边,只带回了一具鱼骨,只带回了残破不堪的小船和耗尽了精力的躯体。人们怎样看待这场斗争呢?
有人说,老人桑地亚哥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尽管他是条硬汉,但还是失败了。
什么叫失败?也许可以说,人去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失败。
但是,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却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老人到海上去,不能期望天天有鱼来咬他的钩,于是他常常失败。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服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这个词还有另外的含义,即指人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類向限度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失败。而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还在继续斗争,继续向限度挑战的人并没有失败。如此看来,老人没有失败,老人从未放下武器,只不过是丧失了武器。老人没有失去信心,因此不应当说他是“失败了的英雄”。我认为,胜利就是战斗到最后的时刻。老人总怀着无比的勇气走向莫测的大海,他的信心是不可战胜的。
正像老人每天走向大海一样,很多人每天也走向与他们的限度斗争的战场,仿佛他们要与命运一比高低似的。他们是人中的强者。
人类本身也有自己的限度,但是当人们一再把手伸到限度之外,这个限度就一天天扩大了。人类在与限度的斗争中成长。他们把飞船送上太空,他们也用简陋的渔具在加勒比海捕捉巨大的马林鱼。这些事情是同样伟大的。做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的人都是英雄。而那些永远不肯或不能越出自己限度的人是平庸的人。
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强者与弱者的命运是不同的。弱者不羡慕强者的命运,强者也讨厌弱者的命运。强者带有人性中强悍的一面,弱者带有人性中软弱的一面。强者为弱者开辟道路,但是强者往往为弱者所奴役,就像老人是为大腹便便的游客捕鱼一样。
《老人与海》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我佩服老人的勇气,佩服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佩服海明威。
【赏析】老渔夫桑地亚哥既是作家海明威的形象写照,更是现实中一切勇于挑战“极限”与“命运”的自强不息者的一座文学丰碑。对于《老人与海》的内容,作者仅用27字就概括出,包括标点符号在内,足见作者写作的功力。概括完,作者直接拈出“英雄”这个关键词,单刀直入,直逼要害,这也是功力。对于文章的主体,作者先从正面论证“桑地亚哥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后,再笔锋一转,从反面论证“什么也没有得到的老人竟是胜利的”,通过对比论证,更加突出了老人的精神形象。最后,作者再层层深入,由“英雄”引出“人性的强悍”,并做出独特阐释,这也是功力。作者的概括能力与层层推进的写作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仿写佳作】永不言弃
韦丽
最近,忽然迷上了《老人与海》,手捧书卷,时而品一口香茶,书香茶香萦绕,阵阵袭来,沁人心脾,真乃人生快事。
《老人与海》虽然简短,只有几十页,但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位老渔夫桑地亚哥驾着一艘小船,孑然一身,到茫茫大海上去追捕大马林鱼。歷经千辛万苦,他捕获到了大马林鱼。但在归航途中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最终,老人精疲力竭地拖回了一副鱼骨头。
小说开头这样写道:“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初读《老人与海》,我心里不免有些感伤。感伤于老渔夫“深刻的皱纹”,由于“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晒成的肉瘤”,他是那么沧桑憔悴;感伤于习习海风洗礼下他破旧不堪的茅棚、伤痕累累的旗;感伤于他孤苦无依、日渐衰老的悲惨境遇。再读《老人与海》,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一种敬意。老渔夫晚年受尽他人嘲笑但坦然处之、乐观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似乎与曹孟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如出一辙。
的确,“人不是生来要给人家打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也是老渔夫桑地亚哥给我留下的人生思考。泰戈尔说过:“你应该不顾一切纵身跳进你那陌生、不可知的命运。然后,以大无畏的英勇把它完全征服,不管有多少困难向你挑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一生就好比崎岖陡峭的山路,有丛林,有荆棘,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得克服无数的困难,流淌不尽的汗水,去跨越它。只有以不顾一切的拼搏精神,才有可能翻越重重险阻,到达险峰,欣赏无限风光。
