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印中西,新旧相益
——岳祥书绘画艺术赏析

2021-01-15 18:34张艳霞
潍坊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国画绘画艺术

张艳霞

(山东美术馆,济南 2500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国画界素有“关黑弥岳”四家之说。其中关友生、黑伯龙、弭菊田出身正规美校,且新中国成立以后均在山东艺术类院校担任教职或任画院职务,学术界对他们的绘画研究颇多涉及,而对岳祥书绘画艺术的研究却寥寥无几。虽然岳祥书只是一名民间画家,但其艺术成就却在山东中国画画坛享有一席之地,跻身“关黑弥岳”四家之列。从自学成才的意义上来说,岳祥书的绘画为中国画的现代革新提供了一个特别的研究视角。2009 年由他的子女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画集《岳祥书美术全集》七卷本,这是岳祥书一生艺术创作的集合,也是研究岳祥书绘画相对完整的重要原始资料。

一、天资卓著,才华初绽

1913 年出生的岳祥书并不是山东人,他的老家是河南开封,18 岁时才迁居山东。他出身没落的书香门第,是岳飞的后代,父亲是一家医馆的文书,写得一手好字。在家庭的熏陶下,岳祥书自幼喜欢书画,而且从小就对市街上那些风筝、画脸谱等民间艺人的美术活动非常着迷,经常在街市上一看就忘记了时间,直到街市散场。绘画艺术这颗种子彼时在他心中已深深扎下了根。后来因家庭的困顿只上了五年学就无法继续,回家后开始专心他所喜爱的绘画。早慧的岳祥书14 岁就挂牌营业为人画像,其所绘制的擦炭人像比黑白照片更加真实生动,令人惊叹,小小年纪便才华展露扬名开封城,人称“大梁稚子”。画人像的收入很快让他生活拮据的家庭有了改善,但他也没忘记在画人像的同时练习他所热爱的中国画艺术。翻看《岳祥书美术全集》,其第一张绘画画于13 岁,画中一只鸟儿停靠在枇杷枝上,看到金黄的枇杷果摇曳其中,弯下身子仔细琢磨,取名《疑是金弹不敢啄》,笔墨虽略显稚气,但童稚的兴味,细心的观察,已初显画家的天赋。第二幅画《秋阴不散霜飞晚》,画于1929 年,笔墨已经成熟酣肆,构图完整,墨色浓淡相宜,残荷摇曳,意兴遄飞,题款字迹也已显得很成熟,很难想象这是一个16 岁的少年所作。小小年纪已经见到了他对诗、书、画的全面研习。但这些都只是岳祥书先生从艺生涯的序曲。他的绘画天赋很快被当时在河南的爱国将领冯玉祥耳闻,经常聘他画一些破除迷信、解放妇女等题材的宣传画,后因中原军阀混战,岳祥书的人生也面临着十字路口,他苦苦思索,他的志向不再是以专门画人像来养家糊口,对于艺术他有更高的追求和理想,并最终选择离开老家开封到山东寻找机会。

1931 年,岳祥书经朋友介绍来到临沂,先后任县立师范美术讲习所、山东省立第三乡村师范学校绘画教员。在此,岳祥书以“木鱼子”的名号激励自己,甘于寂寞、苦心钻研,是年,年仅18 岁的岳祥书出版了第一本画集《木鱼子画集》,成为他在临沂山东省立第三乡村师范学校的教学范本,这本画集也是他研习中国画传统兼善诸家之长,开始形成自己绘画特点的一次有益的尝试。这段时间的艺术磨砺,使岳祥书对传统绘画技法的掌握更加娴熟,对传统绘画革新的观念也更加清晰和坚定,为此后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3 年岳祥书来到济南,在芙蓉街创办了岳祥书美术馆,从此开始了他在济南的艺海生涯,并终老于此。1934 年出版了第二本画集,潘天寿大为赞赏,并为其题署《祥书墨妙》作为画集名称。这一时期,岳祥书结识了书画界的诸多名流,切磋画艺,如诸乐三,汪亚尘等,他还与李苦禅保持了终生的友谊。李苦禅曾经说过,如果岳祥书再幸运一些,或许他的书画造诣和名气会超过自己。初来济南直至抗日战争爆发这段短暂的时间,是岳祥书最为自由也最为得志的人生艺途。

