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明 台州广播电视总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不仅彰显传统价值观念,还反映出传统道德思想、审美情趣。由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长期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实现,这就需要广播媒体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果。当前传媒格局不断变化,广播作为传统媒体,生存环境受到冲击,如何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应进一步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融合传播渠道,有助于城市广播媒体在传统文化推广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直以来,广播媒体在传统文化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传统戏曲节目盛行时代,很多人经常在茶余饭后使用收音机听广播,在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时代进步和发展下,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关注和支持,但由于传播手段单一,导致传统文化传承受限,陷入到困境[1]。
为了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广播结合新媒体特点,开设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抖音、视频号等,并且不定期组织线下文化活动,加深受众的关注和重视,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如,以豫剧文化为例,为了传播语句文化,郑州市人民广播电台开设了“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收获了大批听众,也让更多人了解到豫剧文化的魅力所在。当地的广播电台同时联合新闻网站,定期开展关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公益活动,并组织戏曲演唱会和戏曲讲习班等活动,为传承优秀戏曲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多年,内涵较为丰富,并拥有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识和精神价值,表现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如何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日常重点宣传项目同时,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的节目,力求在当前商品化时代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一片净土,避免优秀文化失传。故此,城市广播可以充分发挥广播特色,在节目中着重选择更加动听、舒适的声音,去诠释和讲述内容,也可以通过音乐、文献学和戏剧等形式呈现[2]。如,传统手工艺和民间美术等,多是通过画面去呈现,不仅仅是通过广播媒体去传播。虽然对于广播节目而言,声音是首要的,但在现如今互联网全覆盖的环境下,受众获取信息渠道在拓宽,作为城市主流媒体的交通广播,更应该主动拥抱互联网,打造适合自己的融媒传播矩阵,充分融合新媒体技术,运用新媒体平台来补充广播传播中缺少的可视信息,便于最大程度上发挥广播电台声音优势的同时,拓宽传播方式及渠道。
台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台州交通广播的《台州早班车》节目,围绕“和合文化”话题,定期邀请市内外社科名家来讲述台州的和合故事。如,邀请曾任台州市文联主席茅玉芬讲述《和合神话故事》,希望通过上班路上听觉陪伴,为和合文化传播架起沟通桥梁,真正让和合文化浸润在群众心中,感受和合文化之美。节目中还邀请过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何善蒙教授,讲述《和合二仙》的故事,通过每天3~5分钟讲“寒山拾得和合二圣”对话、生活等短故事的形式,持续阐述为什么台州称之为和合圣地。通过简述故事的形式,帮助更多台州人去了解本地的优秀传统文化,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流失[3]。
作为地级市的广播电台,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时,应正确看待声音场景优势,通过讲述、背景音乐烘托以及自然音效融合交汇,为听众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结合时下较为热门的抖音短视频,围绕区域的传统文化定期组织传统文化活动,相继展示新媒体作品,以此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如,台州市宣传部、台州市社科联、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等多家单位共同组织的“和合文化百场讲坛”活动,吸引了诸多的和合文化爱好者和当地居民,在对主讲嘉宾表达赞赏的同时,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点赞。通过此种新颖独特的融媒宣传形式,有效激发了受众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并通过新老媒体融媒传播,实现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和发展。
此外,在当前互联网大范围普及时代下,网络上信息嘈杂,质量良莠不齐,需要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有所担当,为传统文化推广和传承提供支持和保障。鉴于此,广播电台结合传统节日,举办相关活动,以元宵节为例,组织“赏花灯猜灯谜”活动,谈论元宵节的由来,讲述台州人吃“糟羹”与“戚继光抗倭”的关系[4]。当然,未来可以邀请更多作家、本土文化记录者与电台主持人,共聚一堂畅聊节日文化,通过吟诵诗词和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受众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向往,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总而言之,未来在传统文化传播和推广中,城市广播大有可为,迎合融媒体时代发展要求,通过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发挥出声音媒体优势特长,便于更大范围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城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