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3例)和观察组(n=33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穿刺至置管时间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卧床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出现体循环栓塞、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急性心衰竭的总发生率9.09%均低于对照组30.30%(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中效果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并发症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5--01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洗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患者。冠心病指心肌功能障碍,造成供血不足,静脉血回流不畅,进而促使冠状动脉堵塞的一种病症。在临床上对于治疗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主要采取介入治疗,以往临床多数应用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需要患者术后卧床休息,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预后效果不理想。对此,需要寻找一种积极有效的介入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以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56-89)歲,平均(63.25±6.59)岁。观察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55-87)岁,平均(61.97±6.45)岁。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
1.2.1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患者采取左侧卧位,予以注射规格为1%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采取Judkins法穿刺动脉,随后置入规格为8F的动脉鞘管,引导导丝进入冠状动脉造影两侧,随即退出鞘管,在血管造影的协助下进行多方面、多角度观察。
1.2.2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患者采取平卧体位,治疗前实施Allen试验,确认患者对于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无任何手术禁忌。患者采取平卧体位,予以注射规格为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在桡骨位于心端位置的1cm出予以穿刺,置入规格为6F的动脉鞘管,引导导丝进入冠状动脉造影两侧,随即退出鞘管。最后,采取血管造影进行多方面、多角度观察。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穿刺至置管时间、卧床时间。(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体循环栓塞、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急性心衰竭。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穿刺至置管时间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卧床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出现体循环栓塞、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急性心衰竭的总发生率9.09%均低于对照组30.30%(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左心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造血功能损坏,该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痰咯血、腹胀、呕吐等病症,可导致房颤、室颤、便秘等不良并发症。随着近年来的生活压力加剧以及环境的恶化,造成慢性左心衰竭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穿刺至置管时间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卧床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出现体循环栓塞、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急性心衰竭的总发生率9.09%均低于对照组30.30%(P<0.05)。说明采取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众多优势:由于桡动脉的附近无任何重要神经,用于进行静脉穿刺的安全性能高,加之桡动脉位置浅,术中易于止血,有助于术后康复速度。另外,桡动脉附近具有较少的迷走神经,不易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发射性疾病,对患者心脏起到保护作用,降低术后不良并发症几率,提高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中效果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宏博, 李春梅. 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血管通路发生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不同处置方法疗效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17(11):1714-1718.
[2]李宗庄, 张陈匀, 岳峰,等. 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支架变形或脱载的原因及处理[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9, 28(6):521-524.
作者简介:郭世荣,男,1980年11月25日,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