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创业的思考

2021-01-14 10:18霍晓萍赵蓓琦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创业工商管理

霍晓萍 赵蓓琦

摘 要:在创业浪潮的席卷下,大学生纷纷加入到这场创业浪潮中。后疫情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新思路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本文以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为例,以后疫情时代为背景,通过剖析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提出对策,以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后疫情时代;工商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2.040

0 引言

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为社会资源配置带来了新的指导方针。大学生创业不仅有利于扩大就业范围;同时,也关乎大学生背后每个家庭的和谐稳定;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运行。

在后疫情时代给社会带来理性思维时,也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那么,大学生创业承担着怎样的时代风险?大学生需要以怎样的价值观去迎接挑战?大学生创业应遵循怎样的思路和途径?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开阔的思路和现实意义的指导。

1 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现状

我国每年有将近一千万人需要就业,大约七百万人是大学生,但是能够及时就业的就只有四百万人左右。这样的就业形势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就业途径来保证就业市场供需平衡。创业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人力资源结构和劳动供给结构这三个方面。因此,这些年政府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但是今年以来,全球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创业环境异常严峻,而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依旧没有缓解就业形势的困境。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该专业大学生创业现状如下。

1.1 工商管理類专业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综合性较强。该专业的大学生以其对知识的涉猎面更广、综合素质较强等特点,更加适合大学生创业。站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角度来看,该专业大学生所学课程十分广泛,且大部分课程设置都与市场经济有关,比如管理学基础、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等课程的设置,都有助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掌握一些适合创业的知识。站在创业实践的角度来看,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所学课程与创业活动紧密联系,但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都以理论知识为主,这种学习方式虽然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理论基础,可缺乏实践,脱离现实,不利于创业。

1.2 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设置

高校教师大多沿袭着毕业即就业于高校的路径,缺乏创业经验。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而创业,则是对人才培养的社会性反馈。站在高校教师的角度来看,如今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有着硕士或博士学历,教师的知识储备也相当丰富,然而大部分教师没有创业经验。教师如果缺乏创业经验,在指导学生创业时就很难具有创新性,创新性的缺乏直接阻碍着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1.3 创业背景

后疫情时代创业大环境严峻。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很难取得创业启动资金,启动资金的缺乏使创业异常艰难。

2 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2.1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虽广然不精

当今高校在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上,课程设置虽然广泛,但是数量过多,使学生很难对课程做到精学。在市场经济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需求不减的前提下,各大高校开设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数量不仅繁多,而且课时不足,以至于学的不透彻、学会了理论也不知如何应用,成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通病。

2.2 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方案缺乏实践课程

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中缺乏实践课程,不利于大学生创业。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活动,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缺乏不利于创业的开展。如今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虽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培养体系逐渐健全,培养方式日渐完善,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只有理论课程,缺乏实践课程,以至于培养出的学生难以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实践课程的缺乏,实习活动的真实性也存在着问题,再加上学校及教师过于重视理论课程忽视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所以导致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对实践的要求浮于表面,且缺少实质性的考核,这些不仅使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也不利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业。

2.3 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缺乏创业类培训

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普遍缺乏创业类培训,学生很难萌发创业的念头。鉴于“双创”口号产生不久,目前为止,中国大部分高校对待毕业生的态度仍然是以就业为主。基本没有或者很少有涉及创业的培训,即使有一些高校提供了有关创业的培训,也普遍存在着创业培训不够完善,创业指导内容太过单一等缺点,这些不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2.4 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

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意识十分淡薄,此乃阻碍该专业大学生创业的根本原因。如今高校所倡导的大学生培养模式依旧是以就业为主,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对就业的想法即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对口工作,大部分学生想要创业的意愿十分薄弱。在创业热潮的氛围之下,甚至有一些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少之又少,在还没有了解创业动机和目的之前,这些学生就仅凭一时冲动,草率地投入到创业的大部队中。这样的行为,其结果可想而知,成功实乃侥幸,失败在所难免。

3 后疫情时代推动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3.1 合理设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推动大学生创业