知难而上,屡败屡战,是拼搏的精髓。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华健儿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战绩辉煌。中国女排虽无缘奥运冠军,但她们不气馁,不放弃,忍着伤痛继续拼搏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广大观众。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女排姑娘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夺得了季军。当然,有时,并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此,我们也要有“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的气魄,有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度量,永不言弃。
“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不知不觉,小说的最后一段话映入眼帘,我轻轻地合上书。伴随着轻柔的微风,夹杂着清新的茶香,我的脑海中闪现出浩瀚的海洋、狂风、暴雨、巨浪、凶猛的马林鱼、凶恶的鲨鱼、一只渔船、一个老人。
眼前还依稀浮现老人独自在海上扬起风帆、奋勇弄潮的景观……
【简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人与海》也是一部常读常新的经典。作者并不囿于已知结论,通过演绎文本,提炼出三句话支撑文章:“他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老人正梦见狮子。”高屋建瓴,层次清晰,思考深刻,最后得出感受:“永不言弃。”文章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条理清晰,论证严密,并联系现实。最后,文章首尾呼应。作者深得王小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启发与精髓。
【考场佳作】
人生当如铁
一考生
天,阴沉欲雨。
我坐在桌前,一边看书,一边思索,这是一种习惯。
看的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本我很喜欢的书。没有别的原因,只被书中的“硬汉形象”深深吸引,这是一种很纯真也很质朴的感情。它投射出一往无前的勇气与毅力,如同诠释着存在永恒的信念:人生当如铁。
书中的主人公桑地亚哥连续出海八十四天,却一条鱼也没捕到。然而,他不沮丧,不伤心,也从不轻言放弃。因为他有自信,有不屈的斗志。在他看来,世界上是没有做不到的事情的。然而,往往事与愿违。似乎是幸运女神背弃了他,一无所获的结果持续了很多天,唯一的伙伴——那个孩子,也选择了离他而去。孤独的老渔夫桑地亚哥,在浩瀚无常的大海面前,也许,他最后的结果终是难逃一败。然而,即使如此,他还是没有放弃求索的希望,毅然地在这一片苍茫而遥远的领域和各种困难纠缠,和穷凶极恶的海上霸主搏斗了三天三夜……最后拖回家的只有一副十八英尺长的鱼骨架和伤痕累累的身体。
世俗的人们都认为他失败了,败得一塌糊涂,败得无可挽回,甚至昏头昏脑到将无用的鱼骨头当作“战利品”拉回来。但是,他们不懂得,老渔夫所做的一切,就是人类意志力的记录,是生命存在史上的奇迹。比起老渔夫来,他们何其渺小,又何其懦弱!
老人不畏惧风吹雨打,因为他是弓,压力越大拉得越满,射出的箭越是强劲;老人永不言败,因为他是铁,沉甸甸压在心底,化作信念的基石;老人是鹰,纵横四海,飞得越高,看得越远……
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是不会被狂暴的波浪所吞没的;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是不会被死一样宁静的孤夜压弯脊梁的;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所谓绝望,不过是他手中随风而扬空的屑粉;一个相信自己的人,他会在失败中拯救自己,在成功中摆正自己,在红尘的沧桑中升华自己,在多舛的命运中坚定自己!
这部小说的真谛,它的精神内涵也就恰恰在于此。
桑地亚哥,一个普普通通的老渔夫,却能及别人所不能及。无论在哪,只要遇到挫折、困苦,他总是默默地对自己说,“痛苦对男子汉来说不算一回事”,语气很坚定。即使面对死亡,他也没有皱过眉头,没有收回前进的脚步。人生如铁,这个无比亮丽的短语,瞬间笼罩了他的生命,刺入他的血液,幻生出酽酽的豪迈、凛凛的英雄本色。
合上书,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出的经典名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他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
天,终是无雨。
【简评】文章以环境描写开头,烘托心情,并结合《老人与海》谈读书体会,揭示桑地亚哥的形象意义。文章切合题意,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最后用小说经典名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他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作结,并以“天,终是无雨”照应开头,收束全文,结构圆合。本文语言精练,文采飞扬,文句意蕴丰厚,不乏精警之句。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弘扬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