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艳 温州市鹿城区会计核算中心教育分中心
预算体现的是学校全年的经费需求,预算编制地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科学的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管理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对于教育资金的需求合理规划,保障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支出,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才能保证适龄儿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
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真正开始学习的起点,是国家统一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义务教育质量也是事关孩子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要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必须要提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而资源配置效率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经费投入,如何把握教育经费投入,则关乎经费预算是否合理、有效、全面,因此,深化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鹿城区财政要求预算编制时间是每年的10 月编报第二年的全年预算,预算编报总体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项目经费,学校要做好本单位全年的资金规划才能合理编制预算,现就列出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如下:
1.相关部门对学校财务预算编制不够重视
预算编报是由财务人员填列上报的,但是编报预算并不只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一些学校与预算相关部门都认为事不关己,在编制预算的时候不出力,但是在使用资金的时候又争先恐后,这就导致整个预算的编制不能完全按照学校的实际需求来编报,特别是对于采购计划,学校并没有就接下来一年需要采购的物品进行规划,而是先上报一个估算数,若接下来使用采购经费时遇到经费使用不掉或者经费不足的情况,则再通过调整采购计划来安排资金。
2.财务人员对预算的全面性把握不足
对于预算中的人员经费,财务人员按照编制数进行编报,对于财政供养人员经费这部分不存在编报问题;对于预算中的公用经费,财务人员按照学校的学生数进行编报,这部分也不存在编报问题;但是对这两部分之外的其他经费需求并没有全面地了解,学校财务在编报时的依据仅仅是历年数据,或凭借自己对于学校的了解对学校经费进行估算,对部分项目经费的编报不够细化,最终则会导致上报时糊里糊涂,使用时出现差错。
1.部分预算项目指标下达时间较晚
Li[11]等在传统的三参数固体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一种四参数粘弹性等效模型,如图1。在粘弹性模型中,其K1、K2、Kb和C2构成了一个四参数粘弹性固体模型,主要可用于处理模型的阻尼特性,而Kb表示为一个变量即电流变弹性体在电场的作用影响下的模量。
每年10 月编报完成的第二年预算,其中一些指标下达时间并不是在年初,比如教师培训经费,此项经费的下达需要等多项程序完成以后资金才能到位,一般都是在每年的五月指标才能下达到国库,这就导致学校老师1-4 月的培训费无法及时报销,而当培训经费下达以后,学校财务就把囤积的培训费来个轰炸式报销,这样既容易出差错又不利于预算执行。又如基建经费,基建经费虽然并不是在编制预算时上报,但是学校的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是经过教育局备案并上报资金需求,基建经费以何种方式下达或者何时下达都是未知数,时间跨度一长对于学校来说势必会出现一些不合规的情况,预算执行便难以把控。
2.预算执行率低
相较于以往对于预算执行情况并不是很重视的情形下,对义务教育学校的资金使用情况并没有特殊的要求,然而近几年,鹿城区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都要求义务教育学校的预算执行率要达到98%以上,否则就要进行扣分,影响来年的资金使用。学校以往在上报每个月计划以后,当月并没有严格按照所报计划来使用资金,这就会导致有时候上报资金剩余较多,会结余到下个月来使用,长此以往,预算就变得形同虚设,每个学校的预算执行率均偏低,这样既不利于学校建设,也不利于财务预算管理的长远发展。
3.预算执行缺乏监督
义务教育学校预算执行情况可以全面反映学校收入支出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但是学校的预算执行过程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督,往往是学校财务支付之后就没有其他人员对学校的经费使用再追踪,这样可能会造成预算项目经费错用、乱用或被挤占挪用。许多学校对于预算往往重编制轻执行,对预算下达的执行情况没有进行分析,对预算下达的进度没有进行跟踪,这样低效的预算监督会使单位的预算目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教育经费紧张一直以来都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将有限的经费合理的用到学校办学所需的各个方面是每个学校必修的课程。预算评价体系是对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能够真实反映学校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资金支出是否正确。但是,学校目前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评价体系,对于各个预算项目执行情况,预算与决算对比分析以及年初预算与年终结余情况都缺乏细化的评价方法以及考核机制。
1.各个学校应全面学习预算相关文件,广泛宣传预算知识,转变对预算管理的思路,树立全新的预算理念,将财务预算管理真正地融入学校各个相关部门,让各个部门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保障,是学校合理使用教育经费的重要手段。
2.学校各个相关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共同出力,将预算管理作为发展规划的基础,将预算管理融入学校的各个事项之中,同时学校应该将相关部门对预算的了解和把控与其绩效考核挂钩,增加各个部门的责任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在编制预算前做好充分准备。对于来年的预算,学校应提前3-6 个月的时间进行规划,对于所需资金各个相关部门及时上报到财务,财务也要做好对学校整体运行资金的一个合理规划,做好调查和准备工作。
2.在编制预算时做好校验上报。在编制过程中不以以前年度数据为依据,而是要以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编报。不管是编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还是项目经费,都要有理有据,在编制完成以后要最好校对工作,以防上报金额出现差错。
在预算编制完成以后,预算管理工作还并没有结束,待预算指标下达以后,学校在使用预算资金时往往还会出现很多纰漏,特别是有指定用途的项目经费可能会另作他用。那么就必须加大对预算资金监管力度,对每一条预算下达的指标进行监管,确保其使用范围无误,以及其使用进度符合学校全年的计划数,资金使用情况也要及时向学校领导进行汇报,有特殊情况及时说明。
预算执行率反映了学校一段时间对上报计划的执行情况,可以看出学校对于资金使用规划是否合理。现鹿城区财政局以及教育局都要求学校预算执行率必须达到98%以上,不然会影响下个月的计划审批,对于学校的资金使用会大打折扣,因此学校应该切实提高预算执行率,对于需要用的资金及时上报及时使用,并且要定期公示预算收支以及执行情况,有效的预算公开可以防止暗箱操作同时提高预算相关人员的责任感。
对于学校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等方面都应该适时进行动态的考评,财政以及教育部门应尽快完善义务教育学校预算评价体系,逐步跟进学校的预算管理工作。首先,学校应该制定一套适合本校的预算编制制度以及预算执行情况公示制度,学校的预算管理工作要接受全校师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监督。其次,应该定期对学校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审计,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以及预算监督的严肃性进行分析。最后,要对学校财务人员以及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预算编报水平进行评价,督促他们提高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义务教育学校预算评价体系的完善能够提高预算管理效益,使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化、有效化。
首先,从单位内部着手,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各个中小学校应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预算管理小组,成员包括本单位的总务主任、财务主办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预算管理小组要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总额进行把控,同时在支出时还必须明确资金流向,制定预算执行时间表,监督预算执行率。而对于三重一大项目的资金使用上,必须召开会议进行表决审议,并做好相关的会议记录,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随着对预算管理重视度的增加,与财务预算管理相关的培训也越来越多,各个中小学校应抓住此类培训机会,积极地参与到相关培训中,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实操技能,注重对新文件新政策的更新学习。学校财务、总务以及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仅需要对内学习,同时也要对外学习,对内是利用工作时间之余通过书本学习理论知识或者通过同事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对外是通过外界培训会上的专家或者业务骨干等传授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只有做到了内外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对财务预算管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日后预算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教育部门以及财政部门对学校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说明预算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进行良好的预算管理工作,引导校园建设的稳定发展,促进教育资金的合理使用,都是当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作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