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往往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理解,需要智慧的闪光,心灵的沟通,时间的见证。
请以“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
理解,就是互相了解,理顺心绪,化解心结。世界需要理解,所以有人说:理解万岁!(开篇对“理解”作解释,没有体现出“慢慢的过程”,不符合文题的要求。)
理解是一剂良药,能医治好人受伤的心灵,重新扬起希望的风帆。真诚的理解能驱散人与人之间不融洽的迷雾。理解是友谊的结晶,是雨后的彩虹,它能使人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有滋有味。人在遇到挫折、失败时,会对理解和信任更加渴望,哪怕是一句短短的问候,哪怕是一次轻轻的握手,哪怕是一个鼓励的微笑,都足以打动人心,让人感动。(此段论述的是理解的重要性,和中心论点无关,犯了中途易辙、观点不明的毛病。)
理解的过程在于心灵交换。人与人进行沟通、进入内心世界的时间越来越长。心心相印、相识相知、相互了解的过程被无限拉长(按照人们的认知规律,正确的语序应是“相互了解、相识相知、心心相印”)。这一点我是有切身体会的。爸爸对我很关心,但我就是不理解他。读八年级时,我没有听从爸爸刚开学时提出的学习建议,固执地按自己的想法制定学习计划,结果,我的成绩不断下滑,这时我才理解爸爸当时的深意,事实证明,爸爸是对的。正因为我的不理解,耽误了一学年的学习,想想真是后悔!(能很好地联系自身实际列举例证,但“我”与“爸爸”的心灵交换不能凸显“慢慢的过程”。如果将“我”理解爸爸建议的过程写得详细些,更有助于明确作文的中心。)
理解需要用心去聆听,需要设身处地为对方全面、客观地考虑,要从宽容的角度出发,了解对方真实的初衷。绿叶要理解根,白云要理解蓝天,鱼儿要理解大海,花儿要理解大地,子女要理解父母。同时,被理解的一方也在渴望着你的关怀和温暖。你的一次安慰是他们寻求希望的动力,你的一次理解是他们获取力量的起点,你的一次宽容更能使他们恢复勇气。理解的更高一层是宽容,可以说是理解产生了宽容。只有在明白对方想法之后,才可以根据对方情况,化解双方之间的误会。(此段论述了如何进行理解,偏离了作文的主题,不能证明观点,应加以修改。此外,还应注意人称的统一。)
互相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可贵的。理解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我们冷静、包容,兼收并蓄,让我们为“理解万岁”不懈努力,少走弯路,多获成功!(末段收束全文不够自然,而且谈的是理解的珍贵,又犯了节外生枝、中心不明的毛病。)
这篇议论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次较清晰,能列举较多的例证进行论证。但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其主要“症结”是中心不明,具体表现在:
1.喧宾夺主,重心偏移。
这道命题作文的标题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但作文的开头没有理清要论述的重点,没有体现出“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这一主题,陷入了中心不明、重心偏移的误区。修改升格时,要在文中的关键处,如篇首、文末加上“理解的过程是心灵交换、求同存异的过程,是一个慢慢的、渐进的过程”,这样能表达主旨的句子。另外,可以在作文中心段的段首添上“理解过程慢在心灵交换”“理解过程慢在求同存异”这两个分论点,就能走出中心不明的误区。
2.中途易辙,论点不明。
作文的中心论点不明确,文中的几个分论点就站不住脚,犯了中途易辙的毛病。如第二段对理解重要性的论述,第四段对如何理解别人的论述,都转移了论题。升格时,可以删去这些与中心论点无关的句子。
3.材料观点,油水不融。
原文中有的论据与论点游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不能使人信服。如第三段列举“我”不理解爸爸建议的例子,并不能凸显“慢慢的过程”。可以这样动一动“手术”:将“我”理解爸爸建议的过程写得详细些,可以先写“我”不理解、不接受爸爸的建议;再写后来“我”开始逐渐理解爸爸,但还是不服气;最后写通过某件事情的触动,“我”完全理解了爸爸的话。这样,中心就更加鲜明、突出了。
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
◎苏冯睿
理解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理解的前提是心灵的真诚沟通。俗语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心灵的真诚沟通不仅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且还要历经时间的打磨。理解的过程是心灵交换、求同存异的过程,是一个慢慢的、渐进的过程。(开篇直接点题,用两个判断句亮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理解过程慢在心灵交换。相互了解、相识相知、心心相印都需要时间。(对分论点作简要分析。)我对爸爸的理解就是慢慢的、一点一点的,从流淌的时光里渗透出来。爸爸平时是个很温和的人,可他总会为了一点小事批评我,比如书桌上一团乱,吃完晚饭直接扔下碗就走……每次爸爸都会瞪起眼睛,严厉地教训我。刚开始我很不服气,坚决不肯搭理爸爸。后来,我渐渐懂事,知道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学着整理书桌,收拾碗筷,心里还有些得意。结果爸爸不但没有夸奖我,还“变本加厉”。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小声嘀咕道:“为什么总是说我啊!”爸爸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严肃地对我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希望你成为更优秀的人啊!”我感到心轻轻地颤动了一下。这件事后,我慢慢地理解了爸爸。(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作为论据,与分论点水乳相融,有助于凸显中心论点。)
理解过程慢在求同存异。理解意味着双方都要以积极的态度转变思维,搁置分歧、寻找共识。理解是思想碰撞、平衡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磨合。印象画派大师梵·高,在他生活世界里,没有欢乐,只有悲伤,他将一生都献给了艺术,创作出许多举世闻名的作品。但当时没有人能够理解这些画的艺术价值,他们把这些画当作烂纸。在梵·高住过的地下室里,竟然有四十多幅画作被揉成了纸团。这位不被人理解的艺术大师最后在穷困潦倒中死去。直到很多年以后,他的作品才被人们理解、追捧,甚至拍卖出天价。可见,寻求理解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运用例证法,使中心论点更加突出。)
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因为心灵交换、求同存异需要时间磨合,需要长期努力。经过时间考驗的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加可贵。愿真诚沟通、心灵交换、求同存异架起的理解之桥在人们的心中似彩虹一般,点亮和谐快乐的人生天空!(结尾收束全文、照应开头,使中心更加明确。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升格点评
升格文开篇直接点明论点,主体部分从“理解过程慢在心灵交换”和“理解过程慢在求同存异”两个角度,运用例证进行了充分有力的阐述。结尾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点明题旨。全文观点鲜明,结构清晰,有理有据,论据和论点紧密结合,值得借鉴。
【冯慧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