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武胜县柑桔种植的是中熟品种,且生产经营模式以分散的“小农”为主。大雅柑,是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以清见桔橙为母本,新生系3号椪柑为父本杂交,经过10多年选育而成,是有望替代春见(大雅柑姊妹品种)的晚熟柑桔优新品种,市场前景广阔。为了落实《武胜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5)》,促进本地柑桔产业的提档升级,推动武胜县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和创造武胜县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武胜县于2016年开始引进大雅柑,并采用业主经营模式进行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县已经发展了20余万亩(1.33万hm2多)大雅柑晚熟柑桔,由600余个业主进行生产经营,业主的种植规模平均达22.2 hm2(333亩)。全县从事大雅柑晚熟柑桔产业的业主,主要由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村干部,返乡创业成功人士、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及房地产老板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其中,99%的业主从未种植过果树,更别说“大雅柑”这种晚熟柑桔新品种,纯属是转行全新产业,有资金,无技术,如果仅靠自身解决技术问题,则需要从头了解该品种的特性,摸索其适应性种植技术和本地化植保方案,这是一个相当长且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但农事不等人。可以说,技术问题是摆在业主面前绕不过的第一道坎,从外部获取技术服务是唯一的希望。对于整个武胜县政府上下而言,业主规模化发展大雅柑晚熟柑桔,也是全新的尝试,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规模化经营,不同于分散化小农经营,很难通过大量投入人力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获取相对较高的单位收益,需要在技术组装配套和田间管理模式上大力创新,以科技投入替代人力投入,才能保障有效的土地产出率和相应的经济效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成了迫切的现实需求。
面对业主的技术服务需求和规模化经营带来的技术创新需求,武胜县委县政府勇担当,善作为,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西南大学等专业机构紧密合作,借智借力,汇聚各方面的科技专家组建了专家团队,为武胜县大雅柑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了将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充分地落实到田间地头,将科技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武胜县委县政府开创性地推出包乡技术员制度等,充分盘活基层科技资源和调动基层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组建了武胜晚熟柑桔县乡技术员服务队伍,各个成员分片负责,从基地选址、种苗选购、调型整地、栽植,到各季节肥水、病虫草害管理等全过程,手把手指导业主,确保高标准的完成基地的建设和实施基地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地解决了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些活跃在生产一线,把功夫下在田间地头的基层科技人员,既是武胜大雅柑产业快速成形和规模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也是武胜大雅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后盾。他们中的优秀代表有江海燕、陈仲平、王强、黄吉军等。
江海燕是武胜县果树蔬菜技术指导站站长,并兼任武胜县晚熟柑桔产业协会理事长。他作为一名从事柑桔生产30余年的基层技术专家,先是全程参与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晚熟柑桔产业的调研、规划、决策,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建议,为武胜县大雅柑产业项目的落地,贡献了一份独特而珍贵的力量。在大雅柑产业推进中,他又参与研究并亲自指导、制定大雅柑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组织并参与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专家教授编写了 《大雅柑绿色生产与现代化经营》教材,编制了《武胜大雅柑生产技术规程》《武胜大雅柑幼龄果园绿色生产技术管理历》《武胜大雅柑成年果园绿色生产技术管理历》《武胜大雅柑质量标准控制体系》等标准化技术手册。当认识到要确保全县大雅柑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全县晚熟柑桔技术服务体系时,他积极向县农业农村局领导建议并牵头组建了武胜晚熟柑桔县乡技术员服务队伍。队伍由14名县级技术员和18名乡镇技术员(包乡技术员)组成,在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专家教授的权威技术支撑下,分成18个组,分片负责,对全县18个晚熟柑桔产业乡镇的业主基地进行全方位技术服务。包乡技术员的人选,有的是晚熟柑桔基地管理好、积极肯干、有一定文化或技术的业主,有的是离退休柑桔技术员。县农业农村局以购买技术服务的方式与劳务公司签订聘用合同,每年对包乡技术员进行服务考核,严格兑现其工资及是否续聘。
