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梦月
轻柔的风,大片的绿,一望无际的海,珠海可真是一点没变,依旧迷人。
望着车窗外,我想起了第一次来珠海时,还只是大四的学生,这次以老师的身份代表汕尾市来珠海参加比赛,珠海是一个见证我成长的城市。
2017年的夏天,我大学毕业,成为华中师范大学海丰附属学校一名语文老师。开学之初,教研组长吴老师在一次备课研讨会上说:老师是要站在高处带着学生看风景的。这句话一直刻在我的心尖上。这次参加省赛更多的是怀着一颗学习之心去看世界之辽阔。
选手们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朗诵、漂亮整齐的粉笔字、制作精美的幻灯片、鞭辟入里的文本解读、板块清晰的课堂结构、生动凝练的课堂语言、匠心独具的课堂设计、自然切实的学生评价、从容不迫的大赛心态,构成了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完整课堂。扎实的基本功以及深度的研读,老实说,这让我对“优质教师”一词的理解丰厚了许多。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赛后,冯善亮老师的一席话点醒了我,好似戳到了我的痛处,或是千千万万个语文老师的痛处。
教书,我们都太急了,急着去回答各种问题,急着去完成各种任务,急着去灌输我们的思想;教书,我们说得太多了,太多自己的理解,太多自己的思考,太多自己的答案。
这让我想起了央视栏目主编王开岭说的一句话,虐待语文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是爱的不够造成的。我想,是我们爱得太满了。不妨试着给孩子讲话的机会,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得今年三月,我在上《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的时候,以封面作为切入点,从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着手指导相关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当我展示带有“骆驼”的封面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主人公是一个车夫,为什么题目不叫作“车夫祥子”而叫作“骆驼祥子”时,一个平时并不起眼的学生给了我意想不到的解释,骆驼的驼峰暗喻了其三起三落的人生,这解释独特精妙,实在是妙!
还记得我在教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索性把整节课丢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挖掘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分享的时候,我听到了这样一种解读,文章开头写到了金银花,课文有专门的注释说其又名“忍冬”,实际上暗示着“我”人生中的冬天即将过去,马上就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说实在的,当时我心里着实惊了一下,课堂上这种思想火花的碰撞让我觉得幸福至极。
高尔基曾评价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以此来展现其深刻敏锐的洞察力。而我觉得孩子们纯真明澈透着光的眸子里,也带着我们看到了多维度的世界,看到了他们阅读之路的长远。
或许,这时候有人迫不及待提出疑问,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双这样的眼睛啊?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青岛崂山太清宫有一片大树林,140多年的黄杨、310多年的紫薇、710多年的侧柏、1010年的银杏,还有这一棵已经2110年的圆柏,有了太清宫,就有了这棵树。正当人们忙着拍照时,导游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树寿命长,有些树寿命短?”有人说因为气候,有人说因为土壤,也有人说因为树种。导游笑了笑讲:“這些树之所以寿命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长得慢。”众皆惊叹。
长得慢,未必是什么坏事。因为长得慢,所以体质就优良,耐力就雄厚,经验就丰富,性格就沉稳。不急着开花,不急着结果。
好的教育是“慢”的,教育要实现的是人的发展和成长,这个过程是缓慢的。作为老师,应当尊重常识,遵守常规,以足够的细致、耐心与充分的教育意识去思考,做教育该做的事情。
树有树的规律,人有人的规律。越是速成的东西,越容易速朽。走得慢一点,站得稳一点;长得慢一点,幸福多一点。
不要急,慢慢来,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
静心教育,花开终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