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新闻评论教学模式探索

2021-01-14 03:15阮志芳武汉工商学院文法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1期
关键词: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

阮志芳 武汉工商学院文法学院

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强调“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1]为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推进高校新闻专业建设,培养新世纪卓越新闻人才,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2]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尤其以舆论为导向的新闻评论教学中,建构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意识形态和教学体系,成为当前新闻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践命题。

在新闻评论教学中架构全面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系,前提是充分认识理解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建构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并潜移默化地在课程中全面落实。“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念主要是:党性原则观念,人民中心观念,新闻规律观念和正确舆论观念。”[3]而新闻评论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分析和看待问题,坚持党性原则,担负着引导正确舆论的重任,是社会舆论的集中反映,针砭时弊、深化思想。于此而言,新闻评论教学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方向一致,内容契合,一脉相承,厘清二者之间的内在属性,有助于我们更快地在整体架构和局部逻辑之间找到合适的衔接过渡点。

具体而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评论教学的模式探索,需要进一步从目标意识形态、实践内容方式两个不同维度切入,以细节化入手,以宏观化统筹,共同关联,以期实现立体化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一、目标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育人”,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打造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根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理念,结合笔者新闻评论教学的经验,要真正帮助学生入脑入心,形成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要从知识建构、价值塑造和情感培养三方面目标入手,引导当代青年接近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知识建构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评论教育的核心切入点。作为一种系统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思想和理念需要在新闻评论理论体系中体现。学生可以树立科学的理论思维,透彻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分析当代新闻舆论工作的系统的观点、方法、理论,从潜在意识上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肩负起新闻评论工作、引领舆论导向的重任。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丰富的思想与理论内蕴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挖掘提炼,顺应时代新闻人才培养需求。现如今,以党中央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标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思想已经形成,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建构的思想指引。

价值塑造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根本立足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突出强调鲜明的政治属性。“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应将新闻的政治性和专业性紧密结合起来,不可偏废任一方面,”[4]从新闻评论的诞生起,评论与政治就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价值塑造,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认识到,新闻评论的生命力取决于党性原则和人民中心的观念。

情感培养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基本起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不是机械冰冷的理论,其来源于现实,贴近生活,是有血有肉的生活和人性的生动写照,引发情感认同,能更自然有效的产生正确的舆论方向。曹林先生在《时评写作十讲》中也强调:只有写作者自己先进入那种情感,写出来的社论才会有那种感染读者、将读者拉进文章中的大气场、大情怀。自己没有被感染,没有进入那种事件的气场中,怎么会感染别人呢?可见培养学生在新闻评论中的情感认同,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实基础。

三者缺一不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整体,共同支撑新闻评论教学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意识形态支柱。

二、实践内容方式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中,既要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意识形态,又要关注新闻评论教学创新模式。在教学模式的摸索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体系由一个个具体的知识模块构成,需要强化知识模块之间的系统性,让不同的知识形态和知识内容形成对接的基础。

1.基于宏大理论的视野,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对新闻评论整体框架系统化统筹和设计。一方面“润物细无声”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到内容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仅扩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认知和外延范畴,而且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完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战演练。另一方面从源头上进行理论内容建设:一是努力加强师资队伍水平,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题培训,借助多媒体平台,互相讨论分享,提升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二是重视专业教材体系建设,努力在教材中融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理、价值和规范,系统探索媒体融合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与实践。三是以项目为驱动,对重大社会议题开展专项调研,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专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2.基于业务学习的模块,发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功能,融合多媒体手段,创新新闻评论内容方式表达,打造全空间育人平台,完美融合理论与实训、线上线下、项目专题等课堂形式,明确分工并相互协同,实现全空间覆盖。对新闻评论不同体裁进行解读和分辨,紧密围绕现实生活摘选鲜活案例,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嵌入到知识体系的内在结构中,使得抽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评论中更具象、更接地气。信息化全媒体环境下,改变碎片化理论灌输,建立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角,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改变以往的刻板印象、发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意义。

3.基于校外实践的领域,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性,充分重视社会实践课堂、虚拟仿真实验室等要素,针对性的开展教学研究。聚焦社会场景中的重大议题,将国情教育、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思政要素全面融入社会实践场景,发挥实践本身的“熔炉”功能,有效实现专业表达、社会认知、政治意识的深度对话,在社会实践中感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价值。

三、结语

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到新闻评论课程中,既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头脑中稳固树立目标意识形态,还要全面贯穿在新闻评论丰富多元的教学实践中,形成长效运行模式,才能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落到实处,从而推动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真正培养出新时代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猜你喜欢
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