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骏豪
人类的载人航天事业是在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冷战”的白热化阶段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载人飞船包括苏联的“东方号”和美国的“水星号”。二者存在的目的非常类似,都是要为自己的国家抢夺“第一个载人进入太空”的称号,所以它们的技术水平都不高,内部空间非常狭小,只能容纳一人。
东方号
水星号
在火箭发射成功率不高的时代,“进入太空”是一件需要莫大勇气的事情。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名进入太空的人类,在总时长1小时48分钟的任务中,他成功进入低地球轨道(距离地球约300千米),绕地球飞行了一整圈。加加林因此名垂青史,拉开了载人航天时代的大幕。
世界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尤里·加加林在“东方1号”舱内
僅过了不到一个月,美国在错失“第一个载人进入太空”的称号后,发射了名为“自由7号”的“水星号”载人飞船,将艾伦·谢泼德匆匆送入亚轨道(距离地球最远只有187千米)。他的飞行全程仅有15分钟,完全不能与苏联的轨道级任务相提并论,赫鲁晓夫因此讥讽这次飞行为“跳蚤的一跃”。话虽如此,但谢泼德依旧被认定为美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美国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艾伦·谢泼德升空瞬间
第二代载人飞船包括美国的“双子座号”和苏联的“上升号”。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这一代飞船与上一代非常相似,实际上美苏两国为了在短时间内实现一次任务运输多名航天员、在轨飞行多天以及太空行走的目标,新研制的第二代飞船都是对第一代飞船的简单改良与扩大。“上升号”进行了2次载人飞行,而“双子座号”总共进行了12次飞行,其中包括2次无人飞行和10次载人飞行。
上升号
双子座号
第二代载人飞船体积依旧很小,但是可载成员上升至2到3人。为了装下更多的人和科学仪器,“双子座号”甚至迫不得已使用了类似战斗机的弹射座椅,确保航天员在发射时的安全。
1965年,正在执行人类首次空间交会任务的“双子座6号”与“双子座7号”
第三代载人飞船包括“联盟号”“神舟号”,以及为了载人登月研制的“阿波罗号”。其中,“阿波罗号”系列载人飞船已经退役。
“联盟号”是迄今为止发射次数最多的飞船。自1966年第一艘“联盟号”载人飞船发射,到2021年10月5日“联盟MS-19”载人飞船发射,它已经衍生出39种不同构型,进行了147次载人发射任务。技术成熟、发射成功率高、使用成本低是俄罗斯始终没有放弃“联盟号”的主要原因。
联盟号
阿波罗号
神舟号
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联盟TMA-19号”
“神舟号”与“联盟号”外观十分相似,二者都是三舱构型,即返回舱、轨道舱与推进舱;都能乘载3人,且只能一次性使用。“神舟号”虽然在外观设计上参考了“联盟号”,但是其设计理念、设计标准、技术水平却比“联盟号”高得多。中国的“神舟号”发射产出投入比非常高,相比美苏前两代飞船多次发射才能实现的新技术,“神舟号”飞船只需一次发射即可实现技术迭代,诸如“神五”初探宇宙、“神六”多人多天航行、“神七”太空行走、“神八”无人交会对接、“神九”手动交会对接等。“神舟号”支撑起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梦想,也为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神舟十一号-天宫二号组合体”可见光图像
“联盟号”(左)与“神舟号”(右)舱内空间对比图。可见“神舟号”的舱内空间更加宽敞、舒适,而“联盟号”的舱内空间显得非常狭窄
美国的“阿波罗号”与中俄的三代飞船差异较大,因为该飞船为载人登月设计,需要将人类送入月球轨道。
“阿波罗号”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三部分组成。从1969年到1972年,共计有12人乘坐“阿波罗号”成功登上月球,成為一代传奇。
“阿波罗15号”指令与服务舱段
航天飞机又名太空梭,1977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下简称“NASA”)研制出第一架名为“企业号”的航天飞机,由波音747飞机背负进行了机载试验。“企业号”仅承担了各项地面试验试飞,从未被发射入轨。此后美国又制造了“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与“奋进号”五架航天飞机。每架航天飞机均可乘坐7人,并且拥有一个巨大的货舱来装载卫星或国际空间站组件。
美国太空运输系统(航天飞机)(上)以及苏联夭折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下),二者均已退役
航天飞机也是美苏太空争霸的产物。设计航天飞机的初衷是为了重复使用以降低成本,然而事与愿违,单架航天飞机造价约30亿美元,最初NASA认为每架航天飞机都可以重复使用100次以上,平均每次任务的成本将低于3000万美元。事实上,5架航天飞机共计只进行了135次飞行,平均每次飞行的成本超过1亿美元,这还没有算上维护和检修的费用。
1981年“哥伦比亚”号首飞任务
“挑战者号”发射阶段爆炸解体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发射升空73秒后爆炸解体;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返回着陆时在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坠毁,两次任务共造成14位航天员不幸遇难。人类探索太空的旅途注定充满挫折,让我们向每一位为航天事业献出生命的勇士致敬!