二、成艺缘由,创新为道

任何绘画大家的成功都不仅仅止于研习传统,他们或创造了独特的风格,或有着全新的理念,他们总是与时代紧密相连。同样,岳祥书的成功也在于他的不断创新。而他是如何走向了创新的道路?又是怎样进行中国画创新的呢?

除了绘画作品,岳祥书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画论等文字资料,但从他的作品风格、笔墨特点以及绘画题记中,大致能见出他的艺术历程和艺术观念。从他早期的绘画作品中可以见到,年纪尚轻的他已经对传统大家的笔墨画法了然于胸,并且颇有研究。在画于1933 年的《石涛语意》中,山石崚嶒,林木苍劲,驾驭笔墨的功力已经游刃有余,画中抄录石涛语“此道见地透脱,只须放笔直扫,千岩万壑,纵目一览,望之若惊电奔云,屯屯自起,荆关耶,董巨耶,倪黄耶,沈赵耶,谁与安名?余尝见诸,诸名家动辄仿某家,法某派,书与画天生自有一人职掌一代之事,从何处说。癸丑长夏深夜写于琅琊旅次洗我轩木鱼子”,此时的岳祥书先生只有20 岁,此中可以见出,他在绘画上的研习不仅仅是技法的修炼,更重要的是传统艺术精神的把握与涵映。石涛此语,正是对绘画创新和个性化的理解。石涛是近代中国画的锐意革新者,岳祥书在此引用,显然此时他已经参透其中道理:绘画是心灵的抒发,不是各家各派的模写。某家某派,他们也不过是时代的佼佼者,石涛主张的“笔墨当随时代”,笔墨是变化的,而某家某派却已盖棺定论,一个好的画家自当不是一个步后尘者,而是一个开创新者。而创新是什么?除了技法上的新语言,最重要的便是心灵参与的结果。“此道见地透脱”,“地”便是心地,画家首先要“立心法”,性灵不蒙尘,通透洒脱,神与际会,心境相依,才能“以无法生有法”,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脉相承,它直指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内核,阐明了艺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从这题画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岳祥书对石涛有深入研究的,这些研究也必定深深影响他的艺术创作。而且翻阅资料可以发现,同时期岳祥书有很多绘画在风格上明显具有石涛的影子,如《是谁江上构茅亭》《高士山居图》《寻隐不遇》等,其画意、构图、笔墨都显示出他对石涛绘画的借鉴和对传统革新的理解。另外从同期作品落款中,可以见到岳祥书画室名称为“洗我轩”,这一语义更与创新发展的观念暗合。“洗我”即涤荡身心,日日常新,每次作画都是崭新的,一个新的自己,一种新的情感。王羲之有语“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世界虽然千差万别,但无一不是新鲜和充满生机的。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每一次体验和感受也都是全新的,这情感就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对于年轻的画家来说,可以说一开始他就找对了路子,虽然现实中没有老师指点,但这些古人的论著和画作就是他最直接也最有影响力的先师。

有了这样的理解,岳祥书在新的际遇下,立足时代、立足生活、立足自身的情感来创造自己的艺术世界。立足时代,他融会贯通中西南北诸家流派,为己所用;立足生活,他重视写生,深入生活中找素材,表现当下的生活;立足自身情感,他因情而起画,将绘画作为情感的载体去抒发和创造。而这三个方面概括来讲也就是画家怎样认识并处理“艺术与时代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与情感的关系”。

