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玉,刘 华
(扬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古语有云:力在则聚,力亡则散。一个团队只有具备合作意识,才能取得成功。亲和力是促成合作的原因。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就是要生活的话语讲理论,让思想与现实互动中保持活力,以自信、奋斗、担当的精神充实自己。
从古至今,不论是孔子因材施教,还是杜威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无数教育学家从各个方面研究教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具有思想的人,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友好关系,共同激起思想的碰撞。亲和力是一种教育资源,能有效提高教育效果。中学思政课的教学亲和力则是让学生在思想政治实践中体会到亲近感、友好感。思想政治教育更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
“思政课就是要实在地讲主流政治,绝不能打擦边球。但是在讲得过程中,要打破常规,找到新颖的角度深入浅出地把问题讲透。”[1]中学思政课对学生有着方向引领作用,通过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中学思政课更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与交流,不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要贴近生活,使学生与教师产生思想火花,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中学思政课本身具有枯燥性、理论性,因此,思政课教学更要从学生生活出发,链接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现实需要。
思政课有着生活化、实践化和人性化的特点。中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高中思政课为例,课程名称就能体现这一特点。即使是哲学部分也与生活相连接,将哲学融入生活,使哲学更加生活化、通俗化。中学思政课的突出特点是实践化。教学内容不仅仅是理论的灌输,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还具有人性化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更好成长。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关注学生发展;与学生建立新型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合作;追求自身发展与完善,做学生的榜样。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通过示范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只是就理论教学,只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是上不好中学思政课的。因此,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将理论讲透彻,还要通过教师示范和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只有教师自身素质高、拥有高尚的人格品质,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做事言而有信、身体力行,才会成为学生喜爱的人,课堂就会丰富多彩。学生对思政课产生兴趣,喜欢教师教学风格,思政课充满亲和力和感染力,这样以来教师便赢得学生内心的尊重和认可。
亲和力是教师展现自身魅力的一种潜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亲密互动,促进情感交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思维跟随教师一起转动和学习。学生的兴趣、关注点会跟随教师的导入、教学,课堂效率和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就中学思政课而言,课程内容本身就偏重理论化,思政课教师如果偏重理论宣讲,或只是理论知识灌输,那么最终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少,教学效果也会不佳。[3]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会随着增大,学生会对思政课产生厌恶心理。一但厌恶心理的产生,那么这门课就失去了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亲和力,学生会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学生也具有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亲和力能更好促进后进生的发展。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使后进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自信,逐渐变差转优。因此,中学思政课教师更要注重教学亲和力,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提升学生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很难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往往会打破学生想象的思维空间,将学生纳入应试学习的轨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教师的亲和力无从谈起。课堂教学成了教师讲解知识、理论的传达方式,学生只是接收知识的“机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只有思政课教师具有亲和力,才能够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情感沟通,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感,学生会更有积极性进行学习活动。[4]思政课教师要具有亲和力,教师必须有清晰的定位,调整自己的状态,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使以一种主动学习的心态完成学习过程。
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也是衡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高中课堂上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效率,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单向地灌输重点、难点。由于学生学业竞争压力增大,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像中学思政课这样的课程相较于语数外来说,地位明显下降,很多地方为了学生升学率,只重视语数外而忽视了思政课等课程。由于这种传统思想,很多中学思政课教师也降低了自己的教学积极性,只满足于课堂教学,而忽视了教学科研工作,因此教师要重视对中学思政课的定位。这种传统教育思想在多数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大力宣传并且改变这种思维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平衡中学思政课与语数外课程的地位,引起学生的重视。
所谓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教授的理论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连接。教师教书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好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调查显示,中学思政课教学过于理论化,没有与实际相连接,因此,中学思政课要针对实际生活,落到实处。思政课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吃透教材内容,把握逻辑关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也是更好关注学生需求,才能提高亲和力。[5]提高针对性是增强亲和力的基础。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合作的过程。学生学得好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师的亲和力是一个关键点。现阶段很多教师不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而忽视学生主动性,在课堂上总是摆着一副说一不二的架子,没有真正与学生实现平等互动。教师用居高临下的姿态自然得不到学生的支持与赞同。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以朋友的角色与学生平等交流、学习,尊重学生。同时也要伴有真情,用真情打动人心。有真实情感的课堂才会让学生沉醉其中,才能提高亲和力。思政课教师应以共同学习者的身份倾听学生的意见,主动了解学生心理,与学生成为朋友。
