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茜 郎旭
(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
[提要]新时代,我国开始将经济发展的重心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本文以新时代社会变革的生力军青年为切入点,从经济社会转型的目标、内部机制、外部动力、转型理念及其实现途径五个方面阐述青年在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推动作用,以实现新时代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转。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保证提升经济质量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运转。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发展,从改革开放前物资紧俏、经济落后的现实情况,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增长速度之迅速让人惊叹。但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不免带来了很多社会弊病,这是以牺牲环境、牺牲资源为代价带来的经济繁荣。在如今经济情况向好的新时代,必须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快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这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必须实现转型发展,不能再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要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实现经济发展在质量上的提升,这就需要作为时代新人的青年把握时代利器在经济社会转型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到,我国经济已经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其高质量增长。经济发展的快速化和快节奏化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以牺牲环境效益为代价而实现的快速增长,这种经济运行方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换来了经济的高效运转,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国民生活的平稳运行,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但是却加剧了社会环境和自然社会资源的问题,这使得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青年是时代中最先进的群体,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变的主力担当,进入新时代后,青年一代对社会运转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变得尤为明显,已经成为变革社会的主要力量,在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要实现经济社会转型中对质量的要求,就要转变现行的经济生产运作方式,转换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将产业结构优化处理,这就不免需要作为主要力量的青年一代学习先进的生产方式、引进科学的技术理念,变革之前与生产力与经济质量效益不相匹配的部分,优化实现经济变革的社会因素,推动实现质量第一,效率有保证,将二者协同运转起来。
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将提高质量效益的目标一以贯之,必须将青年的主体力量充分调动起来,这个群体是最富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在我国经济面临发展跨越的紧要关口,要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跟上时代的步伐,转换增长经济的动力机制,实现由单一追求速度增长到质量与社会效益并驾齐驱良性运作的转变,一定要发挥最有力的人群,在社会生产中提供强大的智力和动力支撑,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变提供强大的社会力量,集众人的力量才能真正发现社会经济中存在的弊病,才能从最根本上解决问题,任何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有其背后最深层的经济利益问题,只有探究到进行经济转变的根源,才能通过社会力量将经济运行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解决,而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只是人们短暂的既得利益,只有保障经济环境平稳运作,经济质量大幅提升,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交互式良性进展,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因此,要实现经济高质量转型的目标,一定要发掘出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青年人群,这是保证经济转型目标得以实现的主力担当。
我国经济正面临着深刻的转型变化发展,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其本质上还是要基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调整适应,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良性运转和匹配。要根据社会发展中的实际运作情况,变革社会生产中与经济运作不能相适应的地方,使其在适应社会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变革实现生产力的因素,而青年是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和动力的人群,要使社会的生产力匹配于与经济运转相关联的社会生产关系,还是要把握青年群体在社会生产中的内部驱动性。无论是在保证经济的基础性运转,亦或是上层建筑中各种社会性因素的革新,青年作为新生的力量,都将在社会经济内部运转中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就是要找寻实现基本制度的最佳形式,以实现最深层次的社会变革,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平稳有序运行,把新时代变革生产力最活跃的青年因素充分的调用起来,以其内在的社会联系和生命力创造力实现经济体制上的创新与改革,是保证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除了要保证变革最基本的生产关系,还要将推动市场经济运转和社会制度上的创新性发展完美有效的结合,将变革经济的动力因素创造性的投入到社会中,实现二者的融合性发展。无论是在微观层面还是宏观上,都要把握好经济转型中的动力因素,使其真正从内部机理实现经济社会的深层变革,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将青年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动力因素充分发挥出来,为变革经济社会提供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国家经济的发展一是基于其内部需求,国民的生命健康得以保障需要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才能保证其最基本的物质生活的满足,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社会运转,国家发展需要靠经济,经济是基础,没有经济不仅个人没有办法生存,国家也是寸步难行,只有保证整个国家经济的高效运转才能延续其生命力和活力,这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内在驱动力仅仅是发展经济的一个内需型要求,而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除了内部力量的需求,还有国际社会的竞争压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之间不再是孤立闭塞的,在全球化经济的驱动下,世界已经成为一个相生共息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整个世界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地球村成为了现实。