三、立足时代,兼收并蓄

生于1913 年的岳祥书,正值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风起云涌,传统文化的存续和西方文化的涌入形成了巨大的张力,传统中国画也面临着尴尬的境遇,时代的巨变和社会文化的芜杂多样性给艺术创作者带来新的契机,启发了近现代国画家们的创作思路,一部分在坚定继承传统绘画艺术精神前提下的艺术大师们,将西画的可用因素融合到自己的绘画中来,那个时期的徐悲鸿、蒋兆和、林风眠等艺术家都是站在中西融合前列的佼佼者。

岳祥书是一位特殊而传奇的画家,没有正规专业艺术院校学习背景的他完全凭借天赋灵性自学成才,大概也正基于此,他的创作更加自由,没有明显的师承和派系,当然也没有约束,他的绘画更加多样,成为同时代国画家中很少见的全才式人物。他有着深厚的中国画传统的训练,随着西学东渐的洪流,西方绘画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他又将精力同时用于西画的研习,他的油画、水彩画、素描画在那个时代都属于佼佼者,这些西画的创作几乎贯穿于他的整个艺术生涯。他对色彩有着自己的理解,浓烈奔放,斑斓却调和,无论静物、风景、花卉同样娴熟,造型严谨,画面充满着跃动的生机和运动的张力。如《明湖夏日》(1935 年·水彩)《大明湖》(1939 年·水彩)《趵突泉》(1958 年·水彩)《泰山日出》(1959 年·水彩)《苗圃风景·秋·水粉》(1964 年)《千佛山风景》(1962 年·油画)《雪霁》(1972 年·油画)等等,这些大量的西画写生给予岳祥书坚实的造型和色彩训练,所以他有能力在西画和中国画中穿梭,并将西画具有表现力的特点融会于他的中国画创作中,为他的中国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而在中国画中,他又同时精通山水、花鸟、肖像,他的绘画不是任何古人的复制和组合,艺术评论家刘曦林这样评价:“他的作品有婉约的抒情的歌唱,也有雄奇豪放的大制作,他把中西画结合的十分得当,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和个性,他的花鸟抒情而不柔弱,有齐鲁画家那种豪放深情的笔致,他的山水不靠重复前人,而是以他西画的坚强的基础,在写生的基础上把它升华。”在“洋为中用”观念盛行的年代,岳祥书的艺术自觉同他的成长一起成就了他独特的艺术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岳祥书的生活得到改善,创作热情也空前提高,这时期创作了一批典型的具有中西融合特点风格的绘画。1956 年创作的《湖滨晴晓鸭捕蝻》入选了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览会,表现了微山湖畔鸭群捕食的画面。早春时分,万物萌动,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派欣欣向荣的活跃生机。画面有水墨氤氲的远景湖际,有草木萌发烟柳般的中景岸线,岸边水草中的群鸭形态各异,由远及近,描绘逐渐清晰而灵动,浓淡相宜的笔墨、精准的造型,在光影透视的西式构图下更加真实而充满元气,观者如有身临其境,混合着自然的生机和湖岸人们日常生活的节奏,感动着读者的眼和心。不得不说,此画中光影的运用和纵深的透视效果对塑造群鸭的灵动感起到了重要作用。创作于1963 年的《灵岩欲雨》,墨气淋漓,浓淡相宜,有开有合,写意苍茫的山林和精工描绘的塔亭相得益彰,飘渺的云水之气上下呼应,将灵岩前一时还是夕辉普照,下一刻便黄昏欲雨的风云变幻气象描绘出来。最特别的是他依然运用了水彩画的技法,借鉴了西画的光影效果,描绘出了灵岩山峰在夕晖的映衬下显出的神圣之感,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构图上又用到了高远的构图,将灵岩山峰的巍峨之势表现出来,是一幅中西技法结合的绘画精品。已故学者徐北文认为,“岳祥书先生水墨山水乃至写生素描之深厚功底,融会西洋画技法而来。而先生之油画,于光影向背、上下映衬之细节尤为注意,盖得西欧印象主义之三昧者。故先生之画山水画,无论水墨者、油画者,凡山光水色、烟云荡漾,无不层次分明、生机勃勃,可谓‘心印中西,新旧相益’者矣”。这是对岳祥书绘画能够立足时代,在时代的艺术大潮中勇于探索、尝试和创造的中肯评价。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岳祥书自由探索中西绘画并尝试新风格调和的时期,这是时代赋予他的机遇,也是时代给予画家的责任。虽然岳祥书这种带有西式特点的改良中国画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齐鲁大地上,这个尚默默无闻的年轻画家没有机会走出去继续学习,仅靠着自己的勤奋和悟性,以及对绘画的始终如一的虔诚和热爱,遍搜古人的绘画技法精粹,怀揣传统的人文情怀,广纳外来的艺术理念和方法,古往今来,南北中外,混融通达,竟也有如此成就。只是遗憾的是他生活在战乱和社会变革频繁的年代,创作时常中断,加上他没有院校背景及官方职位,他的圈子和人脉不够广博,只是作为一名传统的自由艺术从业者,课徒授艺,无法更深层次地开掘自己的艺术世界,也无法将自己的绘画艺术传扬出去,着实可惜。