思政课在学生心中枯燥无味,思政课教师在学生心中形象也有待提高。因此,就要塑造教师的新形象,教师要富有亲和力。“思想政治教师要努力做一位‘踏实’的教师,要有踏实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还要善于反思。同时,做一位‘前卫’的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握时代脉搏,跟紧时代步伐。此外,还要做一位‘和谐’的教师,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服务于学生。”[6]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改变固有形象,通过幽默风趣的风格,提高个人魅力,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缩小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提高亲和力。此外,思政课教师要坚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关注时事政治的发展,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中学思政课有着理论性、枯燥性特点,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往往将课堂内容进行枯燥地讲述,学生感到无聊或是无感,因而降低了中学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中学思政课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的理论高度,还应该散落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学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有九门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的重要性和作用,因而中学思政课要与其它课程相链接,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中学思政课与数学课之间没有太多联系,但理科知识能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借助于数学中的观察、分析、运算等思维训练方式,从而探索并总结中学思政课的学科训练模式。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强调综合教育,多方配合。教育合力的形成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合力的形成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团结合作。现实生活中,教育合力的形成是非常艰难的。各科教师风格、习惯不同,每一门课程性质都相差很多,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了学科之间很难建立起桥梁。因而,中学思政课要与其它学科建立联系,搭建桥梁,使学生将学科知识与影响力串联起来,逐渐形成教育合力。
新课程下的多元化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和达到教学目的为中心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停留学生成绩单方面狭隘的评价,更要注重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在中学发展阶段,随着独立性等特征的日益明显,中学生渴望获得教师及身边人的重视,因而更加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在学生心目中最具有权威性。得到教师的鼓励、肯定的评价,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会得到提升。教师的激励机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是激发学生质疑、发表独特见解的过程。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组成双边互动的过程。师生互评会更好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全面发展。学生之间的互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学生之间相互比较、学习,通过“镜子”来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缺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40-41自我评价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7]2-3自我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批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课堂评价中,不仅要多元化,还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真实性、平等性、自主性,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中学思政课核心素养主要涉及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学生在生活中一直都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秉持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字,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将中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链接。精神力量是无穷的。中学思政课课堂也要将科学精神落实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能够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中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公民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思政课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在遇到问题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合法权益。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社会大熔炉里,会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学生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关心和保护。每个人都要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中学思政课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疫情期间,很多学生积极参与抗疫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创新是力量之源,是发展的基础。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学生发展的要求,现阶段学生的个人发展不仅仅停留在核心素养的培育上,还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识。
传统思想政治课一般由教师为主导讲授知识内容,但是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疲劳感,最终对中学思政课失去兴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课堂不再是单一的讲授教育模式,科学技术发展并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学思政课教师要使用多媒体,但少数教师还采用单一讲授法形式进行教学。思政课很多时候都是教师进行书本重点的圈划、讲义的讲解,并无其它教学环节,学生对时事政治也是从做题中了解。现代教学要改变单一讲授模式,整合课程资源,把社会热点引入课堂,和学生剖析舆论焦点,用榜样去激励学生,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不仅仅要学习、吸收社会热点和课程资源,也要从自身出发,通过体态语言来展现教学魅力,用幽默来展现人格吸引力。课程资源等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但是教师的体态语言才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亲切热情的面部表情和富有表现力的体态语言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好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体态语言和幽默的风格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会被挖掘,学生也会提高对思政课的期待值。除此之外,像《大圣归来》《哪吒》《大鱼海棠》等国漫电影和《王者荣耀》《荒野求生》等学生兴趣浓厚的材料都应该被引入课堂,学生发现与思政课教师有着共同的话题,自然会敞开心扉交谈。“不仅仅是把材料引入课堂,自然也要带学生走出课堂,做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8]
现今,中学思政课面临着挑战,但挑战往往伴随着机遇。中学思政课亲和力与思政课教师密切相关,而在中学思政课的主阵地,教师就要拿起教学武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通过与学生建立情感的桥梁,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除此之外,课堂教学要引入有效、有趣的教学方式,有效利用对话这一交流方式,教师以共同学习者的身份,把课堂话语权交还给学生,更好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使中学思政课教学更富有亲和力,让学生乐学、爱学,培养兴趣,打破传统,推动中学思政课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