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霄
劳动核算职能是货币的第六职能,说实物货币牛羊、布帛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没有不妥,但是,如果说,纸币、存款货币、数字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逻辑关系不贴切是明显的,今天的纸币、数字货币都不是商品。所以,货币的定义应该修改为:货币是获得社会认可的关于物化劳动和权益份额及交换权的契约,对市场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对人发挥着劳动核算的职能。
对货币职能的认识影响对货币本质的认识,对货币本质的认识影响对资本本质的认识,对资本和货币本质的认识影响价值观和义利观的建设,是以撰文辨析传统货币理论对货币职能和货币定义诠释中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核算职能是货币的第六职能
货币的第六职能是指货币的劳动核算职能;劳动核算职能表现在:是衡量劳动数量的计量单位和计量标准,劳动力价格和价值的表现形式,劳动力活劳动的证明凭证,物化劳动权属及份额的凭证,生产领域劳动成本的核算工具。所以,货币的职能不是五项而应该是六项:劳动核算、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货币的本质是核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工具,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日常政治和经济生活中,货币始终发挥着劳动核算的作用,但是现有货币理论却忽视了这点,没有把劳动核算职能与价值尺度等职能相提并论,影响了对货币本质的认识。劳动核算既是职能又是本质,一般等价物的定义没有解答货币的内在逻辑问题,即货币为什么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的第六职能回答了这个问题,说明了货币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表达了货币本质的内涵。
货币的劳动核算职能与价值尺度职能的区别:第一,媒介的对象不同;劳动核算职能媒介的是人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媒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价值尺度媒介的是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货币对市场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对人发挥着劳动核算手段的职能。第二,衡量和反映的对象不同;价值尺度是为了衡量和表现商品身上凝结的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劳动核算职能是为了核算和证明劳动力付出的劳动数量及质量,证明劳动者付出劳动后获取的权利,证明了权利的份额,价值尺度职能衡量和证明的对象是商品,劳动核算職能衡量和证明的对象是劳动力。第三,劳动核算职能是价值尺度职能的基础,也是其他职能的基础;先有劳动后有商品,先有人付出劳动需要核算,后有商品内含价值需要价值尺度衡量,持有时是劳动凭证,消费时是价值尺度,因为货币是物化劳动的凭证,才使货币具有了贮藏的意义,价值就是人给劳动起的一个哲学名字,价值尺度职能没有完全说明货币的本质,没有说明商品内含价值的来源,而劳动核算职能补上了这一缺憾,所以价值尺度职能代替不了货币的劳动核算职能。 ;
把劳动者领取工资理解为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不恰当,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的独立运动,工资既是劳动力的价格,又是劳动力的购买行为,不是货币的独立运动,工资是对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核算,体现的是货币的第六职能,有比支付手段更为丰富的内涵,不能把工资和税赋等支付行为相混淆。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的寺庙发明和管理使用了世界有文字记载最早的货币——谢克尔银,也被一些学者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陶筹计账法,比中国的贝币约早1500年,公元前20世纪初埃什南纳国王颁布的《埃什南纳法典》规定:“1谢克尔银相当于12塞拉(sila)的油、15塞拉的猪油、300塞拉的草木灰、······,一个月的劳动价值是1谢克尔银,而租赁一辆牛车(包括牛和车夫)一整天需花费1/3谢克尔银”,历史说明世界第一款货币就具备了劳动核算职能。为了衡量重量,人们发明了秤,为了衡量长度人们发明了尺子,为了衡量和核算劳动数量,人们发明了货币。
古代,店小二的工钱是银子,银子就是店小二付出劳动的凭证,今天,缝纫工人缝制了10件衣服,工资300元,这300元记载和证明了工人的劳动数量,公务员一个月工资6000元,这6000元证明了公务员一个月的劳动时间,工资的多少是以劳动量为依据的。货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始终发挥着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记账凭证和证明凭证的作用,货币的第六职能是胎里带来的,无论是实物货币形式还是纸币形式,从货币诞生的那一刻起货币就发挥着劳动数量记账凭证的作用。不劳动不得食,劳有所获,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货币的第六职能正是对此的体现。
