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瑞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34)
深入广泛地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是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形式。随着高校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频率越来越高,形式也逐渐多样化。除了常规的社会志愿服务外,有些学校还建立了偏远地区的支教、支农活动,使得高校学生的志愿服务更加深入和具体,对社会也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在学生的志愿服务过程中,要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整体组织设计和规划实施,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这样才能够发挥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最大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校的学习虽然不像高中阶段有升学考试的压力,但在日常学习中依然会遇到很多阻碍和困难,对个人的情绪和信心产生一定的打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志愿服务等相关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移自身的注意力,了解社会,正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走出失败与挫折的阴影,树立新的人生目标。因此,参与志愿活动能够有效调整自身思想和情绪,缓解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学习中。
高校学生缺乏的社会经验可以在参加志愿服务中实现一定的弥补。参加志愿服务是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在学校和教师的组织下,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对于学生自身来说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在学生阶段接触和了解社会,对于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学生在参与社会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其个人价值观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能够感受到无私奉献对于社会群体的价值,能够从社会给予的精神反馈上实现情感道德的提升。特别是参与偏远地区的志愿服务,能够使身处大城市,不为衣食所困扰的学生深刻认识和了解社会的不同环境,建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普遍存在对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不够深入的问题。首先,学生对社会志愿服务参与缺乏热情,片面地认为与自己的学习和课业成绩无关,而且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劳动,因此不会投入很大精力。有些学生会逃避志愿服务活动,对社会志愿服务及其他实践活动毫无兴趣。其次,学生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中也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只是单纯地完成学校或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志愿服务的对象缺乏情感共鸣,志愿服务所起到的教育意义不大。
高校学生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良好的组织规划,未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教育效果。比如,学生管理组织形式比较松散,没有严格执行组织规定,导致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学生人数不多,许多学生没有参与进来,影响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或者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明确指导。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可以看到,只有少部分学生真正参与了社会实践,而大部分学生没有投入其中,只是单纯地观看,整体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其他学生对志愿活动缺乏足够的兴趣。
高校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中,主题设置不够鲜明,学生未了解志愿服务的基本内容,价值观引导作用不够。比如,志愿服务的内容比较单一,仅为简单的义务劳动等。志愿活动结束后,也没有开展相应的班级会议和话题讨论,学生未从志愿服务中获得思想和情感上的升华。另外,在志愿服务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实际活动与预先设置的主题脱节的现象。
在学生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作为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目的。避免开展无效的志愿服务,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因此,在志愿服务的开展中,要尽可能与学生自身发展相结合。深入分析当下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志愿服务进行解决。比如,当下学生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和思想。基于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志愿活动。又如,在本地区的博物馆或者革命纪念馆进行义务讲解和服务,在为参观游客提供帮助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和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中,要加强志愿活动的组织规划。首先,要对学生参与的志愿活动进行整体设计。以一个学期为周期,安排学生的志愿活动。若利用寒暑假进行短期集中的志愿活动,则要在假期之前组织规划。在整个学期的志愿服务活动规划中,要设置不同的主题活动,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定期开展,使学生能够深入到社会各领域进行志愿服务活动,这样既能够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又能够开拓视野。其次,要提高志愿活动参与者的纪律性,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将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情况与个人学业成绩挂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另外,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前后,组织相关主题的介绍和讨论会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前,组织班级学生进行志愿活动内容的讲解和介绍,使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基本的了解。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开展主题讨论,从而完成实践活动后的价值观培养。
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要深入探讨志愿服务主题,使学生能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实现思想认识和情感上的升华。要通过多种方式深化主题:其一,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前后,通过班级会议和讨论的形式深化志愿服务主题,让每个参与的学生都能够总结活动经验,并且形成书面的总结报告。其二,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合理分工,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这样学生才能够进行深入体验,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目的。
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要进行良好的组织和规划,深化主题思想,在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实践的同时,实现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参与志愿服务还应该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相结合,通过社会志愿服务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的个人发展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从而提升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