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气切患者不同湿化方式应用探讨

2021-01-15 07:17孟晓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0期
关键词:微量脑血管雾化

刘 倩,孟晓燕*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气管切开长期人工气道建立是一些特定疾病如脑血管意外气道丧失保护能力、重症肺部疾患需改善呼吸衰竭等的必然选择,而对切开患者的气道管理尤其气道湿化方面,已经成为ICU 基础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气道湿化方法较多[1],主要由以下几种:湿纱布覆盖法、滴注式湿化法、雾化吸入湿化法、人工鼻湿化法、高流量加温湿化法等,不同气道湿化方法选择,对气道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收集我科2018年1月~2019年3月气切后不同湿化方法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A组(高流量气道湿化组)、B组(雾化吸入湿化组),C组(微量泵持续湿化组)每组22例。A组中,男13例,女9例;年龄40~87岁,平均(71.8±11.4)岁。B组中,男11例,女11例;年龄40~88岁,平均(73.6±10.3)岁。C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40~89岁,平均(73.6±10.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包括COPD患者6人,脑血管意外患者15人,多发肋骨骨折1人;B组COPD患者5人,脑血管意外患者16人,多发肋骨骨折1人。B组COPD患者5人,脑血管意外患者16人,多发肋骨骨折1人。C组COPD患者5人,矽肺1人,脑血管意外患者16人。疾病严重程度A组APAGE评分均分(23±5),B组(24.2±4.8),C组(24.9±4.3)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高流量湿化装置应用组选用高流量湿化装置及专用管路湿化,基本参数设置在34℃,流量30~50 L/min左右;2)雾化吸入组出院专用气切面罩持续加入0.45%氯化钠进行湿化,氧气驱动在5 L/min左右;3)微量泵湿化选择0.45%氯化钠持续按照2~8 ml/h的滴速从输液软针头滴入气道。

对比三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1)吸痰次数(5次/30 min或以上)为湿化过度;湿化后形成痰痂2次及以上或者痰液黏稠度大于III度为湿化不足;湿化满意指未出现湿化过度,也无痰痂形成等;2)痰液黏稠度分析[2];3)效果及并发症:湿化应用后30 min血氧饱和度(SpO2)大于95%、R>30次/分或者出现气道哮鸣音。

1.3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软件结显示P<0.05则代表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情况(表1表2)

表1 三组湿化效果评估结果[n(%)]

表2 并发症及效果分析[n(%)]

雾化吸入湿化组湿化满意度与其他两组存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湿化满意度较好;微量泵持续湿化组湿化过度较其他组存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流量组湿化不足与他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效果方面,氧饱和度改善方面高流量气道湿化组与其他组存在明显组间差异;并发症方面(呼吸急促或出现哮鸣音),雾化吸入湿化组也与他组存在组间差异。

3 讨 论

目前气道湿化方式已逐步受到ICU护理工作重视,一些新型的器械问世也对气道湿化方式变化提供了基础。而因基础疾病不同选择不同的湿化方式的个体化湿化模式将是ICU气切湿化发展的主流。高流量湿化装置因其管路内置导丝可行气体加温[3]、空氧混合器驱动后可产生较低的PEEP及较高的流量从而避免雾化吸入导致的气道刺激(中心供氧驱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呼吸治疗作用,因此对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意义重大,本研究也提示高流量湿化装置应用后的SPO2较为平稳,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气道湿化不足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痰痂形成、痰液粘稠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虽不排除与我们选择的机器型号或者参数可能有关,但仍提示选择高流量湿化装置应密切关注气道湿化效果,必要时联合患者改用其他湿化方式。王思芹[4]通过120例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效果研究后认为雾化吸入湿化法湿化效果优于微量泵湿化法,但我们研究我科因液氮冷冻后氧气作为驱动源,故极易出现气道痉挛等不良反应,故我们在临床应用中仍对存在气道疾患患者或者气道高反应患者避免应用此法湿化,而改为微量泵持续输注法湿化,有文献支持持续湿化,认为优于间断湿化效果。不过,雾化吸入的优势在于可以药物雾化吸入治疗,这是其他湿化法所不具备的。而微量泵法湿化过度发生率高,但由于便捷、气道刺激性相对低也是常用的一种湿化方法,但输液针头软管易脱、针头需置入气切套管口,在ICU内,气道感染风险明显增加,因样本量较少故未做相关统计分析。此外,湿化不完全、易造成药物患者痰液沉积也是微量泵湿化法令人担忧的地方。

从本研究及相关文献可以发现,相比倾向于某一气道湿化方法而言,程序化气道评估并个体化湿化法选择可能使更多患者获益。

猜你喜欢
微量脑血管雾化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基于Al2O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冷却性能分析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