四、深入生活,重视写生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写生是绘画创作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在传统的中国画中,写生和摩古历来是两条基本的道路,但自石涛以来,“搜尽奇峰打草稿”便奠定了近代山水画家以写生为基础的中国画革新运动,中国画得以在改革创新中继续发展。在那个还不太盛行写生的年代,岳祥书绘画的独特面貌正得益于他对写生的重视。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走出程式化的藩篱,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悟,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的活生生的艺术作品。古人的技法、古人的情操是今人借鉴的来源,不能成为创作的源泉,岳祥书的绘画艺术里明显地体现着这样的观念,这也与新中国文艺思想中“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为了生活”的理念相契合。这个时期,岳祥书在早年临摹大量传统绘画技法后,加之新中国、新生活的体悟,对生活中的一切有了更深层的体验。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的绘画基本反映生活,是与普通生活相关联的,他将写生的心得,对生活的体悟都融入到了作品中。他认为“天生万物各有灵性。艺术家不同于常人之处是善于发现和表现美的东西,一块石头,一棵小草,都有其美的地方,在花鸟画题材中,这些不被人注意的东西,往往十分重要,主要的东西画的很好,而这些石头、小草更见功夫,往往失败就在这些地方。”他的写生注重每一个细节,在细节中磨砺艺术家造型的基本功。写生到创作是从“自然之物”经“眼中之景”到“笔下之境”的过程,虽然在创作中可以对景物有所取舍,但写生是用于积累创作经验和素材的,所以更要注重“自然之物”的全面模写。写于1958 年的《寒冬景色》题记曰:“戊戌夏收麦季节,灯下挥汗写寒冬景色,忆及前年冬学养水仙,叶长二尺花小茎短,后以理发法剪修叶子,可笑之至,然水仙花之形态永印我心,深得体验生活之益”。他把生活当成第一老师,有了对生活的深入体验和细心观察,物象(水仙)便转化成绘画中的有生命的意象,传其神,显其韵。对岳祥书而言,写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必经之路,只有来自生活的东西才更加有生气,更真实,也更能打动人。小到对一株植物、一块石头的细心体察,大到对生活场景,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创造新生活的宏大场面,在岳祥书的写生创作中都有着生动的描绘。

