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海上滨州建设推动海洋经济跻身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研究与建议

2021-01-13 21:46王风华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7期
关键词:滨州市滨州海洋

◆王风华

一、滨州市现代海洋产业基本情况

海洋经济是开放的外向型经济,涵盖产业广,现代海洋产业链条长,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洋旅游业等14 个主要产业,涉及35 个行业大类、130 个种类、418 个行业小类。据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滨州市实现海洋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94.72 亿元,增长7.9%;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770 亿元,增长11.1% 。可以说,经过努力到2022年滨州市实现海洋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50 亿元、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1000 亿元大有希望。从区域分布看,2019年滨州市3 个沿海县区海洋生产总值合计119.15亿元,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40.4%;5 个内陆县区海洋生产总值合计175.58 亿元,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59.6%。从产业分类看,2019年滨州市海洋产业中增加值过20 亿元的包括海洋旅游、海洋化工、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渔业,这4 个产业增加值合计180.08 亿元,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1.1%。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9.5 亿元,仅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7%。海洋旅游业增加值78.15 亿元(全域旅游),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26.5%。从山东省统计数据看,目前,滨州市海洋生产总值在全省7 个沿海市中最小,但是14个主要海洋产业增速达到11.1%,排名仅次于青岛、日照、潍坊列第4 位。滨州市既有长期积累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有新进成长的行业隐形冠军和瞪羚企业。滨州市对虾产量占全省的60%以上,占全国的1/6,还有贝类、丰年虫、藻类等都是滨州市渔业优势特色品种,海洋牧场建设也取得了良好成效。要想抢抓海洋强省建设机遇,在新一轮发展中脱颖而出,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深刻分析短板和不足,着力强优势、补短板、挖潜力,不断积累壮大海洋发展新动能,走出一条具有滨州特色的经略海洋之路。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海陆统筹意识不强。据统计,2019年滨州市3 个沿海县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的40.4%,5 个内陆县区占59.6%,内陆县区海洋生产总值占比较大,甚至超过了沿海县区。受传统海洋渔业思维、工作经验等影响,海陆统筹的意识不够强,沿海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的优势还没有真正挖掘,内陆地区与沿海产业对接、协同发展的机制不够完善。

(二)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不高。滨州市海洋经济总体规模比较小,仅占全省的3.5%。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海洋渔业、盐及盐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上下游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滨州港及临港经济区仍在建设之中,对海洋经济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

(三)传统渔业资源潜力挖掘不够。海洋渔业一直是滨州市的传统优势海洋产业。以2019年为例: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48.2 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7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6%。经过多年发展,滨州市“虾贝虫藻”等传统渔业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仍然存在着龙头企业缺乏带动能力、品牌建设滞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够紧密的问题,影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科技兴海能力不强。目前,滨州市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小、企业少、产业链短、配套条件和资源共享性差,科研创新能力薄弱,科技人才培养不足,海洋科技的创新服务体系有待加强、海洋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

三、对策及建议

(一)培育滨州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为海洋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基础。立足滨州海洋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培育以“水盐气电”为特色的海洋循环经济模式,打造现代海洋千亿级产业集群。一是水:重点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以鲁北碧水源10 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沿海鲁北、大唐、魏桥等6 座大型热电厂冷却海水余热资源,进一步完善“养殖-冷却-淡化-提溴-制盐”为主体的海水梯次综合利用产业链,推动沿海工业园区布局建设海水淡化工程,突破沿海企业发展用水难、制水贵的瓶颈制约。二是盐:重点提升盐化工业。以鲁北集团、汇泰集团等海洋盐化龙头企业为代表,充分利用沿海300 万吨海洋原盐资源,整合优势科技力量,推进苦卤高值化利用,延长盐-碱-电-铝及高端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气:超前布局海洋油气化工业。依托京博、鲁北、鑫岳等龙头企业,聚焦聚氨酯、高性能纤维、纳米化工材料、无机功能材料等重点产品领域,进一步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推动渤中19-6 特大凝析油气田油气资源落地,超前谋划海洋油气化工产业布局,引领产业发展;实施总投资500 亿元的8 个海洋化工重大项目,建设环渤海绿色油气化工基地。四是电:着力打造环渤海电能源供应基地。科学开发滩涂太阳能、海洋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通汇30 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总投资17 亿元的3 个风电场开发项目、总投资27 亿元的2 个渔光一体化项目,构建较为稳定的海洋蓝色能源供应体系。

(二)完善滨州特色的海洋发展保障体系,为海洋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要素支撑。要专注产业发展,发挥现代海洋产业专班作用,突出抓好项目落地、招商引资、园区建设、规划引领、科技支撑等5 项重点。一是抓好项目落地。海洋产业发展的核心是项目、是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是海洋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建立重大海洋产业项目库,推行顶格协调推进机制,着力优化审批流程,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已确定的重大项目尽快落实落地。二是抓好招商引资。要立足长远规划和科学统筹,围绕海洋渔业、海洋化工等优势主导产业,海水淡化、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瞄准产业发展的中高端、中上游环节,组织专业化的招商引资队伍和平台,实施精准招商。三是抓好园区建设。要高度重视海洋特色园区建设,认真梳理涉海产业园区、优势主导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和涉海产品情况,加大各类园区涉海产业的建设和培育力度,积极争创海洋类园区,全力争取国家、省在海洋产业发展方面的支持政策。四是抓好规划引领。要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与省会城市群、胶东经济圈建设深度融合,立足发展定位,着力整合优势、突出特色,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洋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高标准编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出规划的引领作用。五是抓好科技支撑。探索建立市场导向的科研机制,加快海洋科研及成果转化流程再造。与主导产业推进、企业创新需求相结合,建立“企业出题、院所答题”的科企对接立项机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更好地引才、留才、育才,持续为滨州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创新滨州特色的海洋工作运行机制,为海洋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现代海洋产业专班牵头推进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统筹协调机制,对内抱成一个团,对外打响一张牌,切实提高推动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2020年6月,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现代海洋产业专班,覆盖滨州市所有县市区,明确了专班牵头部门(单位),解决了陆海统筹问题,初步搭建起了“委办局班”的海洋工作运行机制。下一步,专班办公室要与各部门建立完善工作协作推进机制,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全市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比如,重大项目方面:与市发改委建立重点涉海项目建设联动机制,每年省市县重点项目确定后,联合筛选涉海重点项目,进行同步调度推进。招商引资方面:与市商务局建立现代海洋产业招商引资协调通报机制,按季度汇总通报全市现代海洋产业招商引资情况。产业推进方面:与市工信局、文旅局、交通局等部门建立联合推动机制,按照“产业归口不变,统筹布局规划”的原则,推进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等涉海产业发展。财税政策方面:会同市财政局联合争取、落实省16 部门出台的《海洋战略性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按季度调度通报推进情况。经济核算方面:与滨州市统计局建立海洋经济运行核算会商机制,2019年完成海洋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工作,摸清滨州市海洋产业家底,自2020年起每季度对海洋经济运行监测数据进行会商。

四、结语

综上,现代海洋产业是推进海洋强市建设的关键支撑,要想抢抓海洋强市建设机遇,必须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深刻分析短板和不足,着力强优势、补短板、挖潜力,持续完善海洋工作机制,培育壮大滨州特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强化海洋发展要素保障,推进全市现代海洋产业快速突破、高质量发展,尽快跻身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建设富强滨州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滨州市滨州海洋
滨州东瑞机械有限公司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飞阅滨州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滨州学院插画作品选登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