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乃源 林 榕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提要]国家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宗旨是要导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改善中欧班列开行城市的无序竞争局面,打破各自“割据”格局。开行方式由原来分散的“点对点”向集中统一的“枢纽对枢纽”转变,不断提升中心“枢纽集散”的组织能力。本文从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角度,分析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选址的制约因素,提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策略。
中欧班列是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建设,其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是打造内陆城市经济的有力支撑,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物流品牌,是推动亚欧各国经贸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其铁路运输方式,可以有效弥补空运成本高、水运速度慢的不足,同时兼具稳定性高的特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可以进一步开放国际平台、发展特色枢纽经济及优化运输组织体系等,有利于形成协同发展、创新发展的运输新格局。
(一)改变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提升贸易增值能力。中欧班列是一种绿色、环保、安全、快捷的国际运输新方式,来往于亚欧大陆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它的日益茁壮改变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环境,为不同企业的货物运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建设有利于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既发挥了内陆城市的优势,又为其提供了类似港口城市的贸易开放条件,拓展了贸易发展空间,提升了贸易增值能力和经济产业发展竞争力。使中国物流供应链向海外延伸,并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一带一路”物流枢纽体系,以物流供应链开展国际合作,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的新兴力量。
(二)引导“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产业集聚。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让许多产业在这里产生聚集效应,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打通各方的贸易道路,完善国际物流枢纽铁路港的建设,提高贸易额,并将产业链拓展到班列沿线国家,布局相关物流市场、建设生产基地等,形成亚洲和欧洲的国际经贸走廊。
中欧班列发展势头猛烈,虽有“量”的发展,但在“质”的提高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的因素,如中欧班列竞争模式有待改善,货源承揽、箱源调配、基础设施、物流服务等方面仍有待大幅提升。
(一)各地中欧班列无序竞争。各地都希望借助中欧班列的契机带动本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是无序竞争不仅会导致时间、资金、人力的浪费,还会阻碍市场经济发展。
1、政府补贴竞争。政府补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政府在中欧班列运行初期对其进行扶持,有利于促进中欧班列运营的维持;另一方面也会扰乱市场,造成补贴多少的恶性竞争。为了让客户接受高于海运的报价,各地财政补贴开始泛滥。得到补贴的中欧班列,运输成本下降,可以弥补空箱返回的损失,有些地区中欧班列运价低到了海运价,在市场上就有价格优势。没有政府补贴的中欧班列响到运营成本。而能享受财政补贴的中欧班列又会比拼更多的补贴。政府补贴力度不一,导致各地班列运营主体无序竞争。
2、货源竞争。目前,中欧班列并未进入完全的市场化运营,地方政府的补贴会造成不合理的货源竞争。货源量可能依赖于补贴额,补贴高、货源多,补贴低、货源少。为了增加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各地中欧班列扩大集货范围,向周边乃至更远的地区展开集货,由此形成中欧班列无序的货源竞争。各个地区为了竞争利益,纷纷选择减低运价来吸引货源,影响到周边地区货物宁愿绕远运输而选择低价中欧班列。货运基础好,地理位置占优势的城市更是抢夺了大量周边地区的货运资源。资源分配的失衡导致有的货物集结点拥堵不堪、效率低下,而有的站点却门可罗雀、资源闲置。加上各城市对中欧班列服务的大力宣传,出现多个临近的货物集结地。在货物流通时,各地区由于利益或缺乏沟通而展开相互竞争,较少开展多式联运,运输效率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增加。
(二)中欧班列“重去空回”现象突出。由于中国与中亚、欧洲各国,产业结构不同,对资源及各种商品的需求不平衡,进出口货物品类不匹配,加之缺乏对境外物流节点及经营网络的把控,海外仓的布局尚未与班列停靠点相结合,线路重复导致返程货源集结困难,返程货源缺少,结果让空箱在国外市场流转,导致国内箱源短缺,一度造成“箱思病”。为了箱源调配,不得不空箱而返,或者将空箱通过海运方式运回,返程货源未得到良好开发,返程空箱率高。另外,中欧班列欧洲段的运行费用是按照往返双边来收费,即使只有去程班列也按照往返双边来收费,这进一步增加了中欧班列的运营成本。
(三)基础设施设备急需升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依赖于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和完善,如果场地规模和集装箱装卸、中转设备不能适应中欧班列的发展要求,将会对其在各区域的无缝衔接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中欧班列的发展不断加快,暴露出部分货运集结点作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如站线数量、长度有限等,现有的设施设备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运输量,使中欧班列积压在集结点,滞留时间延长,严重影响作业组织效率。如果中欧班列沿途经过的铁路站场及轨道线路等基础设施设备及作业落后,国际集装箱场站、换装及设施设备建设更新滞后,与亚欧战略大通道要求不匹配,就会影响中欧班列的运输时效等服务质量。此外,有些中欧班列去程回程在各站点的作业衔接不紧密,需要等待空车或者排空,空车利用率不高,集装箱周转速度较慢,运输效率低下。去程回程的无缝衔接需要统筹运用站点的场地及作业设备,但是也不能过度发展,只需要适应现在及未来可能的运输需求,使站点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四)缺少统一协调平台。一方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欧班列缺少统一协调的运输规划方案。目前,中欧班列发展模式,均是各地自行组织货源、满足班列开行条件,便向铁路总局申请开行中欧班列。