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党员精准培养及对策研究

2021-01-14 22:26:34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积极分子学生党员

郑 莹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

高职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是高校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高校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高职学生党员进行精准培养,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素质。高职院校中,少数党支部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力度比较薄弱。学生党支部活动参加的对象一般为支部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较少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党支部学习和活动,党支部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缺乏有效的计划,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承担。高校班级班主任一般为专任教师,有大量的授课任务以及班级管理等相关事务性工作,辅导员工作量大、头绪多、任务繁杂,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培养。高职院校一般为2+1或是2.5+0.5的教学模式,加之发展入党的时间要求,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自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到确定为发展对象,一般在大二下学期,而这个时段,学生党员正面临着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后的组织发展等问题。因此,入党介绍人及学生党支部难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有效的培养,从而影响培养质量。

一、高职学生党员精准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少数学生入党动机不纯

近年来,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少数学生出现了入党前积极要求进步,各方面表现较好,而在加入党组织之后,出现了与入党之前不同的表现,为同学们服务的热情降低,学习上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对于老师布置的工作任务也应付了事,这说明了少数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在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压力也在加大,一些职业将党员作为入职的一个条件,这就导致了少数学生入党动机不纯现象的产生。这部分学生由于入党动机不纯,政治素质不高,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不高,增加了学校对于这部分学生党员精准培养的难度。

(二) 党务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学生入党之后,通常会被编入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一般由二级学院的辅导员以及学生党员组成,学生党支部书记由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担任,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职务由辅导员老师担任。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一般兼任学院组织员,负责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培养等相关事宜。由于辅导员本身工作任务较多,事情比较琐碎,学生党员发展作为辅导员的工作之一,其仅仅能够完成发展学生党员的基础工作,对学生党员的培养以及管理缺少深入的思考和长期的规划。另外,负责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的教师理论水平不高、党务工作经验不足,工作中往往没有创新,只是按部就班完成工作,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精准培养工作的效果。

(三) 党支部培养学生党员的方案单一

学生党支部在培养学生党员时缺少系统的方案以及措施,对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和培养力度不够。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负责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通常以培训班的方式让入党积极分子了解党章、党史,参加授课的老师大多为辅导员,因不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其理论功底较弱,讲解不够深入、透彻,而大部分学生也只是死记硬背,疲于应付考试,不能积极主动学、深入学;除此之外,每个班级的辅导员负责班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培养过程存在走过场现象,没有固化相应的教育培养措施,没有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有效的定期的考察培养。党支部对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缺少针对性的培养教育方案,对于学生党员尤其是毕业生党员没有针对其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精准培养方案。学生党支部的设置中,一般没有专任党课教师,这就导致在支部工作中,学生难以获得老师在专业上的指导,学习内容通常为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识,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较缺乏。

(四) 学生党员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高职学生党员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有着方向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党员的评价体系仍不够完善,甚至有的高校尚未建立学生党员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缺乏以及不完善,对学生党员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影响对学生党员的精准培养。而部分高校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定性评价所占比重较多,定量测评较少。在定量测评的指标中,往往以其是否为学生干部、学习成绩、奖学金获得情况、参加活动的获奖情况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对于其政治素质、参与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情况在评价体系中没有显现。因此,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对于学生党员的整体情况就不能进行合理的评价,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容易出现走过场、不公平等现象,进而大大挫伤学生党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二、加强高职学生党员精准培养的对策

(一) 重视对学生入党动机和政治素质的考察

在发展党员时应严把“入口关”,认真分析学生的入党动机,在党员发展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标准和程序,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在发展入党时,适度改变唯专业课成绩论的做法,加强学生政治素质及其理想信念的考察;在进行群众座谈时,要避免走过场、形式主义,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是否关心同学、关心集体,能否吃苦耐劳。能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参加集体活动的情况等要准确、全面的了解。只有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有效防止形式上入党、思想上没有入党的情况,也能避免入党后思想放松,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降低,才能为学生党员的精准培养提供保证。

(二) 加强理想信念以及党性教育

高职学生党员在校时间较短,发展为学生党员之后不久就要到企业顶岗实习。对于学生党员来说,大学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理想信念以及党性会受到极大的考验。因此,要将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贯穿学生党员成长的全过程。在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其政治理论、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和国史党史的学习。在学习方式上要进行创新,除了传统的集体学习和自学,要针对现代学生的特点,通过开展红色活动来加深其对理论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利用一些重要的关键的时间点组织学生党员赴红色基地开展党性锤炼活动,在党性锤炼中不断厚植家国情怀。通过党性锤炼,学生党员能自觉将个人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三) 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对于高职学生党员而言,他们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在校期间仍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和加强党员素养,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对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入党后无论是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较入党前都有所下降,学生党员的身份意识模糊、淡化。因此,学校可为学生党员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进行党的理论知识的宣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党知党史,充分发挥发挥学生党员的标杆作用。除了线下的理论宣讲,也可以通过“学生党员精品微党课培育计划”等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线上载体,拓展学生党建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使学生党员充分发挥政治理论学习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学生党员,要带头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点带面,带动身边的同学投入到活动中;在学习上,学生党员必须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刻苦学习,在学习和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四) 制定科学的党员培养方案

学生党员培养基础是提高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养人培养水平和质量,规范党支部要求和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学生党员培养方案。在学生党员培养方面,针对学生党员的基本情况、成长要求、特长以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等,可制定多样化的学生党员培养方案。可通过不同的培养内容模块如学习培养模块、服务培养模块、创新培养模块等,来培养“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学生党员。制定一对一的教师党员联系学生党员制度,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以及特长,为学生指定一名教师党员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培养,在支部的团体培养过程中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对学生党员基于“分年级、分层次、分重点”的原则进行培养,根据各年级不同特征和不同需要制定具有侧重点和针对性的党员培养方案。

(五) 创新学生党支部组织设置

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通常由辅导员以及学生党员组成,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担任。辅导员只能为学生党员提供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行为规范方面的引导,而对于学生党员的业务素质的提升,由于专业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按照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原则,可以创新学生党支部组织形式,将优秀的专业教师党员纳入到学生党支部,探索以教研室、专业方向、课题组和重大项目组等为平台设置师生纵向党支部。师生纵向党支部的设立,既能够适应新时代高校形势变化,又能有效发挥教师党员的育人作用,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精准培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党支部建设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党员。

(六) 完善学生党员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加强学生党员培养的制度保障,可以督促学生,有效防止学生党员意识的淡化、自我要求降低、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现象的出现,进而提高学生党员培养的精准性;能够规范高校学员党员评价标准,防止出现考核中出现形式主义以及因考评者与考评人之间的关系而出现不公正的现象。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对于学生党员的评价体系指标要进行细致的研究,紧紧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摒弃“唯成绩论”“唯学生干部论”等不合理的评价标准,可制定学生志愿服务积分制,把学生党员服务同学、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志愿活动等的情况和通过群众座谈所掌握的对学生的全面、准确的评价作为评议学生党员的重要依据。系统科学的学生党员评价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遇到各种问题,在建立这一体系时要对评价指标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的构建。同时,要细化考核指标,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的关系、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的关系等,确保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影响学生党员精准培养的因素,既有学生党员自身的问题,也有培养联系人、党支部的因素以及部分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等。在认识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后,对于不同的因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及时解决相应的问题,进而保障学生党员培养的精准性,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的整体质量。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积极分子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0
创新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途径探讨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冰雪运动(2020年3期)2021-01-14 00:49:34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党的生活(2016年3期)2016-07-21 05:09:43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2
公务员教育培养链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