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杰
(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 蚌埠 233400)
血浆D-二聚体是一种纤维蛋白水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其在临床种应用比较广泛,且敏感性高,阴性预示能力高[1]。血浆D-二聚体增高能够体现血液的高凝状态,因此常被用于预测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研究认为,这项指标在以上疾病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2]。而在各个科室当中,血液高凝都是一项十分危险的指标,这也是导致各类疾病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文章对我院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并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ICU、呼吸内科、血液内科、普外科以及急诊科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详细内容如下所述。
研究观察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80例患者,患者来自于我院的不同科室,包括ICU、呼吸内科、血液内科、普外科以及急诊科,同时选取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所选取患者中包括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在25~78岁之间,平均数据为(57.3±2.6)例;所选取健康志愿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段在23~80岁,平均年龄数据(56.9±2.1)岁。两组人员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性不显著,P>0.05。
设备使用sysmexCA7000全自动凝血仪,试剂为SIEMENS原装试剂,检测方式为免疫比浊法,按照Dade Behring提供的标准方式进行操作。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其外周静脉血1.8 mL,将其置入109 mmol/L枸橼酸钠0.2 mL真空管当中,充分摇晃混合后,以1500 g离心力离心操作15 min,分离出血浆。贫血患者以及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有显著变化时,需要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抗凝剂用量:0.00185(I)×[(100一红细胞压积(HCT)]。实验室参考值是0~264 mL,超过264 mL提示阳性。
对比不同科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D-二聚体检测值。同时对科室患者进行随访,统计血栓类疾病的发病率。
本研究将SPSS 22.0作为统计学工具,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分析,使用x2和t值检验,P<0.05表示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各科室患者血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均高于健康志愿者,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
表1 患者与志愿者血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ng/ml)
表1 患者与志愿者血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ng/ml)
36.3374/13.5521/8.5565/17.4852/12.4098 P 0.0000科室 D-二聚体ICU 826.5±115.9普外科 428.4±130.5呼吸内科 268.9±89.4血液内科 341.22±66.8急诊科 336.9±95.3志愿者 142.7±36.9 t
各科室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6.25%(13例),患者分布在各个科室,且和D-二聚体的高低水平正相关。
表2 各个科室患者血栓类疾病的发生率[n(%)]
二聚体作属于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D-二聚体增高,可预示血液高凝和继发性纤溶亢进,而且特异性明显。近几年,这项指标常被用于静脉血栓疾病的诊断和预测[3]。
静脉血栓疾病一般发生在其它疾病的基础上,例如肿瘤疾病、骨折疾病患者等,该疾病往往是由于凝血系统激活、微血管内血液凝固以及全身弥散性血栓形成引起的[4]。该情况下,生成了大量的凝血因子,从而引起了纤溶亢进,导致全身出血性综合症。研究表明,在静脉血栓疾病早期,血浆中纤维蛋白水平升高,纤维系统被激活,D-二聚体水平便出现了升高。因此认为可以将D-二聚体作为预测静脉血栓疾病的一项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各科室患者血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均高于健康志愿者,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各个科室病患受疾病、用药、长期卧床、手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均存在发生静脉血栓疾病的风险,尤其是ICU和普外科,因此,科室患者的血D-二聚体的水平均比较高,而健康志愿者的D-二聚体水平较低,且为阴性[5]。通过后续的随访发现:科室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6.25%(13例),患者分布在各个科室,且和D-二聚体的高低水平正相关。静脉血栓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危险,而这类疾病早期并无显著的临床症状,因此需要依靠以相特异性和敏感性指标进行预测诊断。
综上所述: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可预示血液的高凝状态,用于评估患者血栓类疾病的发生风险,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指导医生及时的采取抗凝措施,减少各类血栓类疾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