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文化艺术内涵的丰富,而博物馆作为文化弘扬与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可以有效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博物馆良好的陈列设计对博物馆自身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充分践行其社会教育职能,推动其科学化建设,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本文主要分析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场景艺术。
关键词:博物馆 陈列设计 场景艺术
我国在对博物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细节内容的优化,并与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结合,既可以有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博物馆自身职能作用的发挥,强化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科学性。在对具体工作进行推进的过程中,将馆内藏品的陈列设计进行艺术化、科学化设置,可以大大提升博物馆自身职能的发挥水平。所以,本文在对这一课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将研究重点放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场景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希望通过本文为博物馆的良好陈设提供有效参考。
一、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场景艺术的发展背景
从全球文化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文化的背景不同,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场景艺术展现形式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以往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只关注展品本身,是以展品为主体的,需要参观者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如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通过博物馆这一重要的平台,对人类的历史文化进行传播,以艺术形式进行展现,可以起到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而灵活把握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场景艺术,从以物为主体转变为以人为主体,通过实物与情景辅助展览的方式,既降低了参观者的门槛,又可以为他们带来视觉上的盛宴,对扩大传统文化传播范围及影响力,积极展示藏品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场景艺术的相关理论
从场景形式的角度来看,作为博物馆陈列中的特殊艺术辅助方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陈列设计之中,可以通过场景辅助与展品实物的结合,更加科学地对陈列内容主体的活动环境进行创设。整体的语言陈设更加逼真、丰富,可以通过历史过程、历史意义、历史生产内容等多种形式的结合,将实物产品与周围的环境进行对照结合,使整体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在时代的推进之下,博物馆的场景表现形式也更加现代化,可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声音、光学等技术为支撑,以1:1或者一定的微缩比例对人文场景或自然场景进行复原,更加科学地对自然景观、经典故事进行再现,使博物馆中的一些产品在造型和色彩之下表现得更加具体和形象。在对多元化的艺术形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场景氛围的塑造,更好地对参观者自身的审美心理进行满足,在场景运用更加丰富的背景下,大大提升博物馆展品的展览艺术水平。
三、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设计风格体现
在对藏品进行展览的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博物馆的有限空间,对物品进行摆放陈列和设计,而了解具体的设计风格,从要素等不同视角出发,更加精准地对外部表现形式进行丰富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来讲,展示设计风格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一)陈列设计要素
在开展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一般要对多元化的表达方式进行展现。通过构成要素的丰富,使多种表现形式可以对多种要素进行全方位的展现,在对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解的过程中,一般要结合具体的展品内容,对不同的要素和表达模式进行整合,其中既包括声音、图片、文字,也包括光、电等相关内容,要从空间构成、材质色彩等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具体的陈列设计空间进行科学展现。通过主题的有效设定,使藏品可以通过科学地设计及表达,对多个层面之间的关系进行展现。比如,我们结合藏品的不同表现形式,根据时间顺序、逻辑关系以及地域关系进行有效的划分,使参观者可以明确不同藏品体现出的不同文化内涵。与此同时,要设定科学的陈列方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结合陈列方案展现的具体内容,将产品层面之间的一些衔接细节进行科学设定,以文字、声音、色块、灯光形式进行展现,从而使参观者与产品之间有更好的沟通与交流。
(二)陈列设计造型与原则
科学的陈列设计可以展现别具一格的场景艺术,在对多元化的博物馆藏品进行展现的过程中,要对内在文化进行趋向化的表达。对不同类型的藏品要运用不同的陈列设计方案,通过藏品内在价值的优化,使观众可以了解藏品内在的文化价值。
首先,整体的陈列设计原则上要使用形象的思维模式,结合不同的艺术表达,对藏品陈列设计以具象化的形式进行展现。也就是说,既要了解藏品的内涵,也要结合其背景,对相关的艺术内涵进行形式上的丰富,吸引更多参观者的注意力。
其次,正确地对博物馆陈列展品的性质、特点、组合方式进行运用。从总体规划的角度出发,对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方位地展现。在实践中使用合适的陈列方式,将藏品的价值进行直观地展现,可以为参观者提供良好的艺术熏陶,带给他们美的感受,从而发挥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重要作用。
