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尘 李纯斌 李昊璇 谭笛芬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相较于之前更加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共中央办公厅也于2013年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文件。2017年,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及履行它的重要意义。所谓核心价值观,是指能够体现社会统治阶级和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反映社会统治阶级和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对社会变革、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也是国家共同体的思想道德基础。党的十八大将其凝聚在24个字当中,在看似简单的24个中,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分别进行了诠释。第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八个字回答的是关于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要问题,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的国家层面;第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把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这一问题回答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社会层面的内容;第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毋庸置疑是对个人层面的解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这个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提出来并加以宣传,深入到每一位公民的心中,并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去,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所以毫无疑问,二者都能够体现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二者各有各的特点和更加看重的地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由24个字组成,更加具有概括性,也更加的易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对我国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学校教育是极端重要的环节。
一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向人民大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我党性质所决定的,我们党始终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没有放弃最根本的精神指引。想要目标的实现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需要把在人才培养中,通过向广大学生宣传这一理论,通过用这个理论武装人民的头脑,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合力,进而将这一力量运用到实践当中,完成历史和人民富裕的历史使命。
二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回溯到马克思在创立理论的时代,彼时马克思就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在他之前不乏许许多多的思想家观察到了世界的千姿百态并用优美的语言对其进行了描述,但是相比于更加重要的改变世界,认识世界只是初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却高于实践,是在实践过程中升华的总结性论述,它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并且实践已经证明,这个武器是十分强大的。要想把改变世界宗旨变为现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该更加强调它的实践性,启示广大学生不应仅仅着眼于学习上,更重要的是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高职院校的广大学生有着蓬勃的朝气,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因此,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被学生们知道、了解的越多,实践的越多,就会落实的越好。
三是具有团结作用。能够让全社会成员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进一步提高党的理论对群众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将一切不利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干扰排除在外,一心一意谋发展、搞建设。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为遵循,以学校党委会、校务会总体部署为指导,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和落地落实落细措施并行并重的思路进行实践。
一是融入校风校训。校风和校训在一个学校的发展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校风和校训中加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无论是对于培育还是践行而言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阵地,立足学校大思政体系,通过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有机结合,突出“立德树人”的工匠之“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志愿服务、职业道德、廉洁文化等专题研修形式,加大“匠德”的训练和考核力度,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不用被老师提醒着而自己主动地积极地做一些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利的事,成为24个字的坚定不移的信奉者进而成为实践者和传播者。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与学生思政工作实践相呼应、互印证的实践体系。
三是融入教研科研。以马克思主义研究学习社团、“中华美德研究院”为依托,举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大讲堂、劳动教育论坛、征文大赛,开设相关主题网站。
四是融入校本多样实践模式。第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校互动模式。结合人才培养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经济社会资源等,多在教学项目上下功夫,通过丰富教学设计,实现对知识更高效率,更有意义的传递。进一步把教师作为导演、主持的身份组织教学,学生注重角色扮演,通过设计好的教学任务,来获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与能力、体验与感悟。第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网络课堂。课程教学传播并非仅仅只包含有必修和选修两种课程模式,在学生没有参与课堂时,学校应当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学习途经,比如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全部免费不限时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我学习的平台,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优化授课方式和授课手段,让学生在乐中学。第三,拓宽传播载体。现阶段大多数学生对新型网络媒体的使用率是很高的,比如微博、微信等,所以学校注重拓宽这类平台的使用率丰富课程教学传播形式,更好传播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立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生活区+学习区”建成体验、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物质环境,注重整体设计,注重建设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实效明显。通过不断学校党建公园、工业文化中心等实践育人场所,把传播基地和中心建造出来。
二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足点,对校园环境进行更新改造。将横幅、雕塑等这类具有艺术风采的物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收到物质表面下优秀文化的熏陶。
一是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的管理体系,让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能够融入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被学生所接受或内化。
二是与现代大学制度相结合,通过现代治理制度体系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让学生在思考“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中感受责任担当,引领现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塑造。
三是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成立素质教育中心,通过完善软件和硬件,进一步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群体中的培育以及践行,并将此作为基础考评指标。
一是与社团活动一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高职人才特色的劳模文化、工匠文化)引入学校社团活动,通过举办主题社团活动,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融合高职人才培养,引领学生主动了解劳模、工匠事迹,探寻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形成自我工匠理念认知,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中。
二是与劳动课程一体。积极培植丰厚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土壤,大力弘扬把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的时代担当,建立一个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优势,都能够成才的良好发展环境,把学生朝着成为掌握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加以培养,让他们都能学到知识,都能够利用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赢得社会的尊重,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三是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借助类似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或是顶岗实习这样难得的实习机会,给学生搭建一个可以提前接触社会的平台,在真正的实践当中继续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
四是与主题教育一体。紧扣劳动教育,通过定期开展专题讨论会、学习宣讲会、主题班会等多种组织宣讲的形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的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同时躬体力行大力融合到劳模文化、工匠文化培育中并突出在个人成长及就业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充分利用新生入学奖助学金评选等重要环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和进步。
五是与创新教育一体。与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创新创业工作室、工匠工坊、创客空间等相结合,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应。
1.在做好顶层设计中实现了树德,普遍促进了学生厚德修性,树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了品德发展水平。
2.在促进技能提升中实现了增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高职人才特色的劳模文化、工匠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扎根,培养了学生匠人之心,在仿真训练和真实实操中提升了高素质的技术技能水平。
3.在磨炼意志品质中实现了强体,强化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高职人才特色的劳模文化、工匠文化)的效果,锻炼了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以及职业人的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执着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协作、虚心好学的良好品质。
4.在陶冶情感情操中实现了育美,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节俭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自觉性和认同情感。
5.在提升综合素养中实现了创新,培养了学生在奉献国家服务人民价值取向中的专注精工、超越创新的工匠态度和精神。
对于高职院校,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高职人才特色的劳模文化、工匠文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一项长期的目标任务,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培育和践行的长效机制。要注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高职人才特色的劳模文化、工匠文化)与校园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及各专业文化有机结合,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构建育人体系,努力打造人才培养的鲜明特征和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