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依婷 邱建伟
摘 要:以生产、销售、流通三个角度为切入点分析导致广西荔枝丰收滞销的成因。在深度脱贫攻坚视角下,开发一种便携式农鲜果预警和销售平台,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对比分析同类果蔬平台,发现行业进入阻碍小、同行业中现有企业竞争弱,开发广西农鲜果预警惠农平台的前景光明。从小程序和PC网页版平台两维度着手,构建了平台具体的六大功能板块:数据输入、风险预警、资料管理、案例库、商业信息以及用户中心。其中,核心功能是实现鲜果产销过程中的预警与排警,特色功能是发布商业信息。
关键词:深度脱贫攻坚;滞销成因;农鲜果;产销预警;平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3.013
0 引言
凭借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鲜果需求,广西农鲜果产业成了当前广西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具有品种多、产量大的优势。但小规模种植的果农在产、销、运、配过程中面临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进而难以对市场供求信息做出有效反应,出现了“丰收滞销”的窘境。2018年,关于广西钦州果农踩烂滞销荔枝的新闻报道引发了国民对于鲜果滞销事件的关注和热议。近年来,广西农鲜果滞销事件频发多发,荔枝则是广西主要滞销的水果种类之一。广西作为荔枝主产地,荔枝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已然成为钦州、玉林等地农村支柱性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年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广西天然的气候优势,极其适合荔枝的生长。广西荔枝种植规模在300万亩左右,2018年广西全区荔枝总产量达89万吨,比2017年增产30%左右。荔枝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农民收入却增势甚微,产销矛盾日益凸显。针对上述痛点,在进行深入调研后,构建了以鲜果产销预警为核心,惠农促销为特色,面向果农、政府人员和采购方的广西农鲜果产销预警惠农平台。
1 滞销原因
1.1 荔枝供过于求,现有市场窄小
滞销是指产品销售速度迟缓、售价低于成本、产品周转率低的现象。学者普遍认为产品熟期集中、产品品类有限加之受荔枝丰年影响。致使市场上荔枝供过于求,荔枝价格一路走低,最终出现滞销现象,2010-2018年两广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如表1所示。
参照表1相关统计数据,从2010年到2018年,广西地区荔枝产量从50.19万吨上涨到94.12万吨,增幅近87.53%。荔枝种植规模较为稳定,总体维持在300万亩左右。而广东的荔枝产量从2010年的100.80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122.36万吨,增幅约为21.4%,种植面积维持在410万亩左右。近年来广西荔枝产量增幅远超广东。但广西荔枝售价持续走低,销售低迷。在全国而言,市场上消费者对荔枝及相关产品的接受度较高,因此仅考虑供求不平衡太过片面。
1.2 生产端
1.2.1 生产无组织,产品无标准
广西区内荔枝种植多为无组织的分散种植,80%的种植户单独种植自有的4-6亩地,实行统一标准集中管理的果园极少。由于荔枝生产过程无组织化,种植户难以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决策,加之各种植户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荔枝的产量和质量较不稳定。市场上出现卖难问题的农产品,普遍具有品种普通、上市时间集中、技术要求低的特点。其次,荔枝种植户盲目种植,没有重视荔枝早熟、中熟、晚熟品种结构的合理性,只注重数量忽视质量,大量荔枝鲜果的集中上市致使滞销现象的发生。
1.2.2 获取信息滞后,帮扶力度不足
各地政府对荔枝种植户的帮扶力度不足、覆盖面较窄,获取信息的不充分性和滞后性是导致种植户做出错误决策的重要原因。种植户的风险意识比较差,对市场缺乏认识。刘俊华等在分析2006年至2012年32个农产品滞销事件时,发现因销售网络不健全导致的滞销事件共有16件。信息匹配对果农而言十分重要,然而有关部门未能依据农业监测统计和分析预警出台相关政策,及时对鲜果滞销问题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指导,帮助种植户规避风险减少利益损失。
1.3 销售端
1.3.1 销售渠道单一,销售地区局限
绝大多数果农选择在南方城市和本地进行荔枝的销售,通常被动等待采购商进行收购。相对而言,果农的议价能力弱,销售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受到保鲜技术的限制,荔枝的销售很难向北方市场拓展,南方市场供过于求,北方市场却供不应求。因此,当丰产现象发生时,果农没有适宜的渠道销售荔枝,最终导致荔枝滞销。
1.3.2 深加工占比少,产品品类有限
基于荔枝鲜果易变色、易腐烂的特性,深加工对于保存果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增强荔枝耐贮性、可运输性,以及充分利用果品資源和调节市场供应有重要意义。据调查了解,对荔枝进行制罐、制干、制汁、制酒、制醋等深加工处理占总产量的比例较少。深加工类型单一、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原因使得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由于设施设备的限制,将荔枝进行深加工处理难以达到排除滞销风险的意识,果农在欣喜于荔枝丰产的同时也苦恼于荔枝的滞销问题。
1.4 流通端
1.4.1 冷链物流落后,基础设施匮乏
鉴于荔枝具有时鲜性、易腐性等特点,荔枝销售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实现有效的大规模向外运输。由于广西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总体相对落后,在现实运作过程中缺乏冷链运作所需的设备设施,冷链物流时常出现“断链断点”的常态。生产端田间地头冷库、运输端冷藏车辆、加工和仓储端冷库尚未形成相互连接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使得运输售卖环节荔枝的腐损率高达25%以上,严重破坏荔枝产业经济效益。
1.4.2 物流成本高昂,运输时空受限
运往华北、华东地区的荔枝主要以冷藏车和快递的形式进行运输。小件荔枝选择快递,大件荔枝选择冷链运输。快递一般通过航空运输或顺丰,费用较高,平均价格为每件80~95元,并且存在运输能力有限的问题。以华东地区为例,广东荔枝运输到华东地区仅需要1~2天,广西荔枝运输则需要2~3天。而荔枝最佳食用时间为摘下后2天,这也使得广西荔枝在华东市场缺乏竞争力。高昂的物流成本以及运输时效是制约广西荔枝走出去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