高校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遵循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目的的原则,精简课程,贴合创业。首先,学校应完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保障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实用性,这样才能保障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其次,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顾及创业理念,将创业理念完美地融合至课程安排中,形成以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为主,以创业为辅的课程设置。其中,有关创业的课程安排至少应包括创业基础类课程、有关创业的法律法规、创业的实践课程三个部分。最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帮助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掌握所需知识。

3.2 重视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实践,以实践辅助创业

实践课程的安排有利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带到现实中,为创业打下基础。首先,高校应设置实践基地,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课程提供平台。其次,工商管理类专业应多与企业合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所。最后,在课程之余,学校可与企业共同举办实践类大赛,从而帮助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对实践知识的掌握,来保障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只有以实践课程为基础,才能进一步引导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去创业。

3.3 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在校创业培训

高校应增加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在校创业培训课程,以此激发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念头。面对后疫情时代这样的特殊时期,高校应更加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建议高校提供校内校外双重创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地判断市场形势,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业指导。高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大学生创业中心,配备具有创业经验的老师定期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辅导。还可以在学生会等组织,设置创业协会等,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活动感兴趣。众所周知,高校辅导员是维系学校与学生最紧密的纽带,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大力支持跨学科创业,帮助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开拓思维。高校辅导员还应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向学生传播创业的正能量。

3.4 高校应帮助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树立理性的创业观

正确的价值观是一切行动的基石,合理的创业动机是推动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根本,高校应帮助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树立理性的创业观。推动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业,高校应从根本出发,纠正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错误的创业动机,帮助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對创业。首先,高校应帮助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改正狭隘的个人至上主义,告诉学生在追求经济利益时,也要兼顾社会利益。并始终牢记,只有把国家放在心中,所创企业才能持续经营。其次,高校应教育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舍弃投机等不良心理,要脚踏实地;教育学生,只有将难以替代的个人特色运用到创业中去,顺应经济发展和市场规律,及时调整自身心态,才能在创业的潮流中站得住脚。最后,知识储备乃创业者的利剑,高校是一个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地方,教师应发挥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特点,及时帮助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更新知识储备,与时俱进,使学生摒弃短期内实现财务自由的观点,帮助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提高判断能力,防范创业风险。

4 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挑战,于高校而言,向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教育,是激发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的关键所在,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也只有在迎合社会发展潮流的前提下才能在创业风潮中激流勇进。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的阶段,国家也在大力推行向创新驱动模式的转变,大学生创业无疑被提升至国家战略的层次,而大学生创业需要高校教育立足于经济发展,构建一个全方位、全员参与的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最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业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

参考文献

[1]白阁.新时代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实现路径探析[J].学习论坛,2018,(12):54.

[2]温治,马明.“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3):18.

[3]孔青,蒋保伟.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社会支持要素研究[J].中州学刊,2018,(12):86.

[4]赵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念转变与策略调整[J].中国高校科技,2018,94.

[5]孙少兵.高校创业教育分析及其路径探索-基于创业维持视角[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267.

[6]杜军,商雨鹤.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17,(8):156.

[7]刘齐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造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

[8]颜剑波,王晓飞.“互联网+”视域下的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262.

[9]张雪黎,肖亿甫.人格特质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潜在影响及提升路径[J].当代青年研究,2018,(6):102.

[10]肖俊生.构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对策和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2):204.

[11]安益强,滕大才,张颖,等.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展医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2):231.

[12]罗贤甲.协同创新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126.

[13]钟淑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2):157.

[14]朱家德.高校创业教育的三重突破:事实、组织及理念[J].现代大学教育,2018,(6):103.

[15]李滋阳,李国昊,王海军,等.基层工作角色实践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优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6):86.

[16]周倩,胡志霞,石耀月,等.三螺旋理论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演进与反思[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6):5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五要素驱动一循环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2017C376);2018年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广谱式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契合路径研究”(JGY2018071);桂林理工大学重点教改革课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五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2018A20)。

作者简介:霍晓萍(1981-),女,山西寿阳人,博士后,桂林理工大学教授;赵蓓琦(1996-),女,河南安阳人,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创业工商管理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