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伦理精神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作

2021-01-14 02:25许银英贺汉魂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心价值

许银英,贺汉魂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a.图书馆,b.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引言

发展观是形成于人类实行发展、追求发展的社会实践中的关于发展的根本观点,同时也是人类不断“观照”下不断变化、发展的观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观最深层的内核,理念的实质是内涵伦理精神的价值原则,发展理念实际即发展的伦理精神。“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1]40,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内涵于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根本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不变初心和一以贯之的治国理念。中共党史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内涵的这一伦理精神,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本文特对此作些论述以示庆祝。

一、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的根本精神

“观”即观点,属于精神范畴,发展观实际即关于发展的精神,发展观对发展实践的指导意义巨大,对此,人们常以一言而概之: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模式和战略。发展精神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讲缘由人是精神性的物质存在,精神是人类生活的特殊本质,这里所谓的精神主要指人类的自觉意识。马克思指出:“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分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意识的对象”,“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2]273,发展精神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它是指导发展道路、模式和战略的人类自觉精神。

人类需要什么样的发展观作为指导呢?显然,指导发展实践的应是科学的发展观,即内涵科学的发展精神的发展观。何谓科学的发展精神?科学的发展精神必是视人为根本目的发展精神,因为对于人来说,人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关于“人是目的”,康德言:“人的行为,无论是对自己人还是对别人,总是把人作为目的”,“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它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3]81。康德称虽然人并非宇宙的最终目的,现实中一些人只是另一些人实现自己人生目的的手段,但“人是目的”却是不容怀疑的道德律令,是绝对命令,即人应该把人视为目的,违背此命令便为不道德。康德所谓“人是目的”并不意味人不应成为工具,不应被利用,道德很简单,毫无利用价值者实际已成为废物了,但是在利用人时也应明确是为了实现“人是目的”的目的而利用人,利用人实际上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实现“人是目的”。发展自然应合“人是目的”的绝对命令,应通过发展来实现“人是目的”,发展观应是合乎“人是目的”的发展观,否则便是不道德的发展,不道德的发展观。

问题是人性是复杂的,人的需要也是复杂的,应以人的什么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呢?人的一切自觉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人生目的,人生的最根本追求即人生的最高目的,“人是目的”的实行情况要以人生的最高目标实现程度来衡量。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发展观实际上以财富增殖最大化观为最高目标,是物本发展观或资本增长观,追求的是资本利润最大化。西方经济学家让·萨伊对此说得很清楚:“政治经济学根据那些总是经过仔细观察过的事实,告诉我们财富的本质。它根据关于财富本质的知识,推断出创造财富的方法。”[4]18事实上,人生的最高目标只能是幸福,“看起来,只有幸福才有资格称作绝对最后的,我们永远只是为了它本身而选取它,而绝不是因为其它别的什么”[5]10,物质财富只是实现人生幸福的基础但不是幸福本身,不应该是人为财死,而是财为人而在,所以科学的发展观是增值人生幸福的发展观。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民是“人”中的多数人,劳动人民是人民的主体,所以人民幸福至上才是真正地实行“人是目的”,根本而言就是以实现劳动人民的幸福至上。剥削阶级社会,“人是目的”只是剥削阶级把自己视为目的,被剥削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充其量只是“民”,“人是目的”不过是一条非常抽象的原则而已。在古希腊,首倡“至善”是幸福的亚里斯多德强调奴隶不配享有幸福。在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倡导的民本观强调的是为民做主,而不是以民为主,为人民服务。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只是为资产阶级生产剩余价值的可变资本,资产阶级只想实现自己的幸福,“教士、哲学家、律师和政治家总是向人民说,为了他们自己的幸福,他们必定要忍饥挨饿,因为这是上帝的意旨。”[6]282-283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是目的,强调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人民的幸福,这是“人是目的”道德法则的真切实行。

