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清远 通化师范学院
社区志愿服务是弥补政府和市场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重要力量。从本质上来讲,社区志愿服务是一种社区互助的产品,其根本特征是人与人的互相帮助。[1]高校学生在当下是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生力军,据统计,截止2017年初,全国社区志愿服务队有11.6万个,其中,大学生志愿团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社会对高校学生能够在社区志愿服务中承担更多角色的期待也在不断增加。[2]尤其是2020年疫情期间,许多高校学生自发投入到社区志愿服务中,一些高校还组织学生加入抗疫志愿服务的队伍,充分展示了高校学生在面对社会危机时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能力。
自从1989年天津市成立全国首个社区志愿服务团体以来,志愿者的身影在社区服务中就从未离开。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高校学生群体,让这一群体中的一部分人以自发或有组织的形式加入社区志愿服务中自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
首先,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能够提升学生群体自身的素质。其次,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能够丰富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提高志愿服务的水平。再次,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加强社会与高校学生两个群体间的互相信任和互相理解,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高校学生提供的服务与社区所需要的服务内容存在一定错位;第二,高校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缺少连贯性和计划性;第三,由于个别学生的服务态度和动机不纯,造成服务质量较低。
推进高校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质量的上升是包括高校学生群体自身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期待。针对存在的问题,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高校学生社区志愿服务。
从高校学生的角度来说,首先需要转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态度,破除那些功利性参与社区服务的观念,真正树立在社会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敷衍塞责、走过场、走流程但不走心的社区志愿服务。
同时在服务过程中要本着服务他人即是提升自己的原则,真心实意为服务对象提供有质量的陪伴,解决能力范围内的问题,对于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组织,以期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满意的社区志愿服务。
针对高校学生群体所提供的服务与社区所需要的服务内容存在脱节与错位的问题,可以通过对接需求,根据社区服务对象的需求,结合学生群体的个人特点和能力储备,为社区量身定制服务内容来达到双方共同满足的效果。志愿活动的组织者,很多时候是高校自身,需要提前调研所要帮扶对象的需求,针对目前多数社区志愿服务对象是老年人甚至空巢老人的情况,高校学生群体要更加关注其内心需求,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服务策略。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年轻学生不能在服务过程中流露出对老年人的不耐烦、不理解,这样反而会让志愿服务效果打折。
高校学生志愿者相较于其他的社区志愿者而言,其优势在具备专业的技能,因此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优化服务方法,尤其是要以现代化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构建一个长期稳定的服务体系,避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现象。
同时要考虑学生能够从社区志愿服务中获得的现实成果和激励机制,从而建立起长效的合作工作机制,社区与高校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从而确保高校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新冠疫情给社区志愿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高校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而言也是新的命题。在多数地区,高校志愿者都和社区人员一道参与了安检、宣传、记录等工作,尤其在隔离地区,还要为居民承担采购、配送物资等工作。但是由于学生并无这方面的经验,又因时间仓促而缺少必要的培训,因此在许多地区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其中既有高校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志愿者招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提升高校学生在疫情期间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质量的措施。
首先要完善高校志愿者的统一管理,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志愿者是在社区人员的临时管理下开展工作的,很多时候存在效率低下,无法发挥学生能力的现象。完善管理制度,让高校学生在更高效的管理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其次要创新招募形式,构建长效志愿服务体系,避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再次要更好地发挥高校志愿者组织的引导作用,以高校自身的文化氛围为依托,建设有学校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