新中国成立后,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艺环境下,济南文艺界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此背景下,岳祥书开办槐荫画室,教画育人,深入生活,济南的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小清河,临沂的沂蒙山等地都是他常去的写生之地,不但对自然风貌进行描绘,他更注重人情味,画了一些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民俗民情的朴实风格的作品。1954 年创作的《为支援祖国建设蓄积木材,彻底消灭森林虫害》,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塑造了新中国劳动人民为保护山林资源,喷洒农药的生动形象,可以看到娴熟的笔墨功力和现代人物造型浑然天成地融合在同一画面中,这不得不归功于画家写生得来的造型能力。《为绿化祖国向荒山大进军》(1958 年)在这幅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的绘画中,自行车、大卡车这些新生事物都生动逼真,人民当家作主的一派热火朝天改天换地的决心充盈着画面,这是一幅为时代立传的佳作。可以说在当今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具有政治意义的重大题材的绘画中,能有如此经营布置和技法精湛的绘画也是寥若晨星。《濛濛细雨山道中》塑造了泰山挑山工的形象,《跋山水库全貌》体现劳动人民腰斩沂河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古桥晨市》反映了欣欣向荣的朴实乡土民风,这些优秀的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严谨的透视,精湛的笔墨,也为我们展现了新中国社会建设的成果,充溢着丰盈的生活气息。这是画家深入生活、对当下生活的艺术表达,也是岳祥书长期探索,融会中西绘画技法表现时代生活的成功尝试。刘曦林评价他说,“在老一辈的齐鲁画家中,岳祥书无疑是典型性的优秀的大画家,他非常自觉地在顺境和更多的逆境中认识到自己对于民族和国家的义务,作为一个中国的文人和艺术家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大事用自己的笔和心表现出来。”这是一个普通画家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情不自禁的颂扬,对新生活充满憧憬和热情。

五、纵情笔墨,自我超越

岳祥书一生可谓经历坎坷,少年时代开始投身绘画,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期许来到齐鲁大地安家落户,创艺生涯中又经历日军侵华战火的惶恐,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欣喜,再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低潮,这些人生的大变故让他的生命体验变得更加通透,更加洒脱。对于年轻时代所追求的“见地透脱,放笔直扫”“惊电奔云”式的艺术理想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20 世纪70 年代以后,他的作品对传统也有所回归,但这回归是在丰富的人生体验之后更高层次的回归,不是技法上的回归,是精神上的回归。这时期更加倾向于大写意,倾向于情感的宣泄,甚至有些作品是暴风骤雨式的挥洒。可以想象,这样一位经历过重重磨难的艺术家,他的内心是经历了怎样的煎熬和历练,涵映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无论山水、花鸟,在他人生的晚期,笔力更加雄健,豪放和超逸。70 年代后创作的《怒涛》《奔腾》《鹰击长空》《怒潮壮观》《拂纸苍然写乱松》《听风听雨听不得》等作品,则以全幅动势奔涌出生命的力量,笔力雄健,气势磅礴,体现出画家在长期的被压制和误解之后重获心灵自由的激动,是对自己生命状态的自觉抒发。这些作品是对艺术家生命力的诠释,艺术和生命、艺术和心灵是一体的,二者互相映照,直探生命的本源。

这时期,他还寄情花鸟,创作了大量的花鸟画,大明湖的荷花是他经常表现的主题,荷叶都是大写意泼墨,浓酣淡染,荷花清奇,如《香溢》(1974年)《荷塘晓晴》(1975 年)《荷塘雨霁》(1975 年)《留得窗前听雨声》(1975 年)《荷塘天趣》(1976年)《映日荷花别样红》(1976 年),尤其是 1976 年所作的这两幅,画家一改全用墨的方式,荷花用红色重染,点缀于深浅墨色间,设色古拙毫不造作,黑红对比下反而显得更加清雅和活泼,也更多了一种生活的情趣。《风雨激荡荷塘香》(1974 年),大胆泼墨的块面,凌厉用笔的线条,风雨激荡中残荷挺立,题款中笔走龙蛇,线条纤细却力挽狂澜,这大概也正是艺术家的心境,历经人生的风雨,在激荡中生命迸发出更加醇香的魅力。他的绘画变成了他生命情感的诠释,人与画混融一体,在他生命的晚期,超越了绘画形式自身,追求精神的解放和自由。

他的花鸟画中充满着野逸之风,天成之趣,逸笔草草而又合于法度。《荷塘清晓》(1975 年)《秋趣》(1973 年)《鹭鸶》(1973 年)《空谷幽兰》(1975年)《暗香浮动春来矣》(1975 年),这些花鸟画精品中,笔墨情趣已浑然天成,只觉墨气袭人,天机灵动,苍然却又润泽,开与合,张与驰,浓与淡,所谓狂放中不失严谨,艺术造型技法上呈现出的矛盾统一,全有这生命的张力投射其中,绘画中呈现出画家生命的印记,所谓一片化机,余味无穷。

在他的山水画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风雨归人的形象出现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里。1936 年的《风雨归途》是存留最早的一幅,纸本扇面,1957年的《风雨山中行》,1973 年《风雨归舟》,1974 年的《风雨江上画意浓》《夏川风雨》,这些画面中,或在溪桥边,或在逆流中,总有孤单一人身披蓑笠,苍茫天地间,颔首逆风而上,浓墨淡染,满纸风雨,在飘摇动荡和萧瑟中,又总能传递出坚韧和温情,流淌出满幅诗意。大概这也是艺术家对人生风雨的理解,面对不期而来的人生的大风大浪,这些孤独的、惶恐的、无助的人生体验在绘画作品中,主体精神在与山川万物的交流中都化作了清朗片羽般轻盈的诗意,真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者似乎可以看到在狂风暴雨躁动的画面之后,终归化成作为精神主体的人经历风雨洗礼后内心的复归宁静,这也是中国绘画对精神的疗愈作用和对人生的终极关怀。

小结及余论

纵观岳祥书一生的绘画,他从传统出发,扎根对传统革新的理解,遍取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表现手段,深入生活,坚持写生,最终又在丰富的人生经验之后再次回归传统,可以说是由理想主义开始,经由现实主义的创作,最终达到了浪漫主义的理想境界。

在理念上,岳祥书坚持“笔墨当随时代”,在形式上,追求“狂放与严谨的统一”。狂放与严谨,也就是艺术创作中的“自由与法度”落实到形象上,在“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画艺术创作中要做到这对矛盾的统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道家的大智慧,庖丁解牛式的目无全牛,以神遇之,狂放而游刃有余,又如同张旭的狂草,奔放而严谨,自然法度是严谨的,我“心”在严谨的法度中施展大自由。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底蕴,没有大量技法的练习,是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的,这两点是历史上任何艺术大师革新成功的两个最基本的前提。除此,再加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和看法,把自己的心灵投射到艺术创作中,形成独有的风貌。早在写于1936 年的《松溪观山图》中,岳祥书题记曰:“民国二十五年初秋之夜,四壁虫声唧唧,灯下独坐颇自情绪,握笔成此,觉狂放中不失严谨,苍寒浮纸,自读自赏,快莫能言”。岳祥书的绘画正是兼顾到了以上三点。

岳祥书一生都是朝这个方向努力和进步的,从青年时代沿着石涛的道路,以传统为根本,在山水画上,上追马远、夏圭,荆关董巨,纵览古今,贯通中西,兼收并蓄,笔墨苍润洒脱,收放自如,既可挥墨如烟又可精工带细,邵大箴说他“笔墨各有来处”,兼善诸家之长,却又不似任何一家。他的花鸟画里有吴昌硕的影子,有金石味的力透纸背的线条和古雅的色彩;有八大山人的影子,有狂放不羁的泼墨渲染和淋漓气韵;有青藤的影子,有独立晚风的寂寞和清透;也有齐白石那样的人间情味,一食一蔬中的生活滋味。然而又都不是,而是岳祥书自己。他采诸家之长融进了自己的情感,最终成为超越自我的表达。遗憾的是先生只得享66 生年,如假以时间,必定留给世人更精彩的艺术世界。

猜你喜欢
中国画绘画艺术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纸的艺术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