中国这次紧紧跟上了全球化步伐,踏上了这趟开往现代化的列车,因此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离不开国际之间的竞争的。正是由于内部压力和外部竞争的驱动,中国的经济速度才得以高速发展,但是这种竞争无疑在某种程度上使中国经济陷入了盲目式发展,不顾本国的实际情况,大量搞出口贸易,将国内的资源无节制和限度的推销出去,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从长远考虑,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只会加剧社会资源的匮乏,影响子孙后代的福祉。因此,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也要将外部竞争的动力因素考虑在内,而青年将是最大变量,我们既要参与国际竞争去发展经济,又要使这种竞争关系不影响国内的社会效益,这就需要发挥青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习近平曾说:“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就是青年”。这不仅说明青年有巨大的生产力,而且也表明青年将成为国际竞争中的最大变革力量,将对资源的出口转化为智力输出,这就需要青年群体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把推动国际竞争的力量转到自身。通过在如今最热门的生物技术、高精尖领域的创造性生产,推动国内的高科技分子力量的发展,使得国际竞争的领域从自然资源转移到社会资源中去,既能保证国家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发展,又能恢复因不计代价发展的高速度经济所产生的社会弊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转型的目标,转变了推进社会生产的力量,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改进,也迎合了时代的需求,推动了经济转型的质量效益,更规避了外部竞争压力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社会弊病。所以说,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青年将成为外部竞争中的最大变量。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整体在经济收益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短短几十年就实现中国国内经济的超高速发展是在牺牲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整体效益的前提下达成的,其经济运行背后的弊病已经逐步显露出来。环境的恶化、污染的加剧,资源的枯竭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不可控的社会性灾难都警醒着我们。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演进,不能再以牺牲现有的生存资源为代价,不计后果的去发展经济了。在这样的前提下,在经济社会转型中,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利用新的发展动能推进经济社会的变革,创新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快转变从集约型、粗放型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变,利用好社会中的清洁能源,转变经济增长的动能,增加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化利用。在经济社会转型中,要在全社会践行绿色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必须要将社会中最广大的群体——青年的力量紧紧抓住,青年是现行社会中的主要人群,是最中坚的力量。如今,无论是在医药界、科技界亦或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各行各业,青年群体都是其主力军和新生代,其接受新事物新理念的能力最强,同时又是最快最及时践行新理念新方式的人群,所以要转变经济发展理念,一定要把握好青年人群,将其社会价值最大化。
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保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有效运转,转变之前单一追求速度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刻不容缓的,必须将十九大习近平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以及我们一直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到每个人心中,使其内化为行动,自觉践行。这就需要发挥青年一代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将最广大的青年力量发挥好,使得新的转型发展经济理念融入人民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转,保持经济活力和持久力。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如今的世界已经是一个网络自媒体世界,任何信息都不是封闭固塞的,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只有掌握在网络空间的主动权才能真正抢占发展的主阵地。无论是政治、科技、文化、军事乃至于社会经济领域,都不能忽视网络科技的推动力。而网络空间的主流人群和实行者正是拥有伟大创造力和革命力的青年,只有使青年将社会经济与网络有效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力量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才能真正使得社会经济实现成功转型。网络空间战将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力、科技力的主战场,只有牢牢把握住经济发展在网络空间的主动权,才能实现消费投资以及经济结构的协调转变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改变全球化产业格局的最大引擎,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必须依托“互联网+”的力量,强化网络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利用互联网实现对低端产业和动能不足产业的革新,实现“十三五”规划中对网络经济新空间的搭建,进一步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升级换代,用网络科技力引领新时代经济社会的转型。
青年是网络阵地中最活跃的动能因子,实现经济转型发展要发挥好青年的作用,使之成为产业革命中融合创新发展经济的最大驱动因子,最大限度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顺应时代的大趋势,既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又要保证经济运作紧跟时代的步伐,用互联网引领中国经济实现新式转变,这既是时代挑战也是时代机遇。只有搭上网络的顺风车,才能保证国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运作,也能实现国际经济的壮大和提升,为国家开展国际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便利的平台和空间。在网络空间时代,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借助网络的力量实现产业链之间的优化升级是非常必要的,必须要将经济的发展动能转变与新型的自媒体网络有效链接起来,以此来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提升。
如今,支撑中国经济发展30多年的旧的生产模式已经到了临界点,这种旧有单一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环境资源问题使得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行社会经济压力下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要扩大内需,转变生产方式和发展理念,增大实现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把握好青年在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内在驱动力,从经济社会运转的内部机制、外部环境着手,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转型目标,利用好依托好最新型的现代化武器——网络空间,将经济转型的阵地扩展到互联网上,实现实体经济与网络空间的紧密衔接,推动经济实现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