由于过高的运营成本和过低的安全系数,美国于2011年终止了该项目,退役的航天飞机现在被展示于美国的各大博物馆中,诉说着它们曾经辉煌的历史。
“哥伦比亚”号返回着陆时解体
冷战期间,苏联当局认为美国研制的航天飞机是未来搭载核武器的工具,为了与之对抗,1976年他们也雄心勃勃地开展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计划。苏联航天飞机的设计指标甚至比美国高了不少,这也造成了该项目烧钱不断的恶果。该项目是苏联太空探索史上耗资最大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苏联解体。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共制造了五架正样,仅有一架完工,在其生命周期中仅进行了一次轨道飞行任务。1988年11月15日,无人驾驶的“暴风雪号”由强大的“能源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3小时25分钟后,它顺利地降落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在这次堪称完美的首飞后,由于缺乏资金,该项目被终止。2002年5月12日,因为连日大雨造成厂房倒塌,苏联唯一一架遨游过太空的航天飞机被摧毁在风雨之中,令人唏嘘。
为了降低运载成本,新一代载人飞船的主要设计指标就是可以重复使用。全球正在研发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多达十余种,人类航天史上首次出现如此盛况。
亚轨道级飞船多为面向公众的太空飞行体验而研发。2021年7月11日,维珍银河创始人、英国富翁理查德·布兰森与另外3名乘客乘坐维珍银河的载人飞船飞往太空,他们到达89.2千米的高度后体验了约4分钟的失重,最终安全着陆,全球首次亚轨道商业太空旅行圆满成功。9天后的7月20日,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与其兄弟乘坐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号”亚轨道飞行器前往100千米高空,同行者还有最年长和最年轻的太空乘客:82岁女飞行员沃利·芬克和18岁荷兰学生奥利弗·戴门。他们体验了约3分钟的失重,11分钟后安全降落。目前这两大商业航天器均已开始售票。
世界各型新一代载人飞船示意图
俄罗斯“奥勒尔号”载人飞船代号“PPTS”,有趣的是,它的研发进度正如其名,进展非常缓慢,还停留在PPT演示阶段。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载人飞船进展稍快,2019年12月20日,波音公司信心满满地进行了第一次无人轨道飞行测试,然而它的飞行软件代码错漏百出,入轨后发动机异常,烧掉了过多燃料,无法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无奈地结束了任务;第二次飞行测试在发射前被工程师检测到阀门异常,被迫推迟。“猎户座号”载人飞船为美国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而生,但是其研发进度却因登月火箭生产进度迟缓、新冠疫情影响而拖延。表现最为抢眼的是太空探索公司的“龙号”飞船,2020年5月30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宇航中心首飞,成功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国际空间站。
與国际空间站对接的“龙号”飞船
我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公开技术资料不多。从公开的数据看,它采用两舱结构布局,全长约9米,发射质量21.6吨(最高可达23吨),返回舱直径4.2米,设计搭载6~7名航天员,可重复使用10次以上。飞船根据推进舱大小可以衍生出两种不同构型:一种推进舱较短,可服务于近地轨道空间站的建设;而另一种推进舱较长,可服务于载人月球探测和载人深空探测等多种任务。
自1961年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上天,世界载人航天的历史至今只有60年,其中不乏惨痛的失败,也有振奋人心的成就。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身处“宇宙大航海”时代开端的我们,又将会见证怎样波澜壮阔的征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