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浩慨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存储系统作为信息化系统的基础设施,构建稳定、高效、满足未来业务发展需求的数据存储系统,将是企业和组织夯实数据底座、挖掘数据价值、释放数据潜能的关键。同时,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发展,使得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数据激增带来存储计算需求的飞速增长,为数据存储产业及企业带来了新需求、新挑战和新机遇。
天时:数据量暴涨,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价值凸显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数据时代2025》显示,2025年全球产生的数据将从2018年的33 ZB增长到175 ZB,相当于每天产生491 EB的数据。全球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数据资源供应链,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时序数据库管理、数据存储、商业智能处理、数据挖掘和分析以及数据交换等技术领域迅速成长发展。
具体到中国,我国数字经济蓬勃的发展也带来了超大的数据体量。据统计,2015年以来,我国数据增量年均增速超过30 %,数据中心规模从2015年的124万家,增长到2020年的500万家,成为全球数据资源大国。
另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中国的“数据圈”将会在2018-2025年之间扩张14倍左右,以每年30 %的平均增速快速发展,在2025年达到48.73 ZB。
届时,中国将远超美国,问鼎数据圈的“金山”,成为全球第一。坐拥如此庞大的体量以及未来的潜力,谁能率先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对丰富的数据资源加以合理运用,谁就能迅速把握时代风口、抢占行业先机,并创造惊人的经济利益。
提及经济利益,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数字溢出,衡量数字经济的真正影响力》报告指出,在过去30年里,数字技术投资每增加1$,便可撬动GDP增加20$;数字化技术的长期投资回报是非数字化技术的6.7倍,数字经济的增速是全球GDP增速的2.5倍。
由此可见,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具有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的双重属性。一方面,有价值的数据资源是催生和推动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基础。在数据挖掘、脱敏、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数据资源实现高效利用,将极大地推动创新、加速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数据对其他生产要素也具有乘数作用,可以利用数据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创新价值链流转方式,放大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在社会各行业中的价值。
地利:政策利好,中国数据存储市场广阔
正是基于前述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及其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对于数字经济的加速作用,发展存储,无疑成为我国加大数字经济发展的刚需,是提升我囯数字产业技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在国家政策层面,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1年10月18日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建议,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实际情况是,早在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首次增列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明确“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数字化发展”,并且将“推动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技术创新”明确写入到“数字经济重点产业”的第一项。
在市场层面,据IDC统计数据,2021年上半年中国外部存储市场同比大幅增长了33.5 %,领跑全球存储市场。
看未来,中国信通院援引IDC预测数据显示,中国外置存储市场的未来5年符合增长率将达到7.8 %,将在2025年达到77.6亿美元,其中软件定义存储硬件以及超融合硬件都将在未来5年达到13 %以上的复合增长率;2021年全闪存储市场的增长速率仍将超过20 %,市场占有量逐渐提升。
从上述统计,我们不难发现,软件定义存储(以分布式存储为代表)和全闪存储将是全球数据存储产业的未来趋势(增量市场),谁能率先洞察这个产业发展趋势并付之于行动,谁就会在未来数据存储市场的竞争中占据C位。
人和:洞悉产业趋势新挑战,中国企业“新存储”创新破局
如果说上述是对于中国数据存储产业及厂商的发展是天时、地利的化,那么作为中国存数据存储企业本身,则是人和。
近日,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公布了2021第二季度全球存储市场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存储市场开始回暖,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5%。其中,中国厂商浪潮存储再进全球前5。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分布式存储为代表的第二存储市场中,浪潮更是增长强劲,市场份额保持全球前三。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深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业务场景加速融合,以文档、视频、图像为代表的非结构化数据成为企业数据主要形态(例如IDC预测2025年,中国高达48.6ZB数据中超过80 %为非结构数据,相应地第二存储市场的规模到2023年将达到20.8亿美元,复合增速约为25 %),针对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有着大量新需求,第二存储成为全球存储市场最大的创新高地。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企业浪潮何以在這个全球存储市场的最大创新高地有如此突出的表现?
