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敏
天津市津南医院重症监护室 (天津 30035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该疾病的病死率高,病程较长,且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增加,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重症医学科的一种急危重症,常规的治疗方法多为给予呼吸兴奋剂、低流量氧气吸入等,但治疗效果欠佳。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呼吸做功,并于短时间内纠正机体的异常现象,确保呼吸顺畅,显著改善病情[2]。虽然无创正压通气可增加患者的氧供,帮助其通气,但也会引起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口鼻干燥、腹胀、心律失常等。肺康复是指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随生活能力下降的患者采取的综合康复措施,目的是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86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55~83岁,平均(62.35±16.26)岁;病程6~20年,平均(15.21±3.42)年。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4~80岁,平均(64.86±16.58)岁;病程5~19年,平均(15.34±3.6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的相关诊断标准[3];符合《呼吸病学分册》中Ⅱ型呼吸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4];未合并哮喘和限制性肺病;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合并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患者;存在其他严重器官功能疾病的患者。
两组均予以无创正压通气,采用飞利浦V60呼吸机,设置工作模式为S/T,使用面罩并调节面罩不漏气,初始吸气压力设置为7~10 cmH2O(1 cmH2O=0.098 kPa),呼气压力设置为3~5 cmH2O,氧浓度维持在88%以上,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吸气及呼气压力值直至呼吸稳定。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给予患者服用抗感染药物,常规的翻身拍背、雾化治疗,普及病情知识和有关注意事项,嘱患者注意饮食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肺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住院期间向患者发放通俗易懂的有关病情发作的手册,指导其了解病情并强化疾病理论相关认知,如采用视频、幻灯片等方式使患者了解实施早期肺康复训练的目的和过程。(2)肺康复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提高康复的有效率。(3)对患者实行肺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案为,无创正压通气期间实行轻度的运动训练,必须在无创正压通气辅助下完成,20 min/次,2次/d;实施包括站立、踏步等的低强度训练;实施以缩唇呼吸为主的呼吸肌训练,指导患者慢慢吸气,然后撅起嘴唇做吹笛式呼气,并按照1:2或1:3的吸气呼气时间比进行;实施局部呼吸的胸部扩张运动;实施胸腔松动练习,当患者出现心率过高、眩晕、呼吸费力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时应停止肺康复训练。
(1)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包括口鼻干燥、腹胀、心律失常。(2)比较两组的肺功能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使用呼吸功能检测仪[MINATO(美能)肺功能检查仪,AS-507型]检测患者的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及最大通气量(maximal ventilatory volume,MVV)。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干预前,两组FEV1、VC、MVV 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EV1、VC、MVV 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FEV1 为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VC 为肺活量,MVV 为最大通气量
组别 例数 FEV1(L)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4 1.46±0.65 1.85±0.46a观察组 42 1.48±0.36 2.43±0.75a t 0.175 4.345 P 0.861 0.000组别 例数 VC(L)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4 1.63±0.16 2.38±0.63a观察组 42 1.62±0.23 2.79±0.85a t 0.235 2.549 P 0.815 0.013组别 例数 MVV(%)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4 52.14±8.52 55.37±9.53a观察组 42 50.55±8.95 60.46±9.89a t 0.844 2.431 P 0.401 0.017
COPD 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呼吸道感染、气道受到阻塞、呼吸困难等因素均可导致病情加重。Ⅱ型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AECOPD 并发症,亦是该病病死率较高的一个因素[5]。COPD 会导致肺部通气障碍,伴随病情发展,还会致使通气障碍,进而引起缺氧,最终导致呼吸功能衰竭[6]。
目前,无创正压通气是临床治疗COPD 患者最佳且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且其治疗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7]。无创正压通气主要是在吸气时予以压力支持,克服气道阻塞,并改变小气道压点前移,扩张支气管,减少呼吸做功,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通气问题,缓解呼吸肌疲劳,还可降低气管插管率,改善患者的血气状况。但是,无创正压通气也会引起相关并发症,致使患者恢复缓慢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大大降低。对严重呼吸困难导致活动能力下降的患者实施肺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其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早期的肺康复训练是指在患者发作期间或发作2周内立刻采取康复措施,可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FEV1、VC、MVV 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常规护理比较,早期的肺康复训练更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有助于功能恢复。分析原因可能为,实施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通过视频、幻灯片等方式可使患者了解实施早期肺康复训练的目的和过程;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可减轻患者的呼吸、增加通气量,从而能够减缓疲劳,提高康复的有效率,且患者出现不适感时可及时停止康复训练;此外,采用早期肺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通气功能,缓解呼吸困难,改善缺氧症状,还可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给予AECOPD 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肺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