最后,要表现寓教于美的主题思想。通过不同的主题内容,将其以美的形式进行展览,吸引参观者,这才能够科学地把握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场景艺术,使整体的藏品展览更具特色。这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优秀文化传统的有效传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因此,要了解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场景艺术的基本内涵,结合劳动人民的智慧,强化场景设计艺术自身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通过现代美术设计审美水平的优化,更好地打造优秀的陈列艺术。
四、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场景艺术的具体表现
在对场景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模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充分探讨场景与展览内容结合的发展思路,通过多种表现形式的凸显,使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场景内涵更加丰富,这样才能够对多种信息进行快速的传达。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博物馆的几种具体场景表现形式。
(一)场景形式对陈列题材的具体表现
在对博物馆的陈列形式和陈列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二者是互相依存、互相支撑的。也就是说,艺术品的具体展现要突出特征,要有比较完整的表现理念,通过对事物清晰完整的把握,使相互联系的部分可以組成一个整体。在对场景形式进行设定的过程中,要从总体的角度出发,对博物馆的陈列形式进行创新,而不只是孤立地对艺术形象进行展现。要结合主题思想,对历史文化进行科学的表达。
首先,在对场景的陈列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主题思想,主题场景的设定要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这样才能生动、准确、鲜明地对陈列题材要求进行把握。通过直观内容的了解,将场景进行全方位的展现。比如,在对早期的东南亚农村华侨家庭场景进行展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泉州人去海外初期的艰苦生活,对人们当时使用的椰壳水瓢、蒸笼、扫帚等生活用具、劳动工具进行展示。这样一来,可以使整体的场景展示更加真实,也具有非常浓郁的东南亚生活气息。
其次,要通过情景道具的辅助,结合不同时期的文物内容,对重要的历史信息进行表达。也就是说,展览中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不仅仅是物品,也要结合各种场景关系,对场地的实际空间比例进行科学设计。例如,在对东南亚农村华侨建筑进行展示时,由于场地受限,我们可以按照1:0.8的比例,对基建主体进行还原,通过古建筑构架元素展览符号的优化,使建筑整体的纵深感更强,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感受,如此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展示效果。
(二)正确衡量场景形式与氛围塑造的关系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在对博物馆的陈列内容进行展现的过程中,为塑造良好的陈列氛围,要从陈列设计风格一致性的角度出发,对多种场景内涵进行整合。所以,从总体的角度出发,对展览主题的氛围进行科学塑造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在对多元化的场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整体的色调同一性进行展现,既要有一定的色彩设计标准,也要对主题的特色进行展现,以此为观众传达重要的信息,带给观众一定的美感。可以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对题材类型进行差异化的展现。比如,我们以“泉州人在南洋”的展厅为例,为有效了解泉州人在南洋谋生和创业的具体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对整体的空间进行特色化的营造,对东南亚的特色进行展现,结合色彩元素符号以及建筑形式对意境进行创新。整体的题材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既可以对多种主题内容进行展现,也可以通过整体环境氛围的渲染,对主题思想进行贯穿。结合亮点线、背景线、故事线等,对多元化的场景进行优化,使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其次,场景展示内容要分清主次。结合主题思想,对不同场景进行整合,对具有特色的风景线进行设定,突出重点。比如,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展厅的不同空间、形式,一般的展厅空间在750㎡左右,那么,在对整体的表现方式进行把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按照时间顺序或发展历史有重点、层次分明地进行展现。
最后,要注重题材代表性的把握,避免整体的表现过于空洞。通过量体裁衣,重点对鲜明的展现特色进行凸显。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场景展示以及题材表现等相关氛围创设的内容进行展现的过程中,要对博物馆陈列方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解,力争通过陈列设计的科学性、观赏性,更加精准地对参观者的多元化文化需求进行满足,推动我国博物馆展览陈设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楊志强.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地域文化之重要性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7.
[2]孙艳萍.国内博物馆常用陈列方法分析[D].兰州大学,2014.
[3]林鹰.浅谈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场景艺术[J].福建文博,2014(01):76-79.
[4]关德仁.史前遗址博物馆陈列方式方法[D].吉林大学,2013.
[5]周进.我国博物馆陈列设计思想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3.
(作者简介:周一川,男,本科,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展陈设计)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