二、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不变初心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百年党史证明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永不改变的初心。毛泽东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主体的发展观,提出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对人民利益历来非常强调,提出:“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7]272;“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是它同人民群众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7]365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视充分实现人民的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提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制定并实行了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思想,重要内容便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强调要为人民谋利益,必须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胡锦涛指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第一要务是发展。胡锦涛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代,习近平提出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新突破,是中国传统民本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集中体现,为当今世界评价和选择发展模式,变革与创新发展制度、机制提供了伦理依据。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实现人民幸福是总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要的阶段目标,确保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地位、尊严和作用,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逻辑主线,加大利益共享的力度,全面维护人民群众的合理利益,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建立防止侵犯人民利益的体制机制是基本原则,深化改革开放是根本动力,促进经济增长是重要途径,依法治国是基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经济“新常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从“应然”的视角对发展目标、态势、理念提出了新规定。习近平全方位对外开放,“五化”同步,健全经济制度,建设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的良性关系(亲、清的政商关系),建设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论述从“适然”的视角对发展的动力、道路、制度、机制提出了新要求。

三、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一以贯之之道

在儒家思想中忠恕为一以贯之之道,本文借用此说法,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思想中,人民至上就是一以贯之之道。明白此理有助于人们科学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关系。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科学的发展观,由此产生了一个理论问题:既然都是科学发展观,又何必多此一举,为什么不说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人们常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继承和发展,所谓继承意味二者有着一脉相承的共同精神,所谓发展意味二者在内涵上有些差异,二者的共同精神是什么,差异又何在?这些问题有义务做出科学的回答。

我们认为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实质一致,因为以人为本中的“人”实质指中国大多数人,其主体是人民群众,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必定沦为空话,或成为封建统治者提倡的以民为本,因为民也是人,胡锦涛同志本人也多次强调人民利益至上。但是从语义看,却不能因此把以人为本等同于以人民为中心。因为“人”是一个普遍性概念,“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强调以人为本主要是为了破除以物为本,强调物的增殖应服务于人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强调的是人民是社会占人口的多数者,一切工作均应围绕人民进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无论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出均是时代的产物:以人为本意味对所有人,包括对人民的敌人,应实行人是目的的道德律令,提出的背景是建设和谐社会,纠偏物质至上的物本发展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的是人民至上价值,提出的背景是为了实现伟大梦想,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必须依靠伟大的人民进行伟大的斗争,因为人民的敌人绝不会保障“人民是目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古人云:时势易也,变法宜也。今天我们一定要继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因为任何时候,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但为了夺取新时代“四个伟大”的胜利,我们必须突出以人民为中心。至于不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原因在于避免语义重复,毕竟不是所有科学的都要冠之以科学的名号。总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落实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使其科学性现实化,人民至上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依据,是二者的一以贯之之道。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两种观点的不正确性:其一,人民至上就是以人为本,甚至就是以民为本(民本)。“本”,一指草木的茎或根,引申意指事物的根本、根源、基础。“人”是一个普遍性概念,“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以人为本主要是为了破除以物为本。与“物”相对时,“人”比“人民”更准确和恰当。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只要是人,哪怕是敌人,也应视其为人,保证其人道待遇。但显然无产阶级政党不能以人民的敌人为发展的最高价值。“民”对应的是“官”,以民为本(民本)就是官以民作为统治的根本基础,但不是最高价值。其二,人民是“人”与“民”的结合,人民首先是人,“民”当然也是人,可以把人民至上理解为人至上或民至上。对此,简单的分析是:言人至上,此时的“人”是相对于物而言的,强调的是不应以物为最高价值;言民至上,此时的“民”是相对于“官”而言的,强调的是不应以官为最高价值。这样的理解当然在理,但并不尽人民至上思想之本意:其一,物对人来说永远只是工具性价值,即便那些把物作为人生最高价值追求的人其实也是想通过占有更多的物显示自己是高高在上、与众不同的人,马克思早就指出,人与物的关系实际是人通过物表现出来的人与人的关系;其二,国家产生后的社会,“官”“民”便有所分层,“民”自然会视自己最高价值,所以民至上实际是“民”要求“官”要以民为最高价值。剥削阶级社会的“官”实际不愿、也不会这样做,这就是封建社会提倡民本观却不提倡民至上的根本原因。现代社会,以民至上也说不通,因为官也是人,官与民又是分层的,要求官员们以民为最高价值,实际上是在制造官民对立,也为时下一些官员“官不聊生”的牢骚提供道义依据。

结语

综上所论,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内在伦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一以贯之之道,把“人是目的”的道德法则落实为人民幸福至上的行为准则,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脉相承的共同精神。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不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初心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永葆优势的价值之源。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所有的治国理政思想均蕴涵这一价值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需要从伦理视角准确把握,深入领会习近平人民至上思想的深刻内涵。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中心价值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