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 吴晓红 李嵋
摘要:纸张酸化会缩短纸质档案的寿命,影响纸质档案的长期保存,档案部门应予以重视。文章对北京地区16家综合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pH值进行了抽样测试,在对调查数据计算、统计的基础上,对酸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纸质档案酸化对策,以期为北京地区综合档案馆缓解或解决纸质档案酸化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纸质档案酸化 综合档案馆 酸化测试
酸是引起纸张破损的重要因素,档案纸张酸化目前已成为普遍问题,困扰各馆藏单位。对于纸质档案来说,酸化会严重影响其寿命,需要重视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有鉴于此,笔者对北京地区16家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酸化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期为纸质档案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据笔者访谈调查,北京地区16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以纸质档案为主,数量总计约830余万卷(该数据截止到2021年3月)。这些纸质档案形成时间从明清时期至近现代,主要构成种类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宗教等各领域,反映了北京地区的历史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需要永久保存。
北京地区16家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的纸张和字迹材料种类多样。纸张类型包含机制纸和手工纸,机制纸有新闻纸、打印纸、蜡光纸、牛皮纸等,手工纸有毛边纸、宣纸、草纸等;字迹材料类型有印刷油墨、圆珠笔油墨、墨水、墨汁等。这些纸质档案目前均存放在档案馆库房里,按照库房管理“八防”要求进行保管。用肉眼观察,一些纸质档案纸张明显发黄、破损,这是纸张老化呈现出的外观表象,而导致纸张老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纸张酸化。故需要对纸质档案进行pH值测试,科学准确地了解其酸化程度。
(一)测试标准
测试标准参照《纸和纸板表面pH的测定》(GB/T 13528—2015)[1],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笔者在实际测试中选用了纯度更高的去离子水,以减少实验误差。
(二)测试对象
测试对象为北京地区16家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依照各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的实际馆藏量及《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2部分:档案保存状况的调查方法》所规定的抽取比例进行抽样[2]。为了使测试数据更具有代表性,抽样时尽量确保每个年度至少抽出1卷档案,每卷档案抽取的纸张包含该卷档案中所有的纸张类型。
(三)测试方法
测试纸张pH值时,每页纸张选其上、下边缘点及中间部分为测试点,使用德国进口便携式无损酸度测试仪进行测试,记录数值,取平均值为该页纸张pH值。
笔者共抽样测试了1084件/3200页纸质档案pH值,测试数据经整理后情况如下(见图1):
(一)各综合档案馆不同年代的纸质档案pH值
北京地区16家综合档案馆各年代纸质档案pH值如图1所示,全部数值在4.5~6.5之间,波动幅度较小,多数档案馆的各年代纸质档案pH值呈现曲折上升的状态。
(二)各综合档案馆不同纸张种类pH值
北京地区16家综合档案馆机制纸档案和手工纸档案pH值(见图2和图3)。除了铜版纸和多数打印纸为载体的机制纸档案尚未出现酸化,其余机制纸档案和手工纸档案均存在酸化现象。
(三)各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pH值区间分布
图4为北京地区16家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pH值区间分布。单页纸张的pH值范围在3~8内上下波动,主要集中在4~6区域内,频数达到2920,占总频数的91.25%。
(一)酸化是主要病害
纸质档案病害类型多样,从抽样的3200页纸质档案来看,北京地区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病害类型有纸张酸化、老化、残缺、污染、粘连,字迹材料褪色等。其中,发生酸化病害的有3113页,发生老化病害的有243页,发生残缺病害的有104页,发生水渍、金属锈斑等污染病害的有55页,发生粘连病害的有2页,发生字迹褪色病害的有8页。97.28%的样本存在不同程度的酸化,酸化病害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病害类型。可见,酸化是北京地区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的主要病害,需要重点关注。
(二)酸化受多方因素影响