二、货币的本质
(一)货币是表示物化劳动和权益份额的凭证
活劳动与物化劳动(亦称过去劳动、死劳动、对象化劳动)是一对描述劳动状态的哲学概念,前者指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过程,后者指活劳动完成后保存在产品中凝固状态的劳动,是活劳动完成后的静止形式。比如铁匠打铁,铁锤第100次抡起腾在空中时是活劳动,前99次就成了死劳动,而一秒钟之后铁锤落地,第100次活劳动也变成了死劳动,二者的特点是能看到的活劳动只存在一霎那,看不见的死劳动隐蔽在产品中,活劳动成为死劳动固化在产品里是无形的,证明活劳动发生过,证明死劳动的客观存在需要物证,物证有两个,一个是产品,一个是货币,产品最终归属了资本家,劳动者得到的是劳动凭证——货币。工人早上出门晚上回家,一天劳动结束,所有的劳动都无影无踪成为过去,能证明付出努力和辛劳的只有手里的几百元钱,所以货币是物化劳动数量和质量的记账凭证和权属证明,货币也是社会总劳动量的记账和核算凭证。货币是劳动及对应权利的出生证明,谁持有货币,谁就拥有了相应的权利,你有一套价值100万的房子,别人给了你一捆纸币,你就把房子给了别人,因为你收到的不是一捆纸,是代表价值100万劳动数量和权利份额的书面契约。
(二)货币的本质是核算劳动的工具
货币从不同的立场理解有百种美丽的面孔:对它的出身而言是为了衡量和表现商品中凝结的劳动数量而采用的一种度量工具,对商品而言它是即反映商品的价格又反映商品价值的价值尺度,对市场商品整体的价值标准而言是一般等价物,交换行为中是媒介,对持有者个体而言是权力份额和财富份额的凭证,对劳动者而言是付出了劳动而获取的劳动报酬,对发行者而言是一种信用承诺,从法律的立场理解是一种契约,对社会而言是一种核算劳动的工具,对政府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制度,最近西方有学者面对虚拟加密货币的发展提出,货币的本质是记忆或者说货币是完美的记录,经典理论认为:货币的本质是“衡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工具”,“货币是隐藏在物后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传统货币定义需要发展和完善,说牛羊、布帛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没有不妥,但是,如果说,纸币、存款货币和数字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概念性质间逻辑关系的不贴切是明显的,纸币、数字货币都不是商品。传统定义没有准确表达今天的纸币、存款货币、数字货币的货币特征,没有反映商品交换领域之外货币的内容和作用,没有反映货币对劳动力本身的核算作用,没有反映货币对人类自身的核算作用,没有完整反映货币本质的内涵。价值就是给劳动及劳动数量起了一个哲学的名字,商品交换是表象,劳动交换才是商品流通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是货币的职能,不是货币的本质,衡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工具”才是货币的本质。所以,货币的定义应该修正为:货币是获得社会认可的关于物化劳动和权益份额及交換权的契约,对市场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对人发挥着劳动核算的职能。
货币是一个工具,就像尺子表现为带刻度的木棍一样, 价值尺度需要一个有形的实物载体,货币就是那个像“木棍”一样的有形载体,“元”就是“币材”身上的刻度,货币的“元”的内容归根结底是标明、衡量劳动量的一个单位。“币材”之所以成为了货币,是因为赋予了币材衡量和表现劳动数量这一灵魂和内容,才让币材有了生命。货币是为了服务劳动而生的,没有劳动不会诞生货币,得到货币是付出了劳动的得到记载凭证。如:工人甲劳动8小时,造了两把板斧,两把板斧卖了100元,然后用100元买了一袋面,当甲卖板斧是为了买面时,此时货币的职能是交易媒介和一般等价物,如果换一个场景,工人甲为资本家工作30天,得工资5000元,甲把5000元密封在瓶子了,锁进柜子,没有了交换,没有了媒介,货币处于静止状态,此种情况下这5000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一是这100元是甲劳动了8个小时的证明;二是这100元钱是与8小时劳动数量相对应的权利,三,甲劳动8小时值100元钱,甲的价值是8小时100元。先有劳动,后有价值,先有价值,后有货币,先有交换,后有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为满足劳动交换创造的工具。
有些文章对货币本质的解读批评较多,应该为货币正名。不要把视金钱如粪土当做一种洒脱来炫耀,金钱是劳动的证明,也不要说金钱是万恶之源,每一分钱都记载了一个劳动的故事,非分的贪欲才是万恶之源,也不要借钱不还,货币凝结着劳动者生命的内容,借钱借走的是别人的劳动。
(作者单位:工商银行北京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