其实,早在2018年,浪潮就认为机器采集和处理数据、数据量爆发式增长、数据价值重新定义的“新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首先,绝大部分数据将会有机器采集和机器处理,摄像头、传感和手机等设备采集数据,然后通过智慧应用系统来处理数据;
其次,数据类型越来越丰富、数据量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数据类型正在从早期的结构化数据迅速演变成为多种非结构化数据为主,监控、检测、测试、交互和服务等产生大量的文档与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从数据容量来看,PB级别规模的数据应用将成为常态,像天文观测、自动驾驶、智慧城市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每天都在产生海量规模的数据集;
第三,数据的地位被提升到最高级别,数据成为生产要素获得官方认可,数据正在成为管理、控制、生产、服务和决策等环节重要的要素。
由此市场和用户对于存储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对于容量的极度渴求、不断提升的高性能以及数据的共享、使用和管理的更加顺畅和便捷。
对此,浪潮提出了所谓的“新存储战略”,主打“存储即平台”理念,面向不同应用场景,提供统一平台和一致化体验,帮助用户存好、用好和管好数据,充分发挥数据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帮助各行业用户加速数字化转型。
具体表现在,硬件层面,通过模块化的能力共享,浪潮存储在保证纵向存储产品体系的统一性和领先性的同时,在横向业务层面也把浪潮在人工智能、异构加速和开放计算领域的领先技术无缝承接;软件层面,一套平台可以提供文件、块、对象、大数据等多种服务;从低端、中端到高端实现统一平台管理,多种产品实现一套应用体验;同时通过智能算法,实现智能资源分配和故障预测。
在此战略实施过程中,浪潮存储坚持全栈自研,从部件及器件、存储整机、存储底层软件、集中式及分布式存储软件、存储管理软件各个层面积累了深厚的技术能力。
对此,浪潮信息存储产品线总经理李辉介绍,由于自己研发NVMeSSD介质,从存储的节点跟介质这两端的互操作上,浪潮可以在软件层面做更多的优化,即从原来只能优化控制器端,到现在可以优化SSD端,从而在整个存储系统层面,为用户在稳定性、性能以及产品效率上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事实是,浪潮创新的iTurbo智能加速引擎,基于智能IO均衡、智能资源调度、智能元数据管理等软件栈算法,与自研NVMe SSD闪存盘进行系统级别联调优化,让百万级IO均衡落盘且路径更短,将存储系统性能发挥到极致。而经过一系列调校,浪潮分布式存储将自研SSD与软件栈打磨得浑然一体,不仅降低了读写混合场景时延,还将集群性能提升了30 %以上。
正是存储软硬创新结合的实力和发展策略,让浪潮在代表未来数据存储产业发展趋势的全闪和分布式存储新赛道中,通过屡屡打破SPC-1国际测试的性能记录,目前保持从集中式全闪、分布式全闪细分市场到总榜性能全球第一的事实,彰显出强劲的产品力。
通过上述实例可以认为,对于数据存储产业发展趋势前瞻性的洞察(包括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与之相应的创新和市场策略才是中国企业具备“人和”优势的根本。
2015年,洞察互联网高速增长前景、中国市场对IT基础设施需求的快速爆发,浪潮信息提出智慧计算战略,提前进行业务布局,以及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提出服务器市场“中国第一,全球前三”的发展目标。此后在全球服务器市场不断进阶,2017年实现全球前三,中国第一,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全球前三,2021年二季度进入全球前二,超前实现了既定的发展目标。
不知业内看到这些作何感想?我们看到的关键词是洞察力和创新,而今天浪潮存储发展和崛起的路径与之何其相似,而这也是我们看好浪潮存储能够复制其在全球服务器市场成功的主要原因。
更为重要的是,浪潮信息面向智慧时代,以算力、算法和数据领域三位一体的智慧计算战略(注: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底座不可或缺的三个组成部分)已经成形,具有天然的协同優势,而鉴于其中与算力相关的服务器、算法相关的AI大模型已经处在业内领先的位置,势必会助力智慧计算战略中存储的发展。鉴于此,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和新存储的大势之下,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