纸质档案酸化与其保存环境、纸张类型、保存年代等关系密切。纸质档案保存环境不佳,由于受空气质量不达标、温湿度未在标准范围、有害微生物毁坏[3]等因素影响,会加速纸质档案酸化进程,且诸种因素皆不是独立发挥作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4]。调查显示,北京地区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库房虽然基本能够满足“八防”要求,但还不够理想,多数库房未能实现恒温恒湿,温湿度波动较大,且部分库房防尘工作不是很到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纸质档案发生酸化。而不同种类的纸张,因其造纸原料和制造工艺不同,抵抗外界理化因素的影响和维持原来理化性质的能力也不同,酸化程度必然存在区别,由图2和图3就可以看出,北京地区16家综合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无论是机制纸还是手工纸普遍存在酸化现象,酸化程度各有不同。至于纸质档案保存年代与酸化的关系,一般来说保存年代越久远,纸质档案酸化程度越严重,但此关系并不绝对,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以普通机制纸为例(占全部样本数量的77.5%)绘制的年代均值变化图(见图5)来看,普通机制纸的酸性并不呈现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强的规律,这与历史环境、造纸工艺发展水平、文件用纸选择等因素有关,比较复杂,也很难探索。
(三)酸化程度严重
根据《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1部分:破损等级的划分》(DA/T 64—2017)中的破损等级划分[5],以及北京地区16家综合档案馆抽取纸张样本的实际pH值,得出纸质档案破损程度。如图6所示,北京市档案馆的纸质档案破损状况最为严重,5.31%的纸质档案为特残破损;其次为丰台区档案馆,87.34%的纸质档案为严重破损;其余综合档案馆的纸质档案破损程度也不容乐观,例如东城、石景山、大兴、通州地区的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一半以上为严重破损。由此可见,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酸化程度严重,若不加以阻止,未来还将持续恶化。
针对北京地区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酸化情况,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一)对酸化档案采取有效的脱酸工作
北京地区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酸化问题严重,治理工作刻不容缓,建议尽快选用安全有效的脱酸技术对酸化档案进行脱酸处理。针对酸化程度不同的档案,可以实施分级抢救,优先抢救酸化程度较为严重的档案。同时,要配备相关测酸、脱酸设备,培训工作人员掌握使用方法,及时治理酸化档案。
(二)减少实体纸质档案使用率
日常利用不可避免地会对纸质档案造成一些人为伤害,或者增加纸质档案接触空气中酸性物质的时间。因此,在日常利用过程中,应控制实体纸质档案使用率,尽量用复制件提供利用,或使用经过数字化处理、缩微转换后的电子档案、缩微品。
(三)改善紙质档案库房条件
北京地区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库房基本能够满足“八防”要求,但仍存在可提高的空间。建议配备恒温恒湿的中控系统,24小时实时监测和调控,保证温湿度达标、稳定;配备库房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设备,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提高库房内的空气质量;选择防紫外线功能的冷光源照明设备,减少光照对纸张的损害。
(四)做好入库档案的杀菌和清洁
未入库的档案通常会携带霉菌等微生物及大量尘土,若不做杀菌、清洁等处理直接入库,会给纸质档案带来酸化隐患。北京地区部分综合档案馆对入库档案的杀菌、清洁执行不严格,建议严格遵守相关管理制度,做好入库档案的杀菌和清洁工作。
(五)宣传纸质档案酸化防范相关知识
宣传纸质档案酸化防范相关知识,使档案工作者具备防范纸质档案酸化的意识和技能,顺利开展纸质档案酸化预防和治理工作。可采用知识技能培训、参观学习、举办展览等方式,让档案工作者认识酸对纸质档案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纸质档案酸化,如何治理酸化纸质档案,如何选择防酸效果好的档案用纸等,并将这些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本文为北京市档案局暨国家档案局科研项目《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酸化现状及脱酸研究》(项目编号为:2017-B-08)的阶段性成果。吴晓红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纸和纸板表面pH值的测定法非书资料:GB/T13528—2015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8.
[2]国家档案局.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DA/T 64.2-2018)[S].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8.
[3]张美芳,唐跃进.档案保护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87.
[4]田周玲.文献用纸脱酸方法之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9):72-74.
[5]国家档案局.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DA/T 64.1-2018)[S].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8.
[6]王建明,侯萌.档案行业标准《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的实践探索——以北京市房山区档案馆纸质档案脱酸修复项目为例[J].北京档案,2019(3):39-42.
作者单位:1.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2.北京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