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切实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换成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加快老工业基地绿色低碳转型,打响“工业基地·活力新城”品牌,谱写三明工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关键词: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
近年来,三明依托老工业基地优势,持续做实做足“工业三明”文章。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切实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换成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加快老工业基地绿色低碳转型,打响“工业基地·活力新城”品牌,谱写三明工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三明工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由于受多重因素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步放缓,后续增长压力加大。
一是规模体量较小。与我省沿海地市相比较而言三明工业规模体量相对较小。全部增加值在全省占比虽有所提高,但仅占全省的6.5%,2020年分别只有泉州、福州、厦门的20.2%、39.2%、54.3%。
二是产业层次较低。产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传统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3.7%,高耗能规模以上企业387家、占全市的21.8%,资源加工型产业占全市工业总量近60%,工业品种75%以上属于中低端产品。
三是要素保障较弱。创新投入不足,規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仅占4.9%,全市R&D仅占GDP的1.08%、列全省末位;全市5家工业产业创新平台累计实现成果应用仅15个。资金供给不足,全市工业贷款余额增长5.47%,但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
四是下行压力较大。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1772家,较2015年减少22家;工业增值税下降22.51%、列全省末位;工业利润下降18.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降至29.4%。
二、推动三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探讨
针对三明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
(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1、钢铁产业要发挥三钢每年带动投资20亿元以上优势,策划引进合金钢、特种钢生产、服务型制造等项目,抓好产能置换、闽光物联云商等转型升级项目,打造全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千亿企业集团。装备制造产业要加快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埔岭汽车工业园、金沙园海西高端装备产业园和将乐半固态产业园建设,重点引进智能机床、汽车零部件生产等项目,对接台湾精密铸造企业,提高整机整车配套率,提升智能制造装备核心竞争力。
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完成“制造”向“智造”的过渡。要着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以汽车和装备制造、林产加工、纺织、电子、建材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选择优势产业的龙头骨干和高成长企业为试点,使用大型控制系统、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装配线等智能化制造装备,推进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建设自动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十三五”期间共实施“机器换工”544台套,机器换工设备投资额35804万元,替代人工数近1700人。“十四五”要组建“专业化、社会化、平台化”的软件服务机构,提升工业软件业技术水平,增强智能制造支撑能力。全市智慧医疗、VR、智慧园区、智慧林业、工业云,工业控制等大数据、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产业项目,如福建省瑞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瑞雪智慧能源管家物联网云服务平台”,应用互联网+节能的理念,采用“节能云+端”的架构模式,为企业提供能源审计、节能规划等信息服务。
2、提升新材料产业。立足高质量,要加大石墨与石墨烯、氟新材料、稀土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形成比较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既可提高萤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也可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蓄积新动能。推动石墨和稀土等资源就地转化使用,要联合贝特瑞集团攻关微晶石墨产业化技术,协同厦钨新能源公司争取稀土分离指标。
氟新材料产业要加快推进黄砂、吉口等专业园区建设,重点培育海斯福、福建三农、三化元福、东莹化工等龙头企业,实施雅鑫电子、海斯福四期等重点项目。加快引进一批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项目,发展壮大5G通信新材料、半导体及芯片清洗材料、氟新材料制品加工、含氟锂电池材料等产业链,打造全省重要的氟新材料生产基地。
石墨和石墨烯产业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培育翔丰华、科华、深瑞墨烯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翔丰华三期、科华石墨、深瑞墨烯导热膜等项目建设。
稀土新能源材料产业以三明厦钨新能源为龙头,扩大锂电正极材料项目规模,重点突破稀土分离指标和稀土采矿证办理,加强稀土项目招商,推动产业链向磁性材料、永磁电机等产品拓展,海西稀土材料产业集聚平台。
(二)突出绿色发展方向
要围绕中央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部署,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突出绿色发展方向。通过实施改造一批传统产业、培育一批绿色产业、打造一批绿色园区、创建一批绿色工厂、实施一批绿色项目等“五个一”措施推动全市工业产业绿色发展。到202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力争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5%左右;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至6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90%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以上。
一要改造一批传统产业,提高能效利用水平,主要针对钢铁、建材等产业进行绿色改造提升;二要培育一批绿色产业,夯实绿色发展后劲,主要是装备制造、新材料、纺织、生物医药、数字信息等产业的绿色发展;三要打造一批绿色园区,形成循环经济闭环产业链,包括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展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能源集约化管理、促进资源无害化利用等;四要创建一批绿色工厂,构建新型绿色制造体系,包括引导龙头企业绿色发展、推进全领域节能降耗、创建绿色标杆试点、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等;五要实施一批绿色项目,助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包括加大绿色项目招商、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大科技研发等。
(三)鼓励自主创新提升
实施新一轮技改行动,力争到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新一轮技改面达95%以上,70%以上企业生产设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大力支持三钢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意识,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采取市场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0.8%以上。一是搭建平台助创新。完善机科院海西分院、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六大科技平台,建好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用好财政引导资金,加大工作目标和责任考核,推动产学研用对接合作,力争每年新建20家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推动5家以上研发机构升格为省级研发机构。二是调整结构助优化。强化企业技术改造,以先进技术装备为支撑,以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为手段,以设备更新换代、科技成果转化、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绿色制造为重点,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标准实施技术改造。
作者简介
张雪娥(1967、7-),女,籍贯福建省闽侯县,中共三明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