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潇蓉,胡万枝,任贺宇,王文鑫,郑萱萱
(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中国海关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将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京张携手筹办冬奥会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京张城际的运行,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逐步扩大,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化布局的不断推进,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络状、全覆盖区域的交通网络,高铁经济带来生产要素和信息的加快流动,京津冀三地特别是北京市与张家口市之间交通建设的加快,将大大缩短北京市区到延庆区、张家口市等地的时间成本,张家口市也由此进入“首都一小时生活圈”,具备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的绝佳区位优势。两市往来便利性的提升,城市间距的缩短,将形成两地居民跨城消费、经营往来等多样化需求,将为乡村旅游带来广阔客源。因此应该加快张家口市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发挥冬奥会筹办辐射效用及“后冬奥会时期”的长尾效用,促进乡村旅游产业与大数据、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乡村发展新业态、新动能,开拓乡村振兴新路径。
京张城际的运行、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逐步扩大、张家口市城乡路网一体化的不断推进、5G基站试点建设的开展、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了城乡交通运输能力,使张家口市加快融入了京津冀都市圈交通体系。这为张家口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形成了更加优化的乡村旅游产业经济空间结构。在冬奥会筹办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叠加效应下,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应充分考虑乡村旅游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统一,整体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以举办冬奥会为契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深入发掘乡村旅游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1],实现传统单一化、低端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向智慧化、高端化、个性化乡村旅游产品转化,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依托冰雪资源打造特色乡村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冰雕、雪雕观光类旅游产品。打造运动休闲中心,冬季为国内外滑雪、雪橇顶级赛事提供场地,为国内外专业运动员提供训练基地。同时开发冰雪爱好者体验滑雪场地,利用冬奥会赛后场地,结合景区、乡村的特殊地貌、地形,开展登山、徒步、山地自行车户外体育运动。通过发挥冰雪辐射效应,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形成多元化,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支撑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2]。依托奥运筹备期京津冀三地交通条件的改善,打造最美自驾线旅游风景线,吸引更多对草原文化、桑洋文化和张库大道文化感兴趣的游客群体,带动沿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依托冬奥对环境质量要求的高标准,利用良好生态环境优势,打造乡村旅游度假中心,选取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深厚的地区,尤其是有温泉地热等特色度假康体资源的乡村打造特色小镇,与张家口市赛区内的高档星级酒店进行互补,构成完善的旅游接待体系。打造乡村旅居康养模式,建设集田园、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文化、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田园+康养+文旅”为元素的康养小镇。
紧抓张家口市作为冬奥会举办城市及首批5G网络试点城市机遇,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产业与大数据、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3],形成乡村发展新业态、新动能。加快信息技术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数据识别,精准定位,制定个性化服务,吸引对乡村文化感兴趣的游客群体。加快康养、冰雪产业、县域支柱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涉农产业、促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深入挖掘农业文化价值,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农庄文化、乡村风情小镇,乡村养老基地;依托乡村旅游产业开展建设文化创造基地,如影视基地、婚纱摄影基地以及相关上下游产业;加快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实现乡村周边资源互补,发挥以一带多的中心区域的扩散作用,促进周边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形成旅游产业聚集圈[4]。从而改变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互联网智慧旅游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无线技术、精准定位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旅游的相关要素进行整合,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将游客大数据信息运用于旅游移动终端、门户网站、互动触摸屏系统、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游客动态监测分系统等所有与空间信息有关的应用子系统中,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实现游客与乡村旅游目的地服务要素的相互感知,针对广大游客需求量身定做个性化旅游产品。