除了负责全县晚熟柑桔产业的全面工作外,他作为县级技术员,还担任了胜利镇晚熟柑桔业主基地的指导工作。心系武胜大雅柑产业,想业主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无论工作多繁忙,只要业主有需求,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业主解决生产上遇到的难题。2018年5月10日早上,联系赛马的县级技术员杨建华向他请示到,赛马的胡礼林流转的300余亩(20 hm2多)土地建大雅柑果园需要现场规划。“好,马上去”,他随即放下手头的日常工作,和杨建华一起驱车到赛马天星桥胡礼林拟建基地进行规划指导。“建园,要结合地形及自己的管理想法先把园区公路、生产道等路网的走向,蓄水池或山坪塘建的位置确定出来,然后,再根据路网进行园区分区、调型等”,他一边观察果园地形,一边向胡礼林讲解到。“建议园区主路从刚才那个入口进来,再沿着这梁子顶和对面梁子顶经过,然后下沟……”,经过2个小时的现场踏勘,对整个基地的路网、水系等规划问题做出了令业主满意的指导。2019年11月22日早上,他刚进办公室,电话铃就响了,“江站长,我们的大雅柑出现了叶片黄化现象,请问是啥原因?”他接通电话,那边传来急促话语声,“马上安排技术员现场诊断,别着急,……必要时可以请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专家教授现场会诊”……他这种热心服务大雅柑业主的事例数不胜数,深得业主的称赞。
陈仲平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便开始从事柑桔生产、销售,种植技术较强,于2018年被武胜县农业局选聘为晚熟柑桔包乡技术员,负责烈面镇、礼安镇晚熟柑桔产业技术指导,指导30余个晚熟柑桔业主10 080余亩(672 hm2)基地的生产技术。在关键农事季节,他坚持到每个业主基地指导施肥、病虫草害等防治,并组织业主到管理好的基地观摩学习及现场培训相关技术,并且业主只要有需要,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解决问题。2019年7月5日,烈面镇高原村业主何刚打电话说,“有几株大雅柑苗出现落叶现象,是咋了?”,陈仲平立即骑摩托车赶过去,经现场诊断是因为施肥太近烧根了,加之干旱,导致落叶,“必须马上浇水稀释,多浇几次,否则这几株树就保不了”,他向何刚讲解到。像这种事例太多了,陈仲平总乐在其中。
对于新技术、新农药等的试验示范,为了不给业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他总先在自己果园试验,待试验成功后,再向业主们推广,并多次召集全镇业主在自己果园开展试验示范培训。他指导的业主,在基地管护上都很过硬,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例如:在2020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专家组成的一、二季度管护验收中,他指导的陈刚业主获得管护明星二等奖,刘国强和何刚业主均获得管护明星三等奖。
王强是成都龙泉驿人,在以“中国水蜜桃之乡”著称的龙泉驿从事果树种植多年,实践经验丰富。2007年2月到武胜县白坪飞龙现代农业园区流转土地种植“武胜甜橙”至今。他种植的“武胜甜橙”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口感佳,总是供不应求,长期保持了较高的经济效益。2017年被武胜县农业局特聘为晚熟柑桔 “田秀才”“土专家”类科技服务人员。
王强于2018年被聘为晚熟柑桔包乡技术员,负责鸣钟乡、三溪镇晚熟柑桔基地技术指导,2019年开始负责鸣钟镇晚熟柑桔基地技术指导,指导全镇24个晚熟柑桔业主8 770余亩(584.67 hm2)基地。农事关键季节,他总会召集业主轮流到有代表性的果园开展技术培训,既有针对性地解决代表性果园存在的问题或推广其成功做法,又培训和提醒了其他业主,可谓一举多得。例如,2018年4月,他选择鸣钟乡响水滩村杨小峰果园召开春季培训会,针对该果园杂草丛生、红蜘蛛虫害严重等问题,以“现场说法”的方式为全乡业主开了一次生动的问题警示培训会。再如,2019年6月,他选择在位于沿口镇五一村“四川格局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果园召开夏季培训会,将该果园实施生草栽培、病虫害防治管理到位的成功做法,向全乡业主进行了介绍和推广。
为了扩大技术服务能力,王强于2020年6月10日组织成立了“武胜丰收服务队”,成员20余人,一方面可为柑桔修剪、病虫害防治、嫁接、果实套袋、果实采摘、果品包装、果品销售、果园托管服务、果园建园、果园规划及管理、机械翻耕的技术,以及柑桔专用肥、有机肥、菌肥、农药、农业机械等的使用,提供上述免费指导,另一方面还可由“丰收服务队”里的修剪队、施药队、套袋队、机耕队等就上述专业生产活动提供有偿服务。目前,“武胜丰收服务队”已服务的果园面积已经达万余亩。他指导的业主在基地管护上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202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专家组的一、二季度管护验收中,其服务的唐小东业主获得管护明星二等奖,杨波业主获得了管护明星三等奖。
黄吉军是武胜县飞龙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已在该岗位上工作了27年,农业技术经验丰富,并且曾经长期从事农技推广技物配套工作,对农药使用等有较深了解,此外还在农业开发项目上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比如:2012—2015年从事生猪养殖,2016年在重庆忠县承包经营柑桔园300余亩 (20 hm2多),2018年在武胜县白坪飞龙现代农业园区接手经营晚熟柑桔果园 130余亩(8.67 hm2)。
黄吉军于2018年被聘为晚熟柑桔县级技术员,与包乡技术员杨德甫一起负责飞龙镇、白坪乡(2020年并入飞龙镇)晚熟柑桔基地技术指导。他开展业主技术培训时,坚持理论培训和基地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训上半段时间在室内进行理论培训,下半段时间到业主基地现场实践。他与包乡技术员杨德甫指导的25个晚熟柑桔业主13 560余亩(904 hm2多)基地效果喜人。在2020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专家组成的一、二季度管护验收中,他指导的李川、刘凡平业主均获得管护明星二等奖,杨开云业主获得管护明星三等奖。
在自家果园的施肥管理上,黄吉军倡导并推行增施自制有机肥,将收来的牛粪、猪粪等畜禽粪便堆沤发酵腐熟后施用,并且将全乡业主召集到自己果园现场培训堆沤技术。业主们学成后,纷纷回去自制有机肥,不但大大节约了肥料成本,而且柑桔树黄化的症状也渐渐消失了。“我自从学了黄吉军教的自制有机肥施用后,果树的黄化症状逐渐减轻了,有的消失了,而且和商品有机肥相比,每年每亩(667 m2)果园还节约费用至少500元,感谢黄吉军老师”,杨开云业主激动地告诉我们。
(题图为树冠覆膜防冻的武胜大雅柑果园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