由于各个班列间缺少沟通协调,导致开行的班列并不一定最优运输组织模式,对货源的吸引能力不足,无法形成常态化班列运营。另一方面缺少统一对外资源协调的平台,在通行费、换轨及通关手续等方面的协调均由各个班列运营主体分别自行与境外铁路运营方及相关部门洽谈协商,不仅增加了协商难度,难以获得国际段最优通行费和通关的优惠政策等,而且容易造成各运营主体在外部的竞争,增加系统的综合运输成本,贸易便利化水平还不够高。由于缺乏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一体化功能、跨境人民币结算等金融改革政策支撑,企业利用中欧班列开展贸易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间经贸交流发展迅速,对中欧班列的需求也更加旺盛,这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服务和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扩大货源品类,延伸多元增值服务。其一,积极扩大货源品类。首先,可以开发本地客户。分析本地需求,为其量身定制物流方案,全面延伸服务区域,稳定合作关系。其次,开行阶梯式班列。从整合货源做起,制定专业化物流方案,与货运中心签订合作协议,积极拓展业务范围,进一步丰富班列组织形式,全面降低客户的物流成本。再次,拓展外地市场。密切与其他城市中欧班列运营企业的合作关系,挖掘贸易量大、价值高的出口货物,联系其他城市开放沿线带货班列,加强与客户之间合作共赢关系。其二,集结中心依托已经具备的仓储、报关、装卸搬运功能,提供更多增值服务。首先,提供物流咨询服务。集结中心需要利用物流枢纽的优势,根据拥有的大量物流信息,在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还可以为客户提供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解决方案设计、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等相关业务咨询和决策支持服务。其次,提供物流金融服务。通过仓单质押等形式为企业融资,从而缓解企业资金链压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客户企业通过集结中心处理商品运输与中转。再次,提供商品展示交易平台。集结中心可以利用资源整合优势,为企业、客户提供商品展示、交易、客户洽谈等服务。集结中心在中欧班列往返运输线路中,可以增开企业“私人定制”线路,助力企业打通“堵点”、补上“断点”、缓解“痛点”。所以,各班列要发挥优势项目合理分工,找准其较之空运规模大、价格低,较之海运速度快的市场定位,细分市场运行特色化班列。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着力揽收附加值大、货运量高、时效性强的货物。还可以积极开展招商项目,扩大供应规模,也可以拓展业务范围,与跨境电商合作。
(二)解决返程货源问题,提高班列重去重回比例。其一,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与欧洲当地物流、货代等企业紧密合作,发挥“比海运省时,比空运便宜”的特色优势,以更优质、更精准的服务吸引适合铁路运输的货源。要把组织货源的重点放在返程货源上,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潜力,利用中欧班列的货运,在回程的枢纽节点加挂沿途货物,努力实现“重”去“重”回,畅通物流通道,多式联运,对出口货物进行分流,提升中欧班列的盈利水平。其二,加快“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的布局和建设工作,将物流供应链各环节参与者串联在一起,可采用自建或整合、并购境外物流设施,或者与电商、物流企业一起共建海外仓等,建立班列集散点和货物集散分拨中心,建设配套物流系统,电子追踪境外网络的仓储、配送等物流信息,形成覆盖欧亚的铁路物流服务网络,提高客户服务体验,开发回程货源,提高班列重去重回比例,打通供应链难点痛点,打好全球物流“身体基础”,尽快走出“箱思病”阴影。
(三)加强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基地。基础设施的落后会造成物流环节不流畅,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降低运输成本的关键就在于要建立起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其一,不仅要加大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基础设施,还要配套完善公路、铁路、机场、水利、能源、通信等,打造与货运量相匹配的揽货网络和运输体系,提高班列开行频率,来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这样,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可推进“一带一路”物流集散地建设。其二,把来自不同运输方式的货物在集结中心进行自由拆箱和集拼作业,形成完善的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基地。要加强集结中心与周边运输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建立统一的交通规划,推进统一的运输协调机制。依托重要城市的综合运输体系,在铁路货场、口岸以及机场等地建设集装箱中转站、货物转运站、标准仓储设施,推进中转联运枢纽建设。要加快整合现有铁路专用线,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协同。提升物流服务效率,实现备货、搬运、装箱、运输、配送等物流功能的无缝连接,尽量减少货物的搬运次数,减少因装卸而导致的货物破损和丢失,从而有效节省运输时间,优化物流环节,提高运输效率。
(四)依托“一带一路”提升互联互通,完善集结中心服务平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班列货运量保持上升,我国与亚欧大陆桥铁路运输系统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铁路货运量持续增加。其一,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加快集结中心以及联通国外的公路建设,促进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效对接,实现交通运输互联互通。同时,打造国际联运平台,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合作,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加速境外网络集散中心的建设,搭建起统一的物流集结服务信息平台,相互交换列车实时信息和货物电子跟踪信息,实现国内外多式联运的互通互联,互利共赢。其二,构建服务于全球贸易和营销的电子交易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国际联运信息交换机制,加强与沿线国家铁路公司信息交换和对接,积极推进与国内海关、港口的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实现货源数据的共享,提供货物信息的查询,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
综上所述,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可以依托铁路拥有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构建枢纽集散、点线面结合的建设发展格局。同时,不断丰富拓展产业领域,围绕智慧物流、跨境电商等方面,积极建设铁路港经济区,推动适铁产业项目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