应用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科技、虚拟实境技术、区块链等科技进步新成果,高水平发展冰雪旅游、康养、乡村影视基地、等文化旅游产业,打造高端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示范乡村。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将减少外流劳动力,实现就近城镇化。依托多平台游客大数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服务乡村的旅游电商平台,统筹整合城乡资源布局和分工,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利用工业化技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构建乡村旅游生态圈,促进内外资源融合发展。以往外部要素,因投资机制不完善、缺乏保障机制等因素很难进入依托内部资源发展的传统乡村旅游产业。随着冬奥会的举办,市场热度快速聚集,投资需求将不断扩大。应加快内外联动发展,建立完善保障机制,为资本入驻乡村提供保障,促进人才、技术、金融、信息等资本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流动。同时加快完善优秀企业入驻乡村保障机制,大力发展优势企业,培育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引领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遵循“优胜劣汰”法则,淘汰问题企业,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依托重点旅游乡镇建设离景区或目的地较近的旅游集散点,提供换乘、咨询、餐饮等服务。重点旅游县(市、区)要建设1~2个大型旅游集散中心,逐步实现旅游集散中心、集散分中心或集散点到主要景区的无缝对接。重点旅游乡镇等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公共场所建设咨询站、设置触摸屏、自主售票机等可供游客自助查询及购买的设施设备,并提供急救服务。开发具有地理优势的乡村进行自驾驿站建设,打造乡村自驾游服务驿站,提供旅游咨询、车辆停放、车辆维修、交通换乘、自驾游产品宣传推广与展示等服务功能。
随着京张携手筹办冬奥会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旅游应紧抓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推动乡村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完善无线网络应用环境、刷卡消费应用环境以及二维码识别应用环境,以崇礼县区为试点,建设智慧旅游服务系统,完善移动终端服务、公共信息服务、旅游信息推送、游客互动评价、在线预订等,实现乡村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升级。依托省文化旅游大数据中心,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智慧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发乡村旅游App功能,实现“一部手机游乡村”。
紧抓服务奥运、支撑旅游、联通京津、链接丝路,建成“主城区—崇礼”半小时通达圈和首都1小时通勤圈,连接京冀晋蒙区域的综合交通网络契机,加快推进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畅通重点乡村景区与主干道的连接,提升涿鹿三祖、泥河湾、暖泉古镇、空中草原、天鹅湖、滦河神韵等重点景区连接线,开通重要乡村旅游景点直通车,以完善的交通网保障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行政力量,从法律层面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基础保障[2]。为更好发挥冬奥会对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政府应该制定冰雪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制定行业乡村旅游发展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5]。同时加强政府监管,防止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导致的恶性竞争。积极引导乡村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施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规章制度,实现统筹安排,提高产业发展效率。
加大乡村旅游产业信贷投放和提供相关金融服务。鼓励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更多服务于中小旅游企业的发展。鼓励旅游龙头企业尤其是在线旅游龙头企业,在旅游支付、跨境旅游支付、旅游消费信贷、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创新产品和服务。鼓励第三方支付、网上支付、手机支付向线下延伸[6]。推动旅游支付、信贷、保险等服务覆盖更多的区域、乡村和人群,逐步提高旅游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对重点旅游县(区)、重点旅游乡镇等旅游管理部门,建立旅游大数据中心,规范旅游统计工作,全面掌握旅游发展基础数据。鼓励采用服务外包等形式,选择专业统计机构开展旅游业统计抽样调查,针对调查结果,进行诊断为后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乡村旅游发展必须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冬奥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须关注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经济发展相结合,着力构建生态建设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与修复,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保障。鼓励基金融资、众筹融资、碳汇融资等融资模式,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资金用于乡村种植结构改善,节能减排,污水治理,实现生态与发展共生共赢。
后疫情时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格局的现实逻辑是要求我们把经济建设的立足点主要放在国内,打通阻碍国内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疏通经济发展的各种渠道。高铁作为区域间的一种纽带,促进了人口流动和聚集,并且能够打通区域经济循环中供给侧的堵点。高铁形成的“聚集效应”、“扩散效应”与“极化效应”,也将影响乡村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乡村旅游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向